為什么山寨開始流行
央視《新聞聯播》好像很少播放多少有點八卦的新聞。但是近日的一期《新聞聯播》用了一分五十九秒的時間專門用來探討山寨現象,這是不是標志著山寨已然成為一種流行、一種潮流,甚至是一種“文化”?
文化太多,就像什么人都可以自稱或者是他稱老師一樣,連廁所里的色情涂鴉或者是痔瘡廣告,也可以冠個“廁所墻壁文化”,山寨弄個文化的頂戴花翎或者是七品朝珠提升提升品味,倒也不為過。
一提到山寨,我就會想到解放之前的湘西,郁郁蔥蔥的青山,然后是站崗的漢子,身后是竹樓,有棱有角,很像是模仿紫禁城的樣子,這就是山寨,冒牌的、仿造的、物美價廉的,或者是侵犯別人知識產權的,我們統統都給它塞進山寨里頭去。
山寨這個詞語,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文化的創造。
但是,山寨的地基其實還是一種經濟現象。最開始是山寨手機,超長待機、雙卡雙待、數百萬像素攝像頭,只要大幾百銀子就可以搞到手,標牌就是“Anycoll”,或者是“Nakia”,猛地一看,還以為是三星或者諾基亞;然后山寨明星就出來了,弄個代言人,拿著麥克風,還以為是周杰倫,跨個欄,還以為是劉翔;但是仔細一看,卻比真周杰倫要胖一圈,比真劉翔要瘦一圈,——但是找這樣的山寨明星做廣告,代言費比真明星至少要少三個零,卻又是很巧妙地借明星上位。重慶一家公司還專門招聘了一大群美女,標準就是和明星長得要像,山寨版張柏芝、山寨版范冰冰、山寨版張靚穎、山寨版高圓圓就這樣像是流水線上的標準產品一樣,一批批生產出來,這些山寨版美女明星就專門陪客戶視頻聊天、網絡游戲,還有網絡KTV,月薪上萬!
這樣的事情就多了去了,李嘉欣500萬的婚紗,888元的山寨版在禮服店里論斤賣;谷歌手機山寨版月內上市、吉林造山寨版樂山大佛、開心網遭多個山寨版復制圍搶用戶。
這個世界太時尚,我的人民幣跟不上。
當一次性紙杯、一次性紙巾、一次性餐具,甚至是一次性愛情(簡稱一夜情),這些一次性成了一種生活態度,那已經不是慣性,而是德性。在這樣一種慣性和德性糾纏不清的純消費情況下,琢磨下位,實惠上位,山寨能夠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成為一種經濟甚至是社會文化現象,這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坐在咖啡店里喝一杯用純搟面杖搗碎成的純飲料,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很小資,恍惚間覺得自己也很上了點檔次;戴著老花鏡的瑞士老頭兒拿著小改錐慢慢組裝成的一塊手表,我們從心里覺著那是真正的名表;誰要是擁有一輛純手工制造的全球限量版名車,那一時間可能覺得連自己呼吸出的二氧化碳也是帶貴族氣質的。
這都是反山寨潮流,反山寨就需要銀子來支撐。說到底,山寨文化就是一種平民文化。強烈建議趙本山先生和董卿女士在牛年春節晚會上,想辦法弄出一句和山寨有關的流行語出來。那會相當的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