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外國企業究竟有何區別?

中國和外國企業究竟有何區別?
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究竟有何區別?最近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著名的IMD國際經濟學教授比爾·費舍爾先生帶領EMBA項目部的60多名海外高級職業經理人團隊,對上海市30多家中資企業(WOCE)和外資企業(FIE)進行了考察,考察的結果既意外又引人深思。以下是其得出的結論:
1、整體差別究竟有多大?學員報告的首要觀察結果就是——“我們并未發現兩類企業之間存在明顯差別,這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結論!”——這是第一個意外之處,因為僅在幾年前這還是難以想象的事情。然而經過將近15年的真正市場化競爭后,中資企業的管理水準已達到與外資企業難分高下的程度,在世界上最充滿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中資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不會弱于外資企業。
2、中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最大差別或許在于,中資企業缺乏外資企業常具有的堅定的戰略取向。這點并不出人意料,觀察人士早就發現中資企業更傾向于采取隨機應變、戰術靈活和講求實用的策略,而外資企業則大多傾向于從戰略角度研究趨勢和環境變化以尋求機遇和迎接挑戰。中資企業的實用主義傾向應該是由若干重大的歷史因素形成:首先,傳統的計劃經濟讓企業多采取自下而上的結構和以項目為重點,而不是讓企業從戰略角度考慮問題;其次,在長期物資稀缺的市場中,所謂“戰略”其實是無足輕重的;第三,中國歸根到底還是發展中國家,因此“做好事情”往往要比“規劃做該做的事情”更重要。毋庸置疑,如此戰術靈活的策略必然可贏得短期優勢(如在中國市場上中資企業的反應速度總是先人一步且中資企業會采取許多實用的方法將產品盡快投放市場),但這種策略也有實際的危險。長期來看,從戰略角度考慮問題會受益匪淺,發現并利用市場趨勢、招聘和培養自身人才,并規劃和開展有效投資——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可能會影響未來市場的長期因素。若是過于注重短期目標和朝三暮四,那么企業終有一天會難以跟上市場發展的腳步。
3、當然中資企業也可能用行動迅速和四面出擊來彌補戰略思維的匱乏,因為中資企業可比外資競爭對手嘗試更多的不同方式。在考察的中資企業中,企業的勁頭和活力都要超過外資企業。這種勁頭和活力會給人身處“迅速變化的”環境的感覺,如果企業內部文化能剔除對于失敗的恐懼,那么這種意識就會創造競爭優勢。此外,專業的戰略并不一定等同于活力和干勁。這是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指標,能夠解釋外資企業存在的不利的制約因素與行為。
4、中資企業在適應變革方面速度更快,其執行速度也要超過外資企業,原因一般同樣被認為是中資企業所具備的獨特活力和干勁。事實上,這也是中資企業在本土市場經營的較大活動自由所賦予的優勢。外資企業常常需要向海外總部匯報并等候其批復,才能啟動一項本地計劃,由此行動受到嚴重掣肘。而外資企業所制定的中國市場方案幾乎常要被那些對中國市場一無所知的總部高管修改。
5、中資企業在運用本土知識方面也要略勝一籌,中資企業不僅具有活力而且也有本土人際關系網絡來獲得知識。
總之,比爾·費舍爾教授所觀察到的各種全中資企業所具備的“創業精神”很可能會有利于在短期內形成在本土市場中的重大經營優勢。當然也有若干隱憂,尤其是應盡快形成戰略思維模式,消除“推諉扯皮”的企業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