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艳史演义
第一章 开宗明义
第二章 携李覆师
第三章 困守会稽
第四章 献赂请成
第五章 拒谏受降
第六章 江口送别
第七章 石室忍辱
第八章 尝粪复国
第九章 矢志报仇
第十章 造姑苏台
第十一章 苎萝访共
第十二章 溪边订约
第十三章 欢迎双美
第十四章 筑消夏湾
第十五章 贷粟练兵
第十六章 湖上采莲
第十七章 杀胥争盟
第十八章 破吴投江
第一章 开宗明义
西施艳史演义 佚名 著
苎萝村里柳絮飞,几家儿女制罗衣。
怪底西家有之子,乱头粗服浣纱溪。
乱头粗服天姿绝,何物老媪生国色。
向人含颦默无言,背人挥泪娇难匿。
一朝应诏入吴宫,珠衫汗湿怯晓风。
歌舞追欢乐未央,运筹衽席建奇功。
奇功就,霸图覆。
画浆芙蓉瘦,胥台麋鹿走。
响廊空馆娃秋,遗香残月昏黄候。
上边这首诗,是吴江文士杨蓣园咏西施的。西施虽是个女人,却生得天姿国色,容华绝代,在古往今来美女之中,可算得首屈一指的了。但是西施的容貌固然生得娇艳如花,洁白似玉,一顾倾城,再顾倾国,就是他为国雪耻,舍身报仇的一副义胆刚肠,非但是女界之中无人及得,从古至今,所说的伟男子、烈丈夫,要像她这样为了国耻,含垢忍辱,力图报复,使那破碎不堪的越国,为人奴隶的越王,重新扬眉吐气,图霸称王;已经强盛,势焰炙手的吴国,居然冰消瓦解,变成池沼。
这种志气,这种作为,这种苦心孤诣,恐怕在历史上计算起来,也是没有几个人能及得到西施的。后世的轻薄文人,还要吹毛
求疵、寻垢索瑕,说西施受了吴王的厚恩,不应该引诱吴王荒淫无度,沉湎酒色,致使越兵乘隙而入,把个金城汤池的吴国,和轰轰烈烈的吴王夫差,生生的被她一人送掉。况且吴亡之后,若是稍顾情义,稍有人心的女子,就该念着吴王生前的恩义,拼却一死,她又偏要跟随范大夫,浪迹五湖,一舸容与,去享那清闲幸福。这样的女子,简直是全无心肝,绝无志气的祸水。
虽然生得花容月貌,像嫦娥般美,洛神般艳,有何足取呢?
这位文人的议论虽是秉正不阿、娓娓动听,他却没有把西施到吴国来的本意,略想一想,那西施本是受了范大夫的重托,和越王的命令,到吴国来行内间的妙计,以便报仇雪恨,灭亡吴国的。若不引诱吴王荒淫无度,沉湎酒色,怎么可以报仇雪恨,灭亡吴国呢?至于吴亡之后,西施早就投身江中,拼却一死,以报吴王的厚谊高情。正史明明可考,那些轻薄文人,偏要说他随鸱夷而去,使一位有志气、有情义、舍身报仇、亡生殉主的巾帼英雄,蒙这千古不白之冤,也算得极可恨的恨事了。
所以在下要把西施的历史,敷衍出来,使社会上都知西施是为国雪耻的奇女子,并不是忘恩负义的俗裙钗。并且还可以提起一般人的爱国心,不至于生为一国的国民,连国耻都不知道湔雪,这便是在下编这部书的意思了。
第二章 携李覆师
上一章书,已把编辑的意思说明,这一章书,该入西施的正传了。只是要知道西施的历史,先要明白吴越两国的国情和两国的深仇宿恨,方能知道西施的心迹。
那吴越两国究竟是怎样的国情,有什么深仇宿恨呢?从历史上推究起来,吴越两国,都处于长江流域,吴都姑胥,越处会稽。两国本是接壤之地,毗连之邦,吴是周泰伯之后,越是夏少康之裔。两国既受封号,划疆分土,各治其地。
初时本无仇恨,到得春秋时代,吴国渐渐强盛,楚国亡臣伍员逃奔吴国。吴王阖闾,为伍员兴师伐楚,以报杀父兄之仇,征兵于越。越王允常,非但不肯帮助吴国,并且趁着阉闾兴师伐楚的时候,发兵侵犯吴国,因此两国结下嫌隙。
后来越王允常薨逝,其子勾践即位。阖闾记着越兵乘虚侵犯之恨,遂欲乘丧伐越。
相国伍员谏阻道 :"越虽有袭吴之罪,但方有大丧,伐之不详,宜稍待之 。"
阖闾记着前恨,哪里肯听伍员的谏阻。当下便留太子夫差和伍员守国,亲自引了伯(喜否)、王孙骆、�毅和一众将官,选精兵三万,出了南门,直往越国进发。
越王勾践,早已得了探报,知道吴兵来势利害,也挑选了精壮之土,命诸稽郢为大将,灵姑浮为先锋,畴无余、胥犴为 左右翼,勾践亲自督师,前来抵御。
刚到携李地方,却与吴兵相遇。两军相距十里,安下营寨,命将挑战,不分胜败。
阖闾此番出兵,原想乘着越国方有大丧,出其不意,可以一鼓而下。哪知勾践兵精将勇,抵御得法,连战数阵,竟难取胜。不觉心中大怒。遂悉众列阵于五台山,传令军中不得妄动,等候越兵懈怠,然后突出攻击。
勾践望见吴军,戈甲森严,队伍整齐,顾谓众将道 :"此劲敌也,不可轻进,必须以计乱之
。"急命畴无余、胥犴督敢死之士,左列百人,各持长矛,右列五百人,各持大戟,一声呐喊,杀奔吴兵。
哪知吴兵阵上,全然不理,只将强弓硬弩,射住阵脚,坚守得如铜墙铁壁一般。越军冲突数次,不能动得分毫。勾践无法可施,只得收兵回营。密与诸稽郢商议破敌之策。
诸稽郢低头思索半日,遂向勾践附耳说道 :"罪人可用也。"
勾践闻言心中大悟。次日,密传军令,悉出军中所携死罪者,共得三百人,分为三行,一齐袒衣持剑、缓步徐行,直抵吴军阵前。为首的人,高声说道
:"吾主越王,不自量力,得罪于上国,致辱下讨,臣等不敢受死,愿以死代越王之罪 。"
言毕,三行之人,依次自刎。
吴兵看见这般举动,不知其意,一齐注目而视,互相传语,称奇道怪。
越人军中,忽然战鼓齐鸣,炮声大震。畴无余、胥犴,各率死士一队,刀枪并举,呼哨冲突。吴兵出其不意,抵挡不住,队伍大乱。勾践见前阵获胜,挥动大军,直压过来。右有诸稽郢,左有灵姑浮,冲入吴阵。王孙骆舍命与诸稽郢相持。灵姑浮挥动长刀,左冲右突,寻人厮杀。正遇吴王阖闾,云姑浮大
喊一声,举刀便砍。阖闾躲闪不迭,往后便倒。
未知阖闾性命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第三章 困守会稽
话说吴王阎闾,见灵姑浮一刀砍来,连忙向后一闪,刀锋已中右足,将指受伤,身子倒在车上,所着之履,落于车下。
灵姑浮正要擒拿吴王,幸得�毅兵到,奋勇杀上,救了吴王。�毅已身受重伤,不能厮杀。王孙骆知道吴王有失,不敢恋战,急急收兵。
那越兵已漫山遍野,围裹将来,吴兵匆匆逃走,被越兵追赶掩杀,死者过半。
吴王阖闾身受重伤,收兵回国。只因年老性躁,不能忍痛,行至半路,便大叫一声,死于军中。伯(喜否)获丧先行,王孙骆引兵断后,徐徐而退。
太子夫差,早已闻知凶信,便和相国伍员,迎丧入城,成服嗣位,卜葬阖闾于破楚门外之海涌山,发工人数千,穿山为穴,把专诸所用之鱼肠剑殉葬,更有剑甲六千副,金玉玩物,允�其中。既葬,又尽杀工人以殉。
其后有人望见闻闾葬处,常有白虎蹲踞其上,因名之曰"虎丘山",识者以为埋金之气所现。后来,秦始皇使人发阖闾坟墓,凿山求剑,竟不能得,其凿处遂成深涧,即今虎丘山之剑池也。
夫差既葬阖闾,遂立长子友为太子,因念越王杀父之仇,使侍卫十人,更番立于中庭。每逢自己出入经过,必大声喊道:
"夫差!尔忘越王杀尔父之仇乎?"夫差闻呼,挥涕应道 :"誓必报仇,不敢忘也
。"又命伍员、伯(喜否),练水师于太湖,且树射栅于灵严山,训练射击,欲俟三年丧毕,大举报仇。
到了三年丧除,水师亦已练成,军士射击,早经纯熟。夫差择日,告祭太庙,命伍员为大将,伯(喜否)副之,兴倾国之师,从太湖取水道,进攻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越工勾践,知夫差大举来侵,忙聚集群臣,商议迎敌之策。
大夫范蠡,字少伯,出班奏道
:"吴国耻丧其君,矢志图报者,三年于兹矣。今倾国而来,其气奋,其力锐,而且众心一致,不可当也,宜敛兵为坚守之计
。"大夫文种,亦启奏道:"以臣愚见,莫若卑词谢罪,乞和于吴,俟其兵退,而后图之。"
勾践道 :"二卿议守议和,均非至计。夫吴,我世仇也,伐而小战,以我不能军矣 。"
于是不听二人之言,悉起国中丁壮共三万人,迎敌于椒山之下。初次交战,吴兵稍却,杀伤百余。
勾践乘胜直进,约行数里,恰遇夫差大军,两下布阵大战。
夫差立于船头,亲击桴鼓。将士勇气百倍,争先迎战。
忽然北风大起,波涛汹涌。伍员、伯(喜否)各乘��大舰,顺风扬帆而下,俱用强弓硬弩,箭如飞蝗一般,射将过来。
越兵逆着风头,不能抵敌,大败而走。
吴兵分三路追击,越将灵姑浮舟覆,溺水而死,胥犴亦中箭身亡。吴兵乘胜掩杀,死者不计其数。
勾践奔至固城,藉以白保。吴兵围之数重,绝其汲道。夫差大喜道 :"不出十日,越兵俱渴死矣 。"
哪知山顶之上自有甘泉,泉中且有嘉鱼。勾践命取鱼数百头,以馈吴王。夫差大惊,困之愈急。
勾践见吴兵不肯退去,遂命范蠡率兵坚守,自己带领败残 人马,乘间奔至会稽山。点阅甲盾之数,只剩得五千余人。勾践长叹道
:"自先君至于孤,三十年来,未尝有此大败也,悔不听范蠡、文种之言,以至于此
。"吴兵攻打固城,愈益紧急,伍员营于右,伯(喜否)营于左。范蠡悉力守御,不能抵挡,告急之文,一日三至。勾践急得手足无措,意欲自刎,以殉宗社
。" 未知勾践自刎与否,且待下文分解。
第四章 献赂请成
话说越王勾践,因吴兵围困紧急,意欲自刎,以免被擒受辱。当有大夫文种,上前阻止道 :"大王切勿短志,目今时势,虽然紧急,速往请成,犹可及也 。"
勾践道 :"我请成而吴不允许,岂非徒自取辱么?"
文种答道 :"吴太宰伯(喜否),贪财好色,忌功嫉能,与伍子胥同朝,而志趣不合。吴王畏惧子胥亲昵伯(喜否)。
今若私诣伯(喜否)营中,结其欢心,订定行成之约,得伯(喜否)一言,吴王必定信从。子胥虽欲谏阻,亦无及矣 。"
勾践道 :"卿见伯(喜否),以何为赂?"文种道 :"军中所乏者,美色为最。倘得美女献于伯(喜否),事必成矣。"
勾践连夜遣使至都城,命夫人选宫中有美色者八人,盛其容饰,外加白璧二十双,黄金千镒,命文种乘夜诣伯(喜否)
之营,请见太宰。
伯(喜否)初俗拒绝。使人探其来意,知道有所献纳,遂召文种入见,自己踞坐帐中,以待来使。
文种进帐,长跪言道 :"寡君勾践,年幼无知,不能善事大国,致获罪戾。今寡君悔恨无及,愿举国请为吴臣,恐王见罪不纳。知太宰巍巍功德,外为吴之千城,内作王之心膂。寡君使下臣种,先叩首于辕门,借重一言,收寡君于宇下,不腆之仪,聊效薄贽。自后当源源而来,不敢自靳
。"说毕,将礼 单献上。
伯(喜否)作色道 :"越国朝晚必为吾破,凡诸所有尽归于吴,欲以区区之物啖我,我岂为尔?所愚速速将去,无再多言 。" 文种答道
:"越兵虽败,然保守会稽者,尚有精兵五千,可以一战。不幸而败,将尽焚库藏积聚,窜身与异国,以图恢复,越地安能为吴所有?即使吴国尽有越之土地,库藏财货,大半归入王宫,太宰与诸半不过将分一二。何如允许越国请成,寡君感念太宰之德,虽委身于吴王,而此心必归向太宰。春秋贡献,未入王宫,先入府邸,如此则太宰擅全越之利,诸将皆不得与矣。况困兽犹斗,越兵虽败,未尝不可背城一战,那时胜负之数,尚难预决,未必吴国定胜,越国定是败也,望太宰熟权之
。"
这一席言语,把伯(喜否)的心说动,不觉点心微笑。文种见伯(喜否)意已歆动,又指着礼单上所开美人说道
:"这八名美女,皆出自越宫,若民间更有美貌女子,寡君得生还越国,当竭力搜求,以备太宰扫除之列 。"
伯(喜否)听到此处,不禁起立说道 :"大夫舍右营而趋左,是知我无乘危害人,幸灾乐祸之心,我当为大夫悉力成全。
明日先引大夫朝见我王,以决其议 。"遂尽收所献之物,留文种在营中叙宾主之礼。
次日,同至中军来见夫差。伯(喜否)先入,叩见已毕,陈说越王勾践使文种请成之意。
夫差勃然作色道 :"越与寡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安能许其请成 !"
伯(喜否)笑道 :"王不记孙武之言么?兵,凶器,可暂用,不可久用。越虽得罪于吴,今其君请为吴臣,其妻请为吴
妾,越国之宝器珍玩,尽数归入吴宫,所求于王者,不过存一线之宗祀。吴之降罚于越,亦可谓至矣。岂必欲夷其宗族,墟其社稷,方始快心么?"
夫差闻言,沉吟不语。
未知夫差肯许越成否?且待下文分解。
第五章 拒谏受降
话说夫差听了伯(喜否)的言语,沉吟了一会,正要拒绝越国请成,伯(喜否)早又抢着说道
:"受越之降可以厚实,赦越之罪可以显名,名实两得,吴可以霸。必欲穷兵黩武,恐勾践将焚宗庙,杀妻子,沉金玉于江,率死士五千,致死于吴。
那时以亡命之众,坚决死之心,越败,固其本分;吴兵若有疏虞,非特前功尽弃,且为各国诸侯所笑矣。与其致敌人有必死之心,孰若许其成,唾手而得其国之为利,请王熟思之
。"
夫差道 :"如今文种安在?"伯(喜否)道 :"现在幕外候宣 。"夫差便命文种入见。
文种膝行而前,复申前说,愈益卑逊。夫差道 :"汝君请为臣妾,能随寡人入吴么?"文种顿首说道 :"既为臣妾,死生在君,敢不服事于左右?"
伯(喜否)从旁说道 :"勾践夫妇愿来吴国,吴名虽赦越,实已得越矣。王又更有何求?"夫差闻言,遂许越成。
此时早有人到右营报知相国。子胥闻报,大惊。急急趋至中军,见伯(喜否)同文种立在吴王之侧,不觉怒容满面,问吴王道
:"已允许越成么?"夫差答道 :"已竟允许了 。"
子胥连声叫道 :"不可!不可"吓得文种倒退数步,惊惶失色。静听子胥谏道
:"越与吴邻境接壤,有不两立之势,若吴不灭越,越必灭吴。夫秦晋之国,我攻而胜之,得其地不能
居,得其车不能乘;如攻越而胜之,其地可居,其舟可乘。此社稷之利,不可弃也。况又有先王大仇,不灭越,何以谢立庭之誓呢?"
夫差听了这番说话,不能回答,惟有目视伯(喜否)。
伯(喜否)趋前奏道 :"相国之言误矣。先王建国,水陆并封,吴越宜水,秦晋宜陆,若以其地可居,其舟可乘,就说吴越必不能共存,则秦、晋、齐、鲁,皆系陆国,其地亦可居,其车亦可乘,也可说秦、晋、齐、鲁,亦要合而为一么?若说先生大仇,必不可赦,则相国对于楚国,其仇更甚,何不灭却楚国,而又许他和呢?今越王夫妇皆愿来吴服役,比较楚国,但纳一个芈胜,更不相同。相国自行忠厚之事,而欲王居刻薄之名,忠臣不当如是
。"
夫差大喜道 :"太宰之言有理,相国且退,待越国贡献的时候,当分赠于尔 。"
此时气得子胥,面如土色,长叹一声,退出幕外,对大夫王孙雄道 :"越十年生聚,再加以十年教训,不过二十年,吴宫为沼矣 。"言毕,愤愤而回。
夫差使命文种,回复勾践,再到吴营申谢。夫差问道 :"越工夫妇,何日入吴?"
文种答道 :"寡君蒙大王赦而不诛,将暂假归国,悉敛玉帛子女,贡献于吴。愿大王稍宽其期,如或负心失信,必不能不逃大王之诛戮也 。"
夫差遂许其请,约定五月中旬,勾践夫妇入臣于吴。并遣王孙雄押着文种,同至越国,催促起程。太宰伯(喜否),领兵一万,屯扎吴山,守候勾践夫妇,如若期不来,即行扫灭越国。夫差传命已毕,自己率领大军,先返吴国。
文种得吴王许其请成,回报越王勾践,告知吴王已经班师, 遣大夫王孙雄,相随到此,催促起程。太宰屯兵江上,专候大王渡江。
勾践闻言,不觉双眼流泪。文种道 :"五月中旬为期已迫,王宜从速归去,料理国事,不必为无益之悲 。"
勾践收泪,回到越都,见市井如故,丁壮萧然,甚有惭色。
留王孙雄居住馆驿之中,收拾库藏宝物,装成车辆;又选国中女子三百三十人,以三百人送吴王,三十人送太宰伯(喜否)。
王孙雄早已催促数次,勾践不得已,择定行期,对着群臣,挥泪说道
:"孤承先人余绪,兢兢业业,不敢怠荒。如今夫椒一败,国亡家破,身为俘囚,此行有去日,无归日了 。"
群臣闻言莫不悲切。文种上前说道
:"昔者,汤囚于夏台,文王系于�里,一举而成王业;齐桓公奔莒,晋文公奔翟,一举而立霸图。艰苦的境遇,正是天心欲其成就王霸事业的根基,大王善承天意,必有再兴之日,何必过于悲伤,自短志气
!"
未知勾践听了文种之言,可以略减悲伤否,且待下文分解。
第六章 江口送别
话说勾践听了文种相劝之言,止住悲伤。即日祭祀宗庙,请王孙雄先行一日,勾践同了夫人随后进发。群臣送至浙江之上。范蠡早在固陵,迎接越王,临水祖饯。文种举觞进祝道:皇天佑助,前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淹滞,其后无殃。君臣生离,感动上皇。众夫哀悲,莫不感伤。臣请荐脯,行酒三觞。
勾践听毕,仰天叹息,举杯挥泪,默然无言。
范蠡进言道 :"臣闻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
古之圣贤,皆遇困厄之难,蒙不赦之耻,不但君王也 。"
勾践道 :"昔尧任舜禹,而天下治,虽有洪水,不为大害。
寡人今将去越入吴,以国属诸大夫。诸大夫将何以慰寡人之望?" 范蠡闻言,对同列诸臣道 :"吾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今主上有去国之忧,臣吴之辱,以吾浙东之地,岂无一二豪杰,与主上分忧共难么?"
诸大夫同声说道 :"谁非臣子,惟主上所命 。"
勾践道 :"诸大夫不弃寡人,愿各言其志。谁可从难,谁可守国?" 文种答道 :"四境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臣;与君周旋,临机应变,臣不如蠡 。"
范蠡道 :"文种自处已审,主上以国事委之,可使耕战足备,百姓亲睦。至于辅危主,忍垢辱,往而必返,与君复仇,臣不敢辞 。"
范蠡言毕,群臣以次自述。太宰苦成道 :"发君之令,明君之德,统烦理剧,使民知分,是臣之职分 。"
行人曳庸道 :"通使诸侯,解纷释疑,出不辱命,入不被尤,是臣之责任 。"司直皓进道
:"君非臣谏,举过决疑,直心不挠,不阿亲戚,是臣之职守 。"司马诸稽郢道 :"望敌设阵,飞矢扬兵,贪进不退,流血滂沱,是臣之本分
。"司农皋道 :"躬亲抚民,吊死存疾,食不二味,蓄陈储新,是臣之职事 。"太史计倪道 :"候天察地,纪历阴阳,福见知吉,妖见知凶。是臣之所司
。"
群臣一一言毕,勾践道 :"孤虽入于北国,为吴穷虏,诸大夫怀德抱术,各显所长,以保社稷,孤可以无忧欠 。"
遂留群臣守国,独与范蠡同行。君臣在江口分别,莫不流涕。
勾践仰天长叹道 :"死者,人之所畏,若孤之闻死,心中绝无怵惕 。"遂登舟径去。送者皆哭拜于岸下,勾践绝不顾恋。
后人有诗咏此事道:斜阳山外片帆开,风卷涛声动地回。
今日一樽沙际别,何时重见渡江来。
越夫人据舷哭泣,见鸟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意甚闲话,不觉放声大哭,因作歌道: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翩翩。
集洲渚兮优游,奋健翮兮云间。
啄素虾兮饮水,任厥性兮往远。
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
风飘飘兮西往,知再返兮何年。
心辍辍兮若割,泪泣泣兮双悬。
勾践见夫人悲伤作歌,心内不胜哀痛,勉强安慰夫人道:"孤之六翮备矣,高飞有日,夫人不必忧伤 。"
越王既至吴界,先命范蠡往吴山,面见太宰伯(喜否),将金帛女子献上。
伯(喜否)问道 :"文大夫何以不来?"范蠡答道 :"为寡君守国,是以不得偕来 。"
伯(喜否)遂同范蠡来见越王。勾践深谢其覆庇之德,伯(喜否)一力担承,许以不久便叮返国。
勾践闻言,心下略觉安稳,遂托伯(喜否)引见吴王,并求其在王前美言一二,以免受苦。伯(喜否)一一应承,约定次日,由伯(喜否)押送到吴下,面见吴王。
未知勾践见吴工时怎样看待,且待下文分解。
第七章 石室忍辱
话说伯(喜否)押送勾践,来到吴下,引见吴王。勾践肉袒伏于阶下,夫人随在身后,范蠡将宝物女子开单呈献。越王勾践再拜叩首道
:"东海役臣勾践,自不量力,得罪边境,大王赦其深辜,使执箕帚,承蒙厚恩,得保须臾之命,不胜感戴。
勾践谨叩首顿首 。"
夫差道 :"寡人若念先君之仇,尔今日必无生理 。"勾践重又叩首道 :"臣实当死,惟大王怜之 。"
其时相国子胥在旁,目若�火,声如雷霆,进前言道
:"夫飞鸟在青云之上,尚欲弯弓而射之,况集于庭庑乎?勾践为人,性极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求免刑诛,一旦得志,如放虎于山,纵鲸归海,不可复制矣
。"
夫差道 :"孤闻诛降杀服,祸及三世。孤非爱越而不诛,恐见咎于天,致获罪谴 。"
伯(喜否)道 :"相国只知一时之计,不明安国之道。大王所言,诚仁者之语也 。"
夫差不纳子胥之谏,受越贡献。使王孙雄于阖闾墓旁,筑一石室,将勾践夫妇贬入其中。去其衣冠,蓬首垢面,执养马之役。幸赖伯(喜否),私馈食物,得免饥饿。
每逢吴王出游,勾践手执马鞭,步行车前,吴人皆指点道:"此是越王,如今执奴婢之役于我国矣 。"勾践惟低首忍辱,
不敢多言。后人有诗咏勾践忍辱之事道:堪叹英雄值坎坷,平生志气尽销磨。
魂离故苑归应少,恨满长江泪转多。
勾践在石室二年,范蠡朝夕侍侧,寸步不离。忽一日,夫差召勾践入见,勾践跪伏于前,范蠡立于其后。
夫差对范蠡说道 :"寡人闻哲妇不嫁破亡之家,名贤不官灭绝之国。今勾践无道,国已将亡,汝君臣并为奴仆,羁囚一室,岂不可丑?寡人欲赦汝之罪,汝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必当重用,去忧患而就富贵,汝意何如?"
其时勾践俯伏流涕,惟恐范蠡归顺吴国。只见范蠡稽首言道
:"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不能辅越王为善,致得罪于大王,幸大王不即加诛,得君臣相保,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愿已足,不敢仰望富贵
。"
夫差道 :"子既不移其志,可仍归石室 。"范蠡道 :"谨如君命 。"夫差起入宫中,勾践与范蠡回至石室。
越王服犊鼻,著樵头,斫锉养马,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阙之襦,汲水、除粪、洒扫;范蠡拾薪炊爨,面目枯槁。夫差时命人窥之,见其君臣力作,绝无几微怨恨之色,终夜亦无愁叹之声,以为勾践君臣无志思乡,早已置之度外。
一日,夫差登姑苏台,望见越王与夫人,端坐马粪之旁,范蠡操�立于左侧,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
夫差回顾太宰伯(喜否)道 :"越王不过小国之君,范蠡不过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心甚敬之。"
伯(喜否)答道 :"不惟可敬,亦可怜也 。" 夫差道 :"诚如太宰之言,寡人目不忍见,倘越王果能悔过自新,可以赦他之罪么?"
伯(喜否)道 :"臣闻德无不覆,大王以仁圣之心,哀孤穷之士,加思于越,越岂无厚报?愿大王决意行之 。"
夫差道 :"可命太史择吉日,赦勾践归国 。"伯(喜否)
密命家人于五鼓时,将喜信报知勾践。
勾践大喜,告于范蠡。范蠡道 :"请为王占之。今日戊寅,以卯时闻信;戊为囚日,而卯复克戊,其爻曰 :'天网四张,万物尽伤。祥反为殃
。'虽有信,不足喜也 。"勾践闻言,变喜为忧。
却说相国伍子胥,闻吴王将赦勾践归国,急急入见道
:"昔桀囚汤而不诛,纣囚文王而不杀,天道还返,转祸成福,故桀为汤所致,商为周所灭。今大王囚越君而不诛,臣恐夏殷之患至矣 。"
夫差听了子胥之言,复萌杀勾践之意,使人往召勾践。
未知勾践性命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第八章 尝粪复国
话说吴王夫差听了伍子胥之言,使人去召越王勾践,意欲杀之,以绝后患。早有太宰伯(喜否),暗中通信于勾践。
勾践大惊,急与范蠡计议。范蠡道 :"王勿惧也,吴王囚主,已经三年,于三年之中不忍杀王,岂忍于一日之间杀王么?
王可放胆前去,不必忧虑 。"
勾践道 :"寡人所以隐忍不死,全赖大夫设谋保全,大夫既料定无事,孤当前去 。"遂入城来见吴王。
谁知一连候了三日,吴王并不视朝。伯(喜否)从宫中出来,奉吴王之命,使勾践复返石室。勾践心中大疑,向伯(喜否)询问原由。
伯(喜否)道 :"王惑于子胥之言,欲加诛戮,所以相召。
适有天幸,王忽感寒疾,不能起身。吾入宫问疾,因言'禳灾宜作福事。今越王匍匐待诛于阙下,已逾三日,怨苦之气,上干于天,王宜保重,且暂时放还石室,待疾愈而后图之,未为晚也
。'王听了吾之言,所以命君出城 。"勾践闻言,感谢不已。回至石室。
匆匆已过三日。闻吴王病尚未愈,使范蠡卡其吉凶。蠡布卦既成,对勾践说道
:"吴王不死,至己巳日,疾当减轻,壬申日,必定痊愈,愿大王请求问疾,倘得入见,因求其粪而尝之,观其颜色,再拜庆贺,言病之起期。至期若愈,必然心感
大王,可望其赦宥矣 。"
勾践垂泪言道 :"孤虽不肖,亦曾南面为君,安能含垢忍辱,为人尝泄便呢?"
范蠡忙道 :"昔纣囚西伯于�里,杀其子伯邑孝,烹而饷之。西伯忍痛而食子肉。夫欲成大事者,不矜细行。吴王有妇人之行,无丈夫之气,已欲赦越,忽又中变,不如此不足以取其怜悯,归国未知何日矣
!"
勾践不得已,听从范蠡之谋,即日至太宰府中,请见伯(喜否)道
:"人臣之道,主疾则臣忧。今闻主公抱病不瘳,勾践心中失望,寝食不安,愿从太宰问疾,以伸臣子之情 。"
伯(喜否)道 :"君有此美意,敢不转达 。"伯(喜否)
入见吴王,陈说勾践想念之情,愿入问疾。
夫差在沉困之中,念其情,许之入见。伯(喜否)引勾践来到寝室。
夫差睁目言道 :"勾践亦来见孤么?"勾践叩首奏道 :"囚臣闻龙体失调,如摧肝肺,欲一望颜色而无由 。"
其言未毕,夫差觉得腹涨欲泄,麾之使出。勾践再拜言道:"臣在东海,善事医师,观人泄便,能知疾之瘥剧 。"遂拱立于户下。
侍人将余桶近床,扶夫差便讫,将出户外。勾践揭开桶盖,取其粪,跪而尝之。左右皆掩鼻。
勾践重行入内,叩首拜贺道 :"囚臣敢敬贺大王,王之疾,至己巳日可瘳。三月壬申,即大愈矣 。"夫差道 :"何以知之?
"勾践道 :"臣闻于医师,夫粪者,谷味也,顺时气则生,逆时气则死。今囚臣窃尝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应春夏发生之气,是以知之 。"
夫差大悦道 :"勾践之事孤,可谓至矣,臣子之事君父, 自古未闻有尝粪以决疾的 。"
其时伯(喜否)在旁,夫差问道 :"汝能为此事么?"
伯(喜否)摇首道 :"臣虽甚爱大王,然此事则不能 。"
夫差道 :"不但太宰,虽吾太子,亦不能也 。"
即命勾践 :"离其石室,就便栖息,待孤疾愈,即当使之还国。勾践再拜谢恩而出 。"
自此僦居民舍,执牧养之事如故。夫差病果渐愈,一如勾践所言之期。心念其忠,既视朝,命置酒于文台之上,召勾践赴宴。
勾践徉为不知,仍然囚服而来。夫差见之,即令沐浴,改换衣冠。勾践再三辞谢,方才奉命,更衣入谒,再拜稽首。
夫差慌忙扶起,即出令道 :"越王仁义之人,岂可久辱?
寡人将释其囚役,免罪放还。今日为越王设北面之座,群臣以客礼待之 。"
遂揖让使就客位,诸大夫皆列坐于旁。
伍子胥见吴王忘仇待敌,心中含忿,不肯入座,拂衣而出。
伯(喜否)进言道 :"大王以仁者之心,赦仁者之过,臣闻同声相和,同气相求。今日之席,仁者宜留,不仁者宜去。
相国刚勇之夫,故自惭不敢就 。"夫差答道 :"太宰之言可谓当矣 。"
酒三行,范蠡与越王俱起,进觞为吴王寿,口致祝辞道:皇王在上,恩播阳春。其仁莫比,其德日新。
于乎休哉?传德无极。延寿万岁,长保吴国。
四海咸承,诸侯宾服。觞酒既升,永受万富。
吴王大悦。 是日尽醉方休,命王孙雄送勾践于客馆,三日之内,孤当送之归国。
次日,伍子胥入见,启奏吴王道
:"昨日大王以客礼待仇人,果何见也?勾践内怀虎狼之心,外饰温恭之貌,大王受须臾之谀,不虑后日之患,弃忠直而信谗言,溺小仁而养大仇。
如纵毛于炉火之上,而幸其不焦;投卵于千钧之下,而望其必全,岂可得乎?"
吴王怫然道 :"寡人卧病三月,相国并无一句好言安慰,是相国之不忠也;不进一好物相送,是相国之不仁也。为人臣不忠、不仁,要他何用?越王弃其国家,千里来归寡人,献其货财。身为奴婢,是其忠也;寡人有疾,亲为尝粪,略无怨恨之心,是其仁也。寡人若徇相国私意,诛此善士,皇天亦不佑寡人矣
。"
子胥道 :"大王何言之相反也?夫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越王入臣于吴,怨恨在心,大王何得知之?其下尝大王之粪,实上食大王之心,王若不察,中其奸谋,吴必为擒矣
。"
吴王道 :"相国置之勿言,寡人之意已决 。"子胥知不可谏,郁郁而退。以至第三日吴王复命置酒于蛇门之处,亲送越王出城,群臣皆捧觞饯行,惟子胥不至。
夫差对勾践言道 :"寡人赦君归国,当念吴之恩,勿记吴之怨 。"
勾践稽首道 :"大王哀臣孤穷,使得生还故国,当生生世世竭力报效,苍天在上,实鉴臣心。如若负吴,皇天不佑 。"
夫差道 :"君子一言为定,君其行矣,勉之勉之 。"
勾践再拜跪伏,流泪满面,有依恋不舍之状,夫差亲扶勾践登车,范蠡执御,夫人亦再拜谢恩。一同升辇而去。后人有
诗咏夫差纵放勾践之事道:越王已作釜中鱼,岂抖残生出会稽?
可笑夫差无远虑,放开罗网纵鲸鲵。
未知勾践归国之后,如何报仇,且待下文分解。
第九章 矢志报仇
话说越王勾践登车之后,一直前进,回至浙江之上,望见山川重秀,天地再请,不觉叹息道 :"孤自意永辞万民,委骨异域,岂期复得返国,奉祀宗庙 !"
言罢,与夫人相对泣下,左右亦皆感动流泪。
文种早已探知越王将到,率领守国群臣,城中百姓,拜迎于浙水之上,欢声动地。
勾践命范蠡卜择吉日到国,范蠡屈指言道 :"王欲择日,明日最吉。宜疾趋以应此吉期 。"
勾践闻言,策马飞行,群臣追随拥护,星夜还都,告庙临朝已毕,心念会稽被困之耻,欲立城其地,迁都居之,以自警惕,专委其事于范蠡。
范蠡奉命之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规造新城,包围会稽山在内,又在西北卧龙山上建筑飞翼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外郭周围单单缺了西北一面,扬言臣服吴国,不敢壅塞贡献之道,实则暗图进取之便。
建筑垂成,城中忽然涌出一座山来,周围数里,其形如龟,生成得草木茂盛,形势雄伟。有人认得是琅�东武山,不知何故一夕飞至。
范蠡密奏道 :"臣之筑城,上应天象,故天降昆仑,以启越之霸图 。" 勾践大喜,名其山曰
:"怪山",又叫做"飞来山"。后以其形似龟,故世俗称为龟山。更在山顶建立灵台,台高三层,以望灵物。
整理齐备,勾践遂从诸暨迁移过来,对范蠡说道 :"孤实不德,以至失国亡家,身为奴隶。苟非相国及诸大夫赞助,安有今日 。"
范蠡道 :"此乃大王之福,非臣等之功。但愿大王时时不忘石室之苦,则越国可兴,吴仇方才可报 。"勾践道 :"孤当谨受相国之教 。"
于是以文种治国政,范蠡治军旅,尊贤礼士,敬老恤贫,百姓大悦。
勾践自尝粪以后,常串口臭,范蠡知城北有山,出一种蔬菜,其名叫做"蕺菜",食后口中微有气息。遂命人采取,举朝皆食蕺菜,以乱其气。后人因名这座山为蕺山。
勾践急欲报仇,惟恐自逸,遂劳身焦思,夜以继日,目倦欲合,则攻之以蓼;足寒欲缩,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累薪为卧具,寝处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处,起居之时,必取尝其味,借以自励。每每中夜潜泣,泣罢复啸。"会稽"两字,时时念诵,不离于口。
因值丧败之后,生齿亏减,命国中壮丁勿娶老妻,老人不娶少妇。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罪其父母;孕妇将产,申报官府,使医生加意看护,生男赏赐壶酒一犬,生女赏赐壶酒一豚,生子三人,官养其二;生子二人,官养其一。民有死亡,亲往哭吊。每逢出游,常载饭菜于后车,遇见童子,即以赐之,问明姓名居处,遇农忙之时,亲自秉来,夫人自织,与人民共劳同苦,七年不收租税,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独有问候之使,每月必至吴国。又命妇女,人山采葛,造成黄丝细布,
欲献吴王。
尚未及进,吴王因勾践恭顺已极,命人加封越国东至句甬,西至携李,南至姑蔑,北至平原。纵横八百余里,完全皆归越国。
勾践即治葛十万疋,甘蜜百坛,狐皮五双,晋竹十艘,以答封地之礼。
夫差大悦,赐越王羽毛这饰,相国伍子胥闻知此事,遂称疾不朝。夫差见越已臣服不二,遂深信伯(喜否)之言。
一日,问伯(喜否)道 :"今日四境无事,寡人欲广宫室以自娱,何地相宜?"伯(喜否)奏道
:"吴都之下,崇台胜境,莫若姑苏。但前王所筑,不可以称巨观。王何不将此台重行改建,使其高处,可以了望百里,宽广可容六千人,聚歌童舞女于其上,便可以极人间之乐矣
。"
夫差深以伯(喜否)之言为然。遂悬重赏,购求大木,以备改造姑苏台之用。
吴王这里悬赏之榜,方才挂出,早有越国细作,打听了详细情由,飞奔回国,报知越王勾践。越王闻报,立刻召集群臣,计议事情。
未知勾践计议何事,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章 造姑苏台
话说越王勾践召集群臣,将吴王悬赏,购求大木,改建姑苏台之事,告知群臣。
早有文种出班奏道 :"臣闻高鸟之飞,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今大王志在报吴,必先投其所好,然后得制其命 。" 勾践道
:"怎样见得投其所好,便可以制其死命呢?"
文种答道 :"臣破吴之术有七: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菽粟,以虚其积聚;三曰遗之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馈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去其谋臣以乱其谋;六曰间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乘其弊
。" 勾践道 :"所言甚善。今日宜先用何术,愿大夫明以教孤。"文种道 :"今吴王方欲改筑姑苏台,大王宜选名山神材献之,以投其所好 。"
勾践立即下令,命木工三千人,入山伐木。哪知采伐经年,良材竟不可得。工人久羁于外,历受了许多风霜辛苦,人人思归,尽起怨恨之心。每逢入山采木,经过崎岖难行之处,都随口歌唱,以舒疲劳。久而久之,竟作成木客吟一首,日夜歌唱起来。三千余名工人,此唱彼和,声调凄楚,煞是可听,其叹词道:
朝采木,暮采木,朝朝暮暮入山曲,穷岩绝壑徒往复。天不生兮地不育,木客何辜兮,受此劳酷。
每值深夜,宵清月白,峰巅山麓,长歌之声,悠悠扬扬,不胜怨苦。人闻其声,觉得凄绝。
忽有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一在山之阳,一生山之阴。工人中有识得此木的,说在山之阳的,其名为梓,在山之阴的,其名为楠,都是千载难逢的神木良材,不意一夜之间竟生出两样宝物,真是奇事。
众工人听了此语,都惊得目瞪口呆,欢喜非常。一齐争先恐后,奔去报告越王。
勾践闻信之下,不觉大喜,以手加额道 :"此天赐孤成功也 。" 群臣一齐拜贺道 :"这是大王精诚格天,是以天生神木,助王报吴 。"
勾践遂亲往祭奠,然后择定吉日,命工人采伐。又选巧匠百余人,加以琢削磨砻,用丹青绘画,雕成五采龙蛇交错之纹。
制造成功,使文种浮江至吴,献于吴王道 :"东海贱臣勾践,赖大王之力,窃为小殿,偶得巨材,不敢自用,敢因下吏,献于左右 。"
夫差见木料异常,不胜惊喜,相国伍子胥谏道 :"昔桀起苑囿,纣起鹿台,穷竭民力,遂致灭亡。勾践意在害吴,故献此木,王以勿受为宜 。"
夫差道 :"勾践得此良材,不敢自私,进献寡人,是其好意,若行拒绝,未免不近人情。况寡从欲改筑姑苏台,正忧缺乏良材,今勾践来献此木,正可应用,奈何逆之
。" 遂不听谏阻,即将所献之木,改建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方成。高三百丈,广八十四丈,登台眺览,可以望彻二百里。
旧时,有九曲径,婉转达于山巅。至是益加推广,百姓昼夜做工,劳疲而死的不可胜数。后人有诗咏夫差建筑姑苏台道:千仞高台面太湖,朝钟暮鼓宴姑苏。
威行海外三千里,霸占江南第一都。
越王勾践知道夫差疲民逞欲,已将姑苏台改建成功,便对文种说道
:"大夫所言馈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此术已行。今崇台之上,必选妙舞清歌,妖姬美女以充之,恐非国色天香,倾城倾国之貌,不足以移其心志,尚望大夫为寡人谋之
。"文种答道 :"兴亡之数,定于上天。既生神木,何患无美女。大王便精心挑选,自有绝色之姝,可以贡献吴宫,迷惑吴王 。"
勾践便欲下令国中,挨户搜求,选取绝色美女,进献吴国。
文种忙阻止道 :"不可。大王若下令搜求,恐动摇人心,使百姓怀疑,不得安居,是未损吴国,先行自扰矣。况当破亡之余,虽然休养生聚,已有数载,元气未能恢复,安可下令搜求美色,惊动闾阎,使人民不能安心呢?"
勾践闻言,连连点首道 :"大夫之言是也。但下令搜求,既恐惊动百姓,使之不安,若不去搜求,又安能有美貌女子,可以进献于吴王呢,这不是一件难事么?"
于是君臣相向,踌躇良久,竟是无策可施。忽然班中闪出一人道 :"大王不必忧虑,臣有一策,既可不扰民间,又可获得美女,进献吴王 。"
此人未知是谁,竟有这样妙策,赞助越王,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一章 苎萝访共
话说越王勾践,欲访求美女,进献吴王,又恐过事搜求,惊扰阖闾。正在无计可施,忽有一人,出班奏道 :"臣有一策,可以不扰民而得美女 。"
越王视之,乃相国范蠡也。急问道 :"相国有何妙策,可以不事搜求,而得美女?"
范蠡道 :"臣愿得大王之近侍百余名,使善于观相的人,夹杂其中,遍游国内,如遇年轻女子,颜色美丽,娇艳动人者,即记其姓名住址,进献大王,听凭挑选,如此行去,不过数月,便可将国中女子的姓名住址,采访完全,而民间又不受搜求之扰,岂非极妙之事么
。"
勾践大喜,径从其计,命内侍百余人,相随范蠡前去私访,一切事情均听相国调度,不许违误。
范蠡领了王命,谢恩退出,在国中访了半年。果然访得许多美貌女子,皆是妖艳动人,可以悦目的。范蠡心中,尚觉不甚满意,必欲得个绝色女子,方才遂愿。
这日来到诸暨地方,也不去惊动官员,带领随从人等,在馆驿息下,心中想道 :"诸暨乃是我国旧都,闾阎殷富,人物整齐,该有绝色女子。今日到此,须要用心访察 。"
自此日起,住在诸暨,明查暗访。哪知访了数日,只见些寻常女子,莫说倾国之容,绝世之姿,连姣艳的妇女,也不多 见。
范蠡不胜忧闷道 :"城中既无美色,乡村之间,未知如何?
待我前往郊外,游玩一番。或有所遇,亦未可知 。"
主意已定,也不带随从,独自一人,步出诸暨城来,信步而行。
不觉行至一处地方,只见峰峦竞秀,万壑争流,云水周遭,溪山罨画。范蠡致身其间,如入仙乡。不禁心旷神怡道
:"如此山清水秀,名区胜境,若无绝世佳人,必有倾国丽姝,吾若不仔细查访,空负此行矣 。"
一面寻思,一面观看风景。忽见一道清溪,细流曲折,从山脚下面回绕而来。沿溪望去,桃李成林,松柏苍翠,郁郁葱葱之中,似觉柴门隐约,竹篱依稀。
范蠡喜道 :"山之背面,却有村居,待我绕过山去,看玩一番 。"
遂即循着山麓,沿溪前进。行约数百步,一阵香风扑面吹来,范蠡闻了这股香气,大为惊异道 :"此气似兰非兰,其中带有脂粉之香,芳泽之味,决非花香 。"
正在猜疑,忽闻水声咭咯,似有人在溪旁洗涤物件。范蠡急急看见,方知是一女子,在溪边浣纱,这阵香气,正是起在那里,被微风飘荡过来的。
范蠡远远望去,觉得这女子丰神绰约,身材窈窕,却看不清究竟美丑如何。便抢步上前,留神细看。
这一看之下,竟使范蠡心口俱呆,暗中惊异道
:"不想尘世之间,居然有此丽妹,说什么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呢?恐怕娥皇、女英,也不能专美于前了。待我问她一声,休得错过机会 。"
遂迎面一揖道 :"敢问小娘子,居住何方,姓甚名谁?此 处是甚地名?"
那女子见范蠡问他,停睛看了一看,绝无羞涩??态,将手中所浣之纱,徐徐放下,把身上这领布衫整了一整,回过身来,答了一礼道
:"此处是诸暨县境,属越国所管。这山叫做苎萝山,因此,村名就叫做苎萝村。妾姓施,名叫夷光,祖居在苎萝山下,西村里面。西村所居的人家,都是施姓,因此又唤做西施。只因居处荒僻,家境清贫,常在这若耶溪边浣纱度日。
未知客官尊姓大名,仙乡何处,因甚来此荒僻乡村?呼唤妾身有何事故?愿请明教 。"
范蠡道 :"不敢相瞒,下官乃越国之相国范蠡是也 。"
西施听罢,失惊道 :"原来是相国驾到,贱妾不知,失于回避,望乞恕罪。但久闻相国忠心事主,曾随越王,不惮辛苦,远适吴国。王之生命,越之社稷,皆赖相国之力,危而复安,倾而复存。如今王虽归国,大仇未报,强敌犹存,相国正宜在朝辅佐越王,重兴越国,方是正理,因何来到诸暨,游山玩水,空负时兴呢?难道越国已宁,仇人授首,相国大愿已偿,责任已卸,可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么?贱妾身居山村,性复愚昧,心有所疑,敢请相国明示,以释疑怀
。"
西施诘问了这番言语,低头拈带,立在溪边,等候回答。
未知范蠡有何言语,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二章 溪边订约
话说范蠡听了西施一番说话,知他言语之中,含着责备之意,不觉暗吃一惊道
:"小小女子,生长乡村之间,听他所言,竟有绝大见识,并且抱着忠义之心。若得此女进往吴国,不但容貌美丽,足以倾动夫差;便是这般见识,和他那伶牙俐齿,能言善道,也足以添越国一臂之助。不知她可肯舍身报国,往吴一行否?待我将言语打动她,看她如何
。"
想毕,启齿言道 :"下官此番来到诸暨,并非闲游,正是为了国家大事而来 。"
西施道 :"相国既为国家大事,理应在官衙之中,办理要政,因甚来这荒僻乡村,且又独自一人,并无驺从,究因何故?"
范蠡道 :"越王欲报会稽败衄之耻,石室见囚之辱,卧薪尝胆,苦身焦思,已有十载。欲思实行报仇,无奈吴国正在强盛,谋臣伍子胥尚未除去,强兵猛将完全俱在,区区越国,欲与相抗,万难得志。因思商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尚在殷。以小敌大,以弱御强,非有内间不能成功。故命下官四处访问奇才异能之士,出类超群之人,使往吴国,以行内间密计。下官奉命之后,奔走国中,涉历严壑,到处搜求,细心延访,已阅半载。十余日前方至诸暨,故尔到此闲游,以消胸中积郁,并访贤能之人
。"
西施道 :"原来相国为国求贤,不惮风尘劳顿,车马驱驰, 如此勤劳,可敬!可佩!但不知相国在这半年之中,曾物识得几多佳士,荐拔了多少贤才?"
范蠡道 :"这半年中,虽也得遇几位贤人,只是可以担任内间重寄的,尚在延访,未知何日始能相逢 。"
西施道 :"吾越受吴之辱,人人切齿,妾虽女子,亦思报复况在须眉男子之中,岂无一二豪杰之士,为国忘身,担任重寄么?妾身看来,非无其人,还是相国延访未周所致
。"
范蠡道 :"下官今日遇见小娘子,意欲将这副千斤重担,加在小娘子身上。倘念国恩,慨然担任,便是越国之幸了 。"
西施愕然道 :"相国之言,意何所属?贱妾蓬门弱质,安能担当重任?相国何得以语言相戏?"
范蠡道 :"实告小娘子,下官奉越王之命,并非访求贤士,乃是访求绝色美女的 。"
西施闻言,容颜改变,正色说道
:"相国之言差矣!越王方脱羁囚,得返故国,正宜励精图治,力求振作,以为报仇雪恨之计;今使相国访求美色,难道欲图娱乐,竟不以国计民生为意么?越王果有此心,相国正应强颜谏诤,竭力阻止。如何反尊奉命令,为之到处延访呢?贱妾初时,以为相国乃越之忠臣,据此事看来,相国实谄佞之臣也,妾误矣!兴谄佞之臣,哓哓何为?"
说罢,拂然欲行,连溪边所浣之纱,也弃置不顾了。
范蠡慌忙阻止道 :"小娘子,休要发怒。越王命下官访求美色,并非自己娱乐,乃是献往吴国,行内间密计的,小娘子莫要错怪越王 。"
西施闻言,重又止步道 :"相国休得当面欺人,内间重任,非英雄豪杰之士,不能受此重寄,要那美貌女子何用?"
范蠡道 :"只因吴国气焰正盛,兵精粮足,谋士忠臣,布
满朝廷,虽有智谋之士往作内间,一时也难得利,必定迁延下去,未知何年何月方可有成。越王报仇心急,欲于十年之内,将吴国平为池沼。一向并无机会,今知吴王已将姑苏台,改造成功,大广宫室,以图欢娱。欲乘此时机,选择美女,献于吴王,使之荒淫酒色。徒他民穷财尽,越国始可乘机取事。但所献的美人之中,必须有一二出色丽妹,博得吴王的宠爱,才能使他迷惑心志,无恶不作。然后再进谗言,杀其忠臣;引他淫乱,耗损积聚;导他用兵,结怨邻国;诱他巡幸,虚其都城。
吾越乃可出其不意,乘虚而入,以报大仇。如今美女虽已选了许多,只少个忠肝义胆,相貌无双的美人,承担这千斤重任。
下官方才所言,便是为此。未知小娘子可肯舍身报国么?"
西施不俟言毕,即慨然作色道
:"妾虽女子,颇知大义,自闻吾国为吴所败,越王且远适异国,为人臣妾,便已忿恨无穷。今既用妾报仇,敢不勉力自效。相国如果尚须美女,妾有闺中密友名曰郑旦,与妾容貌相仿,亦可同去,以收指臂之助。"
范蠡大喜,拱手致谢道 :"蒙小娘子慨然允诺,且荐举闺友,为国效力,非特下官感激不已,想吾越国,上自越王,下至百姓,亦莫不感激小娘子了。即此一言为定,明日当备车马前来迎接
。"
西施一口应承,绝不推辞。范蠡遂与西施作别,径回诸暨城内。西施亦收起所浣之纱,回归家中。
未知范蠡果来迎接西施否,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三章 欢迎双美
话说范蠡在苎萝山下,若耶溪旁,遇见西施,约定翌日,备了车马,前去迎接。至次日清晨,果然备了两乘香车,去把西施、郑旦两位美人迎来。
那郑旦也在苎萝西村居住,与西施本是比邻至好,两人临江而居,每日相与浣纱于若耶溪头,红颜花貌,交相映发,不啻并蒂芙蓉。
如今这一对绝色美人,尽为范蠡取来,回到会稽,将访求的女子约计二千余人,一齐开明年貌姓名,呈于勾践。
勾践命人重行复视,取了三十余人,再亲自过目,择其中尤美的二人,正是西施、郑旦。画成图形,命范蠡各以百金付其家族,作为聘礼,其余美人凡选中的,亦赐聘金。那些不中选的一发还家族。
便将西施、郑旦装饰起来,服以罗觳之衣,乘以重帏之车,使之居于别馆。
二美人送往别馆之是,国中百姓仰慕美人之名,争欲识认,都来观看,道路为之壅塞,车毂不能前行。范蠡传令道
:"美人到了别馆,尔等如欲观看,只须人纳金钱一枚,此时且休拥挤 。"
众人一闻此言,早已让开一条道路,车辆方得前进。到了馆中果然设柜收钱,顷刻之间,金钱盈柜,乃使二美人,登朱
楼凭栏而立,任人观览。那些百姓,自下望之,飘飘然,如步虚仙子一般。众口交赞,声震天地。
二人居别馆三日,所得金钱无算,悉付府库,以充国用。
三日之后,勾践亲送美人于土城,使老教师,教之歌舞,学习容步。练习三年之久,方得技态尽善。
于是饰以珠幌,坐以宝车,所过街衢,香风溢于远近。又以美婢旋波、移光等六人为侍女,使相国范蠡,前往进献。
范蠡渡江至吴,适值吴王夫差,亲征齐国,大获全胜,班师回来。范蠡入见,再拜稽首言道
:"东海贱臣勾践,感大王之恩,不能亲率妻妾,服侍左右,遍搜境内,得善歌舞二人,使陪臣纳于王宫,以供洒扫之役 。"
夫差望见,以为神仙下降,魂魄俱醉。其时相国伍子胥在侧,进谏道
:"臣闻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眩,故桀以妹喜灭,纣以姐己亡;幽王以褒姒死,献公以骊姬败。自古丧身亡国,未有不由美女者。今越王进此美女,是欲大王沉湎怠政,自取败亡。王请勿受此亡国之物
。"
夫差道 :"好色之心,人所皆同。勾践得此美人不敢自用,进于寡人,即是尽忠于吴国之证,相国如何疑其另怀他意?况桀、纣、幽王,皆亡国之主,岂可将寡人比他?相国身为人臣,宜如何爱戴其主,竟在朝廷之上,面辱寡人,人臣之礼,岂应如是?孤偏要受了这两个美人,命尔看孤,可至亡国
。"子胥听了此言,知道夫差,心志迷惑,谏亦无用,不禁长叹一声而退。夫差遂受了两个美人。命伯(喜否)款待范蠡,明日送之回国。便退到宫中去享温柔之福了。
未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第十四章 筑消夏湾
话说吴王夫差,受了越国贡献,那西施、郑旦,两个美女,皆是绝色,夫差并宠爱之。而西施尤为妖艳善媚,是以独夺歌舞之席,居姑苏之台,擅专房之宠,出入仪制,拟于后妃。
郑旦居于后宫,因西施独得吴王宠爱,心甚妒之,郁郁不乐,未及经年,一病而死。夫差不胜悲痛,葬之于黄茅山,立祠祀之。
从此吴王更加宠爱西施,惟恐其娇艳如花,不禁风露,亦如郑旦之轻年夭折。遂命王孙雄,特建馆娃宫于灵岩之山,铜沟玉槛,饰以珠玉,镶以七宝,为美人游息之所。
而西施犹不能称心,时称有病,其病时常言心痛,每一痛时,必捧心蹙额,颦眉而啼,愈形娇媚。
夫差见其如此,觉得带露娇花,溅水芙蕖,亦无此艳丽。
所以西施心痛一次,夫差的宠爱愈深一层。
邻院妃嫔,见西施心痛蹙额,吴王更加怜爱,以为王爱心痛蹙额之容,遂效其所为,人人皆作心痛之状。每逢吴王车驾返宫,一齐颦眉蹙额,以冀宠幸。
哪知吴王见了他们这种形态,反觉丑陋,含笑说道
:"西施心痛,颦眉蹙额,自有一种令人可怜之态,汝等效颦,不能得其万一,孤视之,愈觉不堪,直所谓西施捧心,东施效之,益形其丑也 。"
众嫔妃闻言,人人自愧,默默而退。后人因称学人所为者,谓之东施效颦。
西施既已宠擅吴宫。专导吴王趋于荒淫奢侈。吴王因其爱食鲜鱼,御厨所进,西施嫌其鱼不鲜,恒不举箸,乃命筑养鱼城,城通太湖,使其水时来时去,以养鲜鱼。
西施又喜食鸭,其鸭必喂以香料拌米,并入脂油,养至硕大无朋,方始适口。吴王乃为之筑鸭城以畜鸭。
西施好食嫩鸡,其鸡必择肥嫩洁白者用之。吴王因造鸡陂,畜鸡以供西施之用。
西施爱饮女贞酒,其酒出于浙之绍兴,吴王命越国每年贡献,以备西施之用。不料贡献之酒,远道而来,更在江中经过风浪颠簸,至吴之时,启坛视之,皆已混浊,不堪为美人饮料。
吴王又筑酒城,仿女贞酒之制法,酿酒以供西施之用。
尝值暑天,西施畏热,汗流遍体。吴王恐其中暑,致生疾病,而又无法可以生凉,遍询群臣,皆鲜良策。吴王无可如何,出榜国中道 :"有以避暑之法进者,赏赐千金 。"
王孙雄乃献计道 :"臣闻西洞庭之南湾,长可十余里,三面皆山,独南面如门阙。苟于其间,建筑宫殿,暑天居之,甚为相宜 。"
吴王大喜道 :"卿策甚善,可速为孤建筑宫殿,以便消夏。"
伯(喜否)从旁言道 :"西洞庭之南湾,虽然宜于暑日,但此时已及盛夏,若欲建筑宫殿,岂一时所能成就。王孙雄所言,恐不可用 。"
王孙雄忙道 :"大王不必疑心,自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大王如果赐臣便宜行事,不吝帑藏,自能于十日之中,筑成宫殿,使大王于盛暑之时,可在西洞庭之南湾,度此炎夏也 。" 夫差喜道
:"大夫果有此才,寡人何惜金银?库中之财,悉凭大夫支取可也 。"
王孙雄得了此谕,谢恩退出。急急督促工程,起夫役十万人,赴西洞庭建造宫殿。又复不足,遂启奏吴王,发全国丁壮,尽赴工役。材料不足,则折取现成房屋以充之。始则嫌民居仄狭,材料不堪应用,仅拆寺院以充之。继则拆民间富室之高堂大厦,终则并湫溢之居,亦拆取无遗。
百姓既已从事工作,又无居处。王孙雄尚嗔其做工迟延。
叱骂鞭笞,无所不至。弄得国中百姓,叫苦连天,顿足怨恨,耕种悉废,机杼无闻,死亡流离,不堪寓目。
果然到了限期,王孙雄已将宫殿造成,报告夫差。
夫差大喜,深赞王孙雄善于办事,赏赍有加。遂与西施同乘龙舟,来至西洞庭新筑宫殿之中避暑。
只见宫殿嵯巍,层楼嗟峨,真是画栋云飞,珠帘卷雨,富丽非凡。
夫差命置筵殿中,以庆落成。自与西施,相对而坐,两旁排列女乐,更番迭奏。觉得习习风生,暑气全消,竟与秋日无异。夫差大笑道
:"不意天生此湾,命孤与美人,得以消夏,可赐名此地为消夏湾 。"
西施亦十分得意,嫣然一笑,百媚横生,愈令夫差,心神俱醉。 未知后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五章 贷粟练兵
话说夫差自与西施在消夏湾,避暑取乐,流连忘返。只有太宰伯(喜否)、大夫王孙雄随侍左右,相国伍子胥,亦不得见。
越王勾践,闻吴王宠幸西施,日事游乐,复与文种商之。
文种奏道 :"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岁年谷欠收,粟米将贵,君可请贷于吴,以救民饥。天若弃吴,必许我贷。"
勾践即使文种,以重币贿赂伯(喜否),引见吴王。
此时暑气久退,吴王已与西施由消夏湾回至姑苏。遂于姑苏台上,召见文种。
文种再拜稽首道 :"越国洼下,水旱不调,年谷不登,人民饥困。愿从大王乞太仓之粟万石,以救目前之急。明岁谷熟,即当奉偿 。"
夫差道 :"越王臣服于吴,越民之饥,即吴民之饥也,怨吾何爱谷,不以救之 。"
时伍子胥闻越使至,亦随至姑苏台,得见吴王。闻许其请谷,重又谏道
:"不可,不可。今日之势,非吴有越,即越有吴。吾观越王之遣使,非真饥也,其意在空吴之粟。与之不加亲,不与未必仇,王不如辞之 。"
夫差道 :"勾践囚于吾国,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贡献不绝,岂有背叛之理?" 子胥道 :"吾闻越王,早朝晏罢,恤民养士,志在报吴。
大王又输粟以助之,臣恐麇鹿将游于姑苏之台矣 。"
夫差道 :"勾践业已称臣,安有臣而伐君者 。"
子胥道 :"汤放桀,武王伐纣,不是以臣伐君么?"
伯(喜否)从旁叱之道 :"相国出言太甚。吾王岂桀纣之比?"遂启奏道
:"臣闻葵邱之盟,遏籴有禁,为恤邻也。况越为吾贡献之国,明岁谷熟,责其如数相偿。无损于吴,有德于越,何惮而不为也 。"
夫差遂与越粟万石,对文种言道 :"寡人逆群臣之议,而输粟于越,年丰必偿,不可失信 。"
文种再拜稽首道 :"大王哀越而救其饥馁,敢不如约 。"
文种领谷归越。
越王大喜,群臣皆呼万岁。勾践即以颁赐国中之贫民,百姓无不颂德。
次年,越国大熟,越王对文种道 :"寡人不偿吴粟,则失信;若偿吴粟,则又损越而利吴,如何而可?"
文种道 :"宜择精粟,蒸而与之。吴王苟爱吾粟,用以布种,吾计售矣 。"
越王用文种之计,果以熟谷偿吴,如其半斛之数。
吴王叹道 :"越王真信人也 。"又见其谷粗大异常,对伯(喜否)说道 :"越国土地肥沃,其种甚佳,可散与吾民植之。"
于是国中皆用越粟,虽种而不发生,吴民大饥。夫差还以谓土地不同之故,不知粟已蒸熟,却中文种毒计也。
越王闻知吴国饥困,便欲兴师伐吴。文种谏道 :"时未至也,其忠臣尚在 。"
越王又问于范蠡。范蠡答道 :"不远矣,愿王益习战以待之。夫善战者,必有精卒,精卒必有兼人之技。大者剑戟,小
者弓弩,非得明师教习,不得尽善。臣知南林有处女,精于剑戟;又有楚人陈音,精于弓矣。王其聘之 。"
越王从其言。分遣二使,赍厚礼,聘请处女教导剑戟,陈音训练弓矢。
处女在越,教成三千剑戟之上,辞别越王,仍回南林。
陈音亦教习三千军士,均授以连弩之法,三矢接续发去,人不能防。历时三月,军士尽得其巧。陈音抱病而死,越王厚礼葬之,名其葬处曰 :"陈音山
。"后人有诗咏越王练兵之事道:击剑弯弓总为吴,卧薪尝胆沔几枯。
苏台歌舞方如沸,遑问邻邦事有无。
越王练兵习武,教训军士之举,传至吴国。伍子胥闻之,遂求见夫差,涕泣谏道
:"大王信越之臣顺,今越用范蠡,训练士卒,剑戟弓矢之艺,无不精良,一旦乘间而入,吴国不能支矣。王如不信,何不使人察之 。"
夫差果使人探听越国,探知处女教剑戟,陈音训弓矢,现已练成六千劲卒,技艺娴熟,号曰君子军之事,一一回报夫差。
夫差问伯(喜否)道 :"越已臣服,今复治兵,意欲何为?
"伯(喜否)答道 :"越蒙大王赐他,非兵莫守,况治兵乃守国之常事,大王何必疑心呢 。"
夫差听了伯豁之言。未知有何主张,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六章 湖上采莲
话说夫差听了伯(喜否)之言,早把疑越之心,抛向九霄云外,仍与西施,以姑苏台为家。四时之间,随意出游,弦管相逐,不辨昏晓。
尝与西施在馆娃宫中,游宴栖息,因西施举动风流,行步之际衣袂飞扬,无异仙子。遂建筑一廊,空其地底,下面悉用大瓮铺平,覆以厚板,上面雕镂花纹,施以五采,命西施与旋波、移光,及诸宫人,联步其上,步履铮铮有声。夫差听之,以为快乐。因名其廊为"响�廊
。"今灵岩寺圆照塔前,有小斜廊,即其遗址。后人有响�廊诗道:廊环空留响�名,为因西女绕廊行。
可怜伍相终尸谏,谁记当时曳履声。
山上有玩花池,夫差每逢春日,与西施携手玩花于池旁。
又有玩月池,若逢秋宵,必偕西施并肩玩月,徘徊其边。
西施梳妆,不用镜奁,凿一深井,泉水清碧,使西施照水而妆。夫差立于其旁,亲为理发簪花,名其井曰"吴王井"。
西施最喜鸣琴,乃于灵岩山巅,筑琴台以弹琴之所。弹琴之时,必焚妙香。夫差因他人所采之香,不合美人之用,特命人种香于香山,使西施与宫人,泛舟于山南泾中,亲往采之。
赐泾名为采香泾。
夫差任情取乐,觉得事事如意,百般快心。尝言"孤得西施,如鱼得水,此生愿终老温柔乡矣 。"
谁知快乐日久,觉得迫欢之事,皆已陈旧,甚是可厌,欲思另觅一件快乐,以旷心怀。遂与西施计议道 :"今值夏日,湖上莲花盛开,孤与美人,何不前往一游呢 。"
西施道 :"大王有此佳兴,贱妾敢不奉陪。但莲为花中君子,品甚清贵前往游玩,不过片时欢乐。妾意不如备下龙舟,率领宫人前去采莲,视其所采之花,孰多孰少,以定优劣
。"
夫差大喜道 :"美人之言有理 。"急命备齐龙舟,往湖上采莲。 当下数十号龙舟,一齐发动,荡桨摇舻,撑篙打碇,悉用美女。
舟上无数宫人,都是花裙绣袄,所用帐篷,尽是锦绣,照耀日光之中,五色煊烂。
各号龙舟,衔尾而行,笙箫迭奏,歌声悠扬,自城南直至湖上。但见一片锦帆,接连不断,使人目眩神迷,居人以其锦帆十分美丽,遂称所过之地曰"锦帆泾"。
舟至湖上,夫差吩咐宫人 :"各荡小舟,往荷花深处,采取莲花 。"自与西施高坐舟上,酌酒观看。
一声命下,那些宫人每人驾了小舟,纷纷而去。但见翠袖飘扬,画桨轻摇,湖之四面,歌声齐起。
夫差看了不胜快乐,遂命取大杯来 :"寡人今日对此佳景,目睹丽妹,应与美人痛饮一番,尽醉方休 。"
西施闻言,轻笼翠袖,高举瑶觞,进献一樽道 :"大王请尽此一樽,妾有采莲歌一首,当为大王歌之 。"因轻转娇喉,唱歌道: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掉船歌。
花房莲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歌绿波。
恨逢长径不得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何时寻伴归去来?水远山长莫回首。
夫差称赞道 :"妙哉!非美人锦心,不能作此歌;非此歌,亦不配美人绣口歌之也。寡人当连举数觥,以赏美人之歌 。"
夫差饮酒未毕,各舟宫人,都已采莲归来,竞上龙舟,竞献所得。
有的献西番莲;有的献观音莲;有的献倒垂莲;有的献五色莲。异种奇花,纷纷不一。夫差一一赏玩,十分称赞。
惟有旋波、移光二人,各献一枝并头莲,"愿大王与娘娘,如此花一般,特行奉上,以表祝颂之心 。"
夫差大喜道 :"二美人竟有如此慧心,真是难得 。"因对西施道
:"今日所采之莲,要推二人为第一了,孤与美人,当各受一枝,不可辜负二人一片美意 。"收了莲花,命转船回宫。
霎时之间,众船齐转,一片棹歌之声,前后应答,笙箫管弦,同时并作。
沿路百姓,听了歌声,一齐蹙额道 :"民穷财尽,连岁荒歉,大王奈何犹如不知悟也?"
未知后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七章 杀胥争盟
话说夫差采莲归来,静极思动,意欲逞兵中原,以张国威,闻知齐鲁不和,遂征九郡之兵,大举伐齐。预谴人筑别馆于句曲,遍植楸梧,号曰"梧宫",命西施移居避暑。俟胜齐回来,在此消夏。
相国伍子胥谏道 :"越在,我心腹之病也。齐国不过癣疥之疾。今大王兴十万之师,行粮千里,以争癣疥之患,而忘大毒之在腹心,臣恐齐未必胜,而越至矣 。"
夫差大怒道 :"孤发兵有期,老贼故出不祥之语,阻挠大计,待孤胜齐之后,必斩此贼 。"
遂兴兵伐齐,大胜齐师。齐简公遣使,大贡金币,谢罪请和。夫差奏凯而归。回至句曲新宫,西施迎接拜见。
夫差道 :"孤使美人居此,正欲相见较速,可以畅叙离怀也 。" 西施拜谢称贺,相偕登台饮酒,不胜欢乐。在梧宫住了三日,回至都中,百官皆贺,子胥独无一语。
夫差大怒,责之道 :"老贼谏孤不当伐齐,今得胜而回,老贼宁不羞死 。"
子胥怒道 :"天之将亡人国,先降其小喜,而后授之以大忧。胜齐不过小喜,臣恐大忧之即至也 。"言毕,即趋而出。
夫差大怒道 :"老贼多诈,为吴妖孽,若不诛之,何以服 众?"使人赐以屑镂之剑,命其自尽。
子胥接剑叹道 :"吾破楚败越,威加诸侯,有功无过。今既不听吾言,反赐吾死,吾今日死,明日越兵至,掘汝社稷矣。"
乃对家人道 :"吾死之后,可抉吾目,悬于东门,以观越兵之入吴 。"言罢,自刎而死。
使者取剑还报,并述子胥死时所言。夫差愈怒,命取其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于江中,断其头,置于盘门之上,道 :"使日月炙汝肉,鱼鳖食汝肉,骨变形销,复何所见?"
夫差既杀子胥,遂进伯(喜否)为相国,愈益骄恣。使太子友守国,亲率国中劲兵,由邗沟北上,与晋国争盟主之位。
越王勾践,闻子胥已死,夫差率兵出境,遂与范蠡计议,发习流二千人,俊士四万,君子军六千人,从海道通江以袭吴。
前队既及吴郊,王孙弥庸出战,大败而逃。
次日,勾践大军齐到,太子友出兵迎敌,勾践亲自督军。
阵方合,范蠡挥两翼俱进,势如风雨。吴兵大败,太子友陷于阵中,冲容不出,恐被执受辱,自刎而亡。越兵直抵城下,王子地坚守城池,使人往吴王处告急。
此时吴王夫差正在黄池,与晋国争载书名次之先后,相持不下。忽报越兵入吴,杀太子,焚姑苏台,现已围困城池,势甚危急。夫差大惊。
伯豁进言道 :"大王勿示惊慌之状,使齐晋知之,我其危矣。王于明日,可鸣鼓挑战,以慑晋人之气,必求主盟,方保无虞 。"
夫差听从其计,命兵卒建五方之旗,结为方阵,进逼晋军。
夫差亲督三军,阵中万鼓皆鸣,声动天地。
晋人大惊,不敢再争,遂让夫差先歃,晋侯次之,鲁、卫亦以次受歃。
会毕,夫差率师回国,于途中连得告急之报。军士知家国袭,吓得心胆俱碎,又且远行疲劳,皆无斗志。夫差犹率军与越相持。连次大败。
夫差惊惧,使伯(喜否)至越军,稽首请成,求赦吴罪,其犒军之礼,一如越之昔日。
越王心中不忍,意欲许之。范蠡急阻之道 :"大王早朝宴罢,谋之至二十年,奈何垂成而弃之 。"
遂不允行成。吴使往返七次,范蠡、文种,坚执不应,率兵攻击吴都。吴兵不能复战,范蠡欲毁胥门而入。
其夜,暴风忽起,急雨如注,遥见吴南城上伍子胥之头,巨若车轮,目如电光,须髯四张,光耀十里。越军将士无不惊惧,暂止其兵,不敢毁城。
范蠡无策可施,坐而假寐。忽见子胥,白马素车而至,对范蠡言道
:"吾前知越兵必至,故欲悬吾目于东门,以观越之入吴。不意吴王置吾头于南门,吾忠心未绝,不忍汝从吾头下入城,故为风雨以止之。但越之有吴,天意也,吾不能逆天。
汝改从东门入,吾当相助 。"言讫而灭。
次日,范蠡、文种相见,二人所梦皆同。遂使士卒开渠,自南而东,将及蛇匠二门之间,忽太湖水发,汹涌而来,波涛冲激,竟将吴城开一大穴,越兵长驱而入。
未知夫差性命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第十八章 破吴投江
话说越兵乘着怒涛,直入吴城。夫差闻知越兵入城,伯(喜否)已降,遂与王孙骆及其三子,奔于阳山。昼驰夜奔,腹馁口饥,目视昏眩,左右采得生稻,剥之以进。吴王嚼之,伏地掬饮沟中之水,避入深谷之中。
越以千人追至,围之数重,夫差作书,系于矢上,射入越军。
范蠡、文种拾而视之,书上写道 :"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大夫何不存吴,一线自为余地?"
文种亦作书答之道 :"吴有大过者六:戮忠臣伍子胥,大过一也;以直言杀公孙圣,大过二也;太宰谗佞而信用之,大过三也;齐、晋无罪而数伐之,大过四也;吴越同壤而侵伐,大过五也;越亲戕吴之前王,不知报仇,而纵敌贻害,大过六也。有此六大过,欲免于亡,得乎?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今天以吴赐越,越其敢违天之命
!"
夫差得书,垂泪言道 :"寡人不诛勾践,忘先王之仇,为不孝之子,此天之所以弃吴也 。"遂拔剑自叹道 :"吾杀忠臣伍子胥,今自杀晚矣
!"谓左右道 :"吾死而有知,何面目见子胥于地下,必重罗三幅,以掩吾面 。"言罢,自刎而死。王孙雄解衣覆吴王之体,即以组自缢于旁。
勾践命以侯礼葬之,使军士负土一箪。顷刻遂成大冢。流 其三子于龙尾山。后人名其地为吴山里,有诗吊之道:荒台独上故城西,辇路凄凉草木悲。
废墓已无金虎卧,坏墙时有夜乌啼。
采香径断来麋鹿,响�廓空变黍离。
欲吊伍员何处所,淡烟斜月不堪题。
夫差既死,越王入据姑苏,百官称贺。伯(喜否)亦在其列,自恃昔日周旋之恩,面有德色。
勾践对伯(喜否)言道 :"子为吴之太宰,寡人不敢相屈,吴王在阳山,何不从之?"
伯(喜否)怀惭而退。勾践命力士执而杀之,并灭其家,对人言道 :"吾所以报子胥之忠也 。"
越王焚姑苏台之时,范蠡知西施在彼,使人迎之,匿于民家,且宽慰之道
:"美人入吴,受吾所托,今吴既灭,吾亦将力辞爵禄,隐居五湖,以遂其志,当与美人共乘一舸,遁入烟水深处,以乐余年。此时以军务倥偬,未遑亲自奉迎,美人切勿怨望
。"
西施闻言,裣衽答道 :"妾之入吴,本为欲雪国耻。不料吴王宠爱无比,恩谊备至。妾俗报吴王之恩,则生为越人,国仇不可不报;若亡吴国,则吴王爱妾之律,付诸东流。早已私立誓言,吴国亡后,越仇既报,便当一死,以报吴王宠幸之恩于地下。今吴国净亡,妾犹�颜生存,不即就死地者,以吴王未返,并望相国念其年已衰迈,贷其一死,使妾与吴王再晤一面,谢其宠爱之德,表明妾之罪状,然后就死。相国勿以西施为女子,遂谓其不明大义也
。"
使者回报范蠡,范蠡深服其言,惟恐其死,故夫差被逼而 亡,遍嘱诸人,不使西施得知至是。暗备扁舟一叶,托吴王因国已残破,亡命五湖之中,使人迎之。
西施信以为真,登舟而去。既至越国,认得此地乃是会稽,不觉大惊,诘问吴王所在。从人不能隐瞒,尽举前后之事以告。
西施大哭道 :"妾舍身入吴,所以报国仇,雪国耻也。今国仇虽报,国耻虽雪,而身受吴王厚恩,一毫未报,何以对吴王乎?况从一而终,女子之义。虽蒙相国爱妾,妾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当追随吴王于地下,以酹其生前之恩情。使后世知妾之亡吴,乃报国家之耻辱,并非忘恩负义也
。"
言讫,举袂蒙面,投江而死。后人救之已无可及,返至姑苏,报于范蠡。范蠡深为惋惜,启知越王。
越王闻奏,叹道 :"亡吴之功,西施第一,今功成事就,竟决然随鸱夷而去,真可谓有志矣 。"
其意盖谓伍子胥在鸱夷之器,盛尸而投江中,今西施亦自投江,故言随鸱夷而去也。后人不知此意,以范蠡使人迎西施于姑苏台,有隐居五湖,与美人共乘一舸,遁入烟水深处之语。
且因范蠡辞越而去,改名为鸱夷子皮,遂有吴灭之后,范蠡以一舸载西施共泛五湖之言,可谓冤矣。
闲言休絮。且说范蠡以西施之死启奏,原欲越王念其亡吴之功,加以表彰,谁知越王不过赞叹一声,并无后言。范蠡默喻其意,无言而退。
过了数日,越王命驾,回至会稽,令人建筑贺台,以盖昔日被羁之耻。置酒台上,与群压为乐,命乐工作破吴之曲,被之管弦。群臣大悦而笑,惟越王而无喜色。
范蠡私自叹道 :"西施死而不加褒,吴虽灭而面无喜色,越王不欲功归臣下,其端已见矣 。"
次日,辞越王道 :"臣闻主辱臣死,昔大王辱于会稽,臣 所以不死者,欲隐忍以成功也。今吴国已灭,大王倘免臣会稽之诛,愿乞骸骨,老于江湖
。"越王道 :"寡人赖于以有今日,奈何弃寡人而去?留则与子共国,去则妻子为戮 。"
范蠡道 :"臣则宜死,妻子何罪?死生惟大王命之,臣不顾矣 。"夜乘扁舟而去,临行之前,预以一函投文种道:子不记吴王之言也,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
于今不去,祸必不免。
文种阅书之后,怏怏不乐,犹未深信其言,叹道 :"少伯亦过虑矣
。"过了多日,越王不行灭吴之赏,与旧日之臣,益加疏远,计倪佯狂辞职,曳庸等亦见机告老。文种心念范蠡书中之言,称疾不朝。
越王忽至文种府中,以视其疾。文种假作病状,迎接入见。
越王解剑而坐道 :"寡人闻之,志士不忧其身之死,而忧其道之不行。子有七术,寡人行其三,而吴已灭,尚余四术,安所用之 。"文种答道 :"臣不知所用 。"
越王道 :"愿以四术为寡人谋吴之先人于地下,可乎?"
言毕,升舆而去,遗佩剑于座。
文种视之,剑室有"属镂"二字,即夫差赐子胥自刎之剑也。文种仰天叹道 :"吾不听范少伯之言,至为越王所戮,可谓愚矣 。"复摩挲其剑道
:"百世而下,以吾配子胥,亦可无恨 。"遂伏剑而死。后人有赞语道:忠哉文种,治国之杰。三术亡吴,一身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