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曲家的灵感

名作曲家的灵感
有人问美国作曲家柯普兰:“你怎么样工作?是不是要等艺术灵感来了才工作?”他答:“一点也不错,每天在等!”
历代以来,着名作曲家常从各种不平常甚而令人没料到的来源获得灵感。例如音乐之父巴哈,自称他的灵感得自努力苦干。他认为他的创作努力只是上帝责成他的日常工作,是他抚养家属的方法。他常说:“我努力苦干,任何人只要像我这样,都可以同样成功。”
莫扎特时常说:“我无法知道曲思从何而来。”他说他必须在情绪好时方能作来得心应手,而且喜欢在独自一个人的环境中工作。但最少有一次说明了他的天才是可以在急催之下逼出来的。那次是莫扎特的歌剧“魔笛”第一次公演前的最后彩排。制作人不欢喜第二幕开头的那一段,原剧本是启幕后由一个歌手对一队僧侣唱一首抒情曲。制作人想:“何不先让僧侣们按照仪式列队登场,然后再唱抒情曲?”
制作人大步走上台去,发出必要的指示。并对坐在钢琴前的莫扎特道:“我要在此地加几小节音乐,一段缓慢庄严的进行曲。”
莫扎特答:“没问题。”他沉思片刻后,振笔疾书。结果写出了崇高动人的“僧侣进行曲”,现在每演到这里,乐队就会响亮地奏出这段名曲。
贝多芬是一个疯狂激动的工作者,他的灵感来自专注。有一天,他在维也纳到他常去的一家酒馆吃午饭,一坐下便即刻拿出小记事簿来开始写作。侍者正要来招呼,由于知道这位客人的怪习惯,见状赶快轻轻走开,免得打扰了大名鼎鼎的贝多芬先生。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然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叫道:“伙计!算账!”
“您先生还没有点菜哩!”
贝多芬咆哮道:“你还等什么?快给我拿点吃的来,不要罗嗦!”
一只小狗的顽皮引发了萧邦的一首名曲。有一天萧邦走进作家兼妇女运动者乔治桑家的客厅,看到她的爱犬在团团转,追咬自己的尾巴,萧邦为之大笑,随即默不做声。站在那里,深思了一会,然后走到钢琴前坐下,奏出一个四分之三拍子的主题,一连串急速的8分音符环绕着降A音符旋转,仿佛是小狗在欢跃。他不知不觉地奏出了一首圆舞曲的曲调,充满了怀远念旧的情绪,既轻松又灵快……然后又回到急促8分音符的形式。萧邦略微喘息地结束他即席急就的演奏,欣然知道他又弹出了一首不朽名曲,那就是如今人所周知的“降D调圆舞曲”。
理查·施特劳斯有一晚等候夫人换装,准备出席酒会,忽发灵感,写成名曲。他久等夫人不来,倒在椅中叹道:“女人打扮出门,真叫人不耐烦!”他随手拿起本比尔包姆诗集翻阅,有一首题名为“黄昏梦”的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深思片刻后,站起来走到钢琴前坐下,弹出一段阴郁沉抑的E大调和弦,他灵感泉涌,写成了那一整首歌。
虔诚崇敬是布鲁克纳的灵感泉源。他每天早晨去望弥撒,跪在十字架前祈祷,进入物我皆忘,不觉时间之境。有人问他是怎样写出那“谢恩赞美歌”来的,布鲁克纳正经地回答道:“是主恩赐给我的。”他在晚年时曾说:“将来上帝把我召唤到他的面前,问我说:‘你用我赐给你的才能做了些什么!’那时我将把我这首“谢恩赞美歌”放在他的脚前,他对我的判决必将很宽大。”
就这样,历代以来,我们最伟大的作曲家,那些特立独行,性情各别的人,显示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有能力以各种方法抓住不朽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