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媳妇,总要见公婆

是媳妇,总要见公婆
是媳妇,总要见公婆。用在这里的“媳妇”一词,便是和静的文字、和静的空间,而“公婆”,自然就是你,就是所有来这里的朋友。我学习并努力尝试把自己对世界、对事物的看法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放在空间,或用诗歌的形式抒发感受,尽管我的文字写作尚嫌稚嫩,像个刚进城含羞带怯的小媳妇,毕竟也要让她见见公婆,在大家的品头论足中以期更快更好的成长。
“我不在空间,就是在写字”,这是和静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道出了和静的全部生活,写字除了是赖以生存外,更重要的是文字早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必需了。文字于我是血液的一部分,是一种心音的流淌。它充斥着我的每一条血管, 渲染着我每一寸皮肤,氤氲着我的每一条神经与细胞。文字是真实想法的渲泻,我的所思所想在笔下全然释放。
心情愉悦的时候,她会随着我的心绪雀跃而出,每个字符也会洋溢着快乐;当我心绪低落的时候,她就会携带忧伤缓缓流出我黯然的心扉。执笔舞文字,可以说是为了一种最好的纪念。尽管写的人写一页心事,尽管看的人看一种心境。也许多年后的某一个日子再细细回望,一再细细感悟那不同的感觉。就会在那起伏的心潮之间,感悟到文字的意蕴。
每当思绪迫不急待地涌出来的时候,人是疯的。意识是一种流体,化为文字的时候变成了溪,变成了河,变成了海。有壮阔,有秀美,有静逸。看到别人写了好文字,就像喝了一口甘甜的井水。而自己也倔强地非要挖一口井不可。我想,这也是爱文字人的通病了。
人是感性的动物,却创造这个理性的世界。人是理性的精灵,可留下这么多感性的足迹。文字,也是这样一个奇怪的结合体。当文字开始煽情的时候,它是冷的,你是热的。文字的叛逆、颓废,绝望、温情,都直接反射出写文字人的灵魂,记得一位知名作家说“如果我们能彼此绝望,我们就能彼此安慰。”
  空间于我就是一个幸福的天堂。静静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我像虔诚的农夫,擦一擦滚烫的汗水挥舞着一枝笔,闭上眼睛,就是一个想象中的天地。写我想的,我感激的。幻想是我了无痕迹的翅膀。幻想没有该与不该。尽管想吧。哪怕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一段缠绵悱恻不应该的爱情我都可以这样拥有。
文字就是这样承载着光明承载着黑暗。一个人的多面,在阳光下洋溢的笑容,在黑夜中偷咽的泪水。当剥开一层层伪装笔就成了这个过程中锋利的手术刀。不可能把所有的想法拘禁在狭小的胸中。
  静静地读书,看到喜欢的抄下来,有心情的时候模仿着去写;将自己对事、对人、对物的想法写下来,过段日子看看,那感觉奇特又奇妙。所有的热闹,所有的繁杂都与我无关,沉醉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快乐又满足。不需要想别人想什么,不需要找话题,不需要担心自己是否言语无味,脱去语言的伪装,思想随文字游走,我是我的主宰,我是文字的朋友。不用担心我的想法会得罪人,文字的世界可以任我驰骋。文字就像一种流动的色彩,会在某个瞬间照耀到你心中最隐秘的角落,让你发觉平时未曾察觉的思绪,令自己感动自己,让心灵贴近心灵。
  静下心来,翻开所有的文字,再细细品读,才会发现,生命原来是这样五彩缤纷,那些难以忘怀的情节,一如四溢的花香,许人一生一世的怀想。我的一生,就这样一枝笔,一张纸和一颗心在文字的行走中,升华一份心境、一份自省、一份成熟与优雅。

颤抖的片刻

颤抖的片刻
最近
我常常会有泫然欲泣的感觉
内心因为不断的经验某些死亡与重生的过程
哀伤与喜悦不断交替
於是我常常处在一种颤抖的片刻
颤抖的片刻
连我打字时都感觉内心激荡因此指尖微颤泪眼盈眶
宛若一滴雨即将融入海洋
一颗露珠即将蒸溶於朝阳之中
在那个瞬间
那个瞬落的片间
内心悲伤不断不断的涌现
因为知道自此之後
雨滴和露珠
但内心却又异常激动
因为知道
即将融入更广博更浩瀚的汪海之中
这是生命中
我无法形容的
真正颤抖的片刻

周末小记

周末小记
Rowena 和 Tugrul 今天在英国注册婚礼
Rowena是我在英国很好的几个朋友之一
感谢神的恩典
我受邀去观礼
我昨天就在Grafton逛街选购合适的礼物
很开心的买了给婴儿的可爱礼物
又买了一张卡片
邀请参与的朋友大家联手写贺卡
送给她
整个过程非常感动
我发现我内心有点激动
眼框都湿了呢
结婚让我感觉
是真正的去付出 成就
一个家庭与生命
过後一群朋友
到土耳其餐厅吃饭
和大家玩的很开心
然後晚上更棒的是
受邀去Charles 和 Annie 家
他家很棒
又大又舒服
我玩的很开心
过後朋友开车送我回家
今天一整天就是欢乐到不行
我要虔诚感谢
这麽美好的时刻
这样接受朋友邀请的
奇妙的恩典

Lea Salonga`s wedding!"two words"

Lea Salonga`s wedding!"two words"
or the following website
Artist - Lea Salonga
Album - Various Songs
Lyrics - Two Words
In a while, in a word,
Every moment now returns.
For a while, seen or heard,
How each memory softly burns.
Facing you who brings me new tomorrows,
I thank God for yesterdays,
How they led me to this very hour,
How they led me to this place...
Every touch, every smile,
You have given me in care.
Keep in heart, always I'll,
Now be treasuring everywhere.
And if life should come to just one question,
Do I hold this moment true?
No trace of sadness,
Always with gladness...
'I DO...'
(instrumental)
Now a song that speaks of now and ever,
Beckons me to someone new,
Unexpected, unexplored, unseen,
Filled with promise coming through.
In a while, in a word,
You and I forever change,
Love so clear, never blurred,
Has me feeling wondrous, strange,
And if life should come to just one question,
Do I face each moment true?
No trace of sadness, always with gladness,
'I DO...'
Never with sadness...
Always with gladness...
'I...DO....'

comfortably numb

comfortably numb
Hello?
Is there anybody in there?
Just nod if you can hear me.
Is there anyone at home?
Come on, Come on, Come on, now,
I hear you're feeling down.
I can ease your pain
Get you on your feet again.
Relax.
I'll need some information first.
Just the basic facts.
Can you show me where it hurts?
There is no pain you are receding
A distant ship's smoke on the horizon.
You are only coming through in waves.
Your lips move but I can't hear what you're saying.
When I was a child I had a FEVER My hands felt just like two balloons.
Now I've got that feeling once again
I can't explain, you would not understand
This is not how I am.
I have become comfortably numb.
(solo)
I have become comfortably numb.
O.K.
Just a little pin prick.
There'll be no more aaaaaaaaah!
But you may feel a little sick.
Can you stand up?
I do believe it's working, good.
That'll keep you going through the show
Come on it's time to go.
There is no pain you are receding
A distant ship's smoke on the horizon.
You are only coming through in waves.
Your lips move but I can't hear what you're saying.
When I was a child
I caught a fleeting glimpse
Out of the corner of my eye.
I turned to look but it was gone
I cannot put my finger on it now
The child is grown,
The dream is gone.
but I have become comfortably numb.

HEY YOU - Pink Floyd

HEY YOU - Pink Floyd
Hey you, out there in the cold
Getting lonely, getting old
Can you feel me?
Hey you, standing in the aisles
With itchy feet and fading smiles
Can you feel me?
Hey you, dont help them to bury the light
Dont give in without a fight.
Hey you, out there on your own
Sitting naked by the phone
Would you touch me?
Hey you, with you ear against the wall
Waiting for someone to call out
Would you touch me?
Hey you, would you help me to carry the stone?
Open your heart, Im coming home.
But it was only fantasy.
The wall was too high,
As you can see.
No matter how he tried,
He could not break free.
And the worms ate into his brain.
Hey you, standing in the road
Always doing what youre told,
Can you help me?
Hey you, out there beyond the wall,
Breaking bottles in the hall,
Can you help me?
Hey you, dont tell me theres no hope at all
Together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click of tv being turned on]
Well, only got an hour of daylight left. better get started
Isnt it unsafe to travel at night?
Itll be a lot less safe to stay here. youre fathers gunna pick up our trail be\
fore long
Can loca ride?
Yeah, I can ride... magaret, time to go! maigret, 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Goodbye chenga
Goodbye miss ...
Ill be back

女人温柔才是最长久的美丽

女人温柔才是最长久的美丽
读着席慕蓉那样温柔的诗篇,有种温柔的感动。她使我想起了那样的少年情怀,想起了那样的单纯,那样的无邪。那样的诗句,不知感动了多少个年少晴光的夜晚,温暖了多少个年少无知的梦。最喜欢她的那段话:“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麽长或多麽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麽,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摺感谢,感谢他给你的一份记忆。长大了以後,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那轮静静的满月。”这些让人过目难忘。这让我想到自然的四季,人生的春秋。我喜欢她那种温柔对待往事、温柔对待生命的态度。
 温柔是个美丽的辞汇。“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女人的温柔是最美的。徐志摩这麽认为,我也这麽认为。女人是水做的,天生就有似水的柔情。不是麽?温柔的女人心思敏捷、玲珑剔透、知冷知热、知轻知重、善解人意、恰到好处;温柔的女人,是微笑天使,爱心大使,所到之处,抚慰心灵,平复创伤。温柔不是软弱,温柔是大度、仁厚。女人的温柔静水流深,温柔的韧性,足以承受生活中所有的磨难。记得妈妈曾跟我说:温柔是一种教养,不可摹仿,也无法速成。说到温柔,不禁想起绝代风华的邓丽君--《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我一见你就笑》、《在水一方》……她的歌声极富穿透力,有一种让人忘记痛苦的甜蜜,她的笑容温柔得让人窒息。斯人虽远,但温情脉脉的形象已经永驻我心。
 温柔的女人是一位工笔划的大师,无比精细地敷染芍药杜鹃。那种亲切与耐心,决不是逢迎,更不是依附,而是一种自信。男人的情感有时也很脆弱,在事业苦斗的间隙,希望女人的温柔鼓励给自己一刻喘息的机会。而女人展示温柔,也是在展示美丽。
  一生的爱情,就如女人手织的一件毛衣,恋爱是刚起了两圈针,结婚不过才织个“松紧”。袖子与领口的熨帖,毛衣合不合身,那都是未来的事情。有耐心的夫妻,将织错的毛衣拆了又织,但人生有多少机会等你拆过重织呢?
  上帝是公平的,赋予平庸与美貌的女人同样拥有温柔的机会。温柔并不绝对需要美貌配合。但许多的女人,都执着於衣装与化妆,却不肯梳理性情。
轻柔的歌声,那是母亲的温柔,给了孩子多少心灵的关爱,温暖了多少哭泣的夜晚。细语呢喃,那是妻子的温柔,给了丈夫太多太多家的甜蜜,灿烂了那原本平凡的生活。温柔的女人,有着十足的魅力。她轻轻一扬手,缓缓一低眉,微微一张嘴,甚至含着眼泪说你,都显着迷人的风情。温柔,那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美。
 然而,也许是因为世界上太少像徐志摩一样懂得品位温柔的人,在躁动的环境里,许多女人抛弃的温柔,完全改变了女人的形象,她们只顾着释放自己的热情,发泄自己的感觉,觉得自己爱了就是爱了,婚後的一些女人,她们可以挽起袖子,在桌子上猛地一啪,大声吼道:要打就来谁怕谁!!天,比武松打虎还勇三分的气势,她们有很多强烈的感觉,却没有细致的体味;她们有很多的热量,却不能化为温柔缠眷。
 无奈的是,一向温柔的自己,也离温柔渐行渐远,现实是不怎麽容得下这些东西的,或许,那个真正懂你温柔的人还没出现;或许,坚持温柔,也需要很多的力量。但我要找回自己以往的温柔。
 真的,我一直相信——女人温柔才是最长久的美丽。而女人展示温柔,也是在展示美丽。

工作思考笔记 其实我这阵子心思有点乱

工作思考笔记 其实我这阵子心思有点乱
主要是自己内在正在经历很大的变化
连带的是周遭感情和工作的选择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
我应该会想在顾问界累积专业
因为金融危机
我准备回大学教书
但是我是很难对职业妥协的人
对我而言做爱做的工作
这件事很重要
但是现在雏形已经出来了
很多决定都慢慢做了
但是这个过程
是对自己的重新建立
我觉得人生对我自发性的冲动是爱情和美和灵性和知识
其余的都是我需要努力去学的事情
需要努力才会有的专业
偏偏我有精神分裂
所以我会去涉猎政治经济或金融
以为是自己可以做的
我一直觉得我可以做各种事情
因为学习能力高
但是人生对我自发性的冲动是爱情 美 和灵性 和知识
只有接触这些事我才会觉得舒服
所以我要回商学院
谈全球创新
这本来就是我的专业
慢慢过度到设计和美学创新这样我才会舒服
做商业顾问也不是我的出路
商学院谈美学和设计
创新会是一种策略
但至少我可以接受
反正我也是爱钱和爱讲策略的女人
我整个研究都是在做创新的
但是在做产业技术创新这种
做久了很无聊
男人思维的知识建构
过去我会凹自己
反正可以做的
现在没办法了
缺乏热情
我靠热情活的
总之要转过去很快
只是延伸领域而已
美是我唯一不变的热情
所以我要回学术界
将现在的专业全球创新管理延伸到美学或设计或行销或品牌上
在公共政策上也可以谈创新体系和国家政策
在跟产业方面可以谈整个创新链在
自己锁定的产业可以谈我真的比较感兴趣的东西

Who is to blame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news give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these

Who is to blame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news give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these
series of discussions on board:
Who is to blame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
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幕後元凶
(Sorry for typing English in order to save time)
I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1) Blame those clever bankers
Regarded themselves as the financial engineers
who design and manipulate all the financial tools,
these clever bankers have turned worthless paper
into personal fortunes by sticking everyone with the financial tab.
(2) Blame those greedy banks
The greedy banks transform all types of financial
commodity into securitized products and persuade
investors into buying ‘something’ based on ‘nothing’
in order to keep their fat commissions.
(3) Blame Greenspan
“It was Alan Greenspan, as chairma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who decided that central banks
like his should not try to dampen down
the sort of speculation that leads to bubbles in the first place.”
“What began as small bail-outs became big bail-outs,
from the year 2000 onwards. Interest rates were taken to
the absurdly low level of 1% and held there far too long.
That engendered a housing bubble, which was nourished
by the complete abdication of lending standards
in the banking system.” --Quoted from the news
(4) Blame estate agent
“But there are many realtors who were so zealous
to get potential home-buyers into homes and
earn their commission that they were more
concerned about closing the deal than making sure
by the complete abdication of lending standards
in the banking system.” --Quoted from the news
(4) Blame estate agent
“But there are many realtors who were so zealous
to get potential home-buyers into homes and
earn their commission that they were more
concerned about closing the deal than making sure
their customers could afford the payments down the line. “
---Quoted from the news
第三点我觉得蛮有趣的比较少被讨论到
Greenspan经济荣景膨胀後的泡沫危机

让领导人从公司「毕业」 擦亮「领导力」品牌

让领导人从公司「毕业」 擦亮「领导力」品牌
文/戴夫.尤瑞奇 Dave Ulrich、诺姆.史默梧 Norm Smallwood
领导力品牌是企业创造的一种声誉,外界认为他们培养出拥有一组独特能力的卓越经理人,很能满足顾客与投资人的期望。拥有领导力品牌声誉的公司,让人相信他们的每一位员工和经理人都会确实履行公司的承诺。例如,零售业者诺斯壮百货(Nordstrom)的顾客都知道,这家公司的员工和经理人,会提供周到而优质的服务。而带孩子到迪士尼乐园去玩的父母,会预期那里的员工,不管是游乐设施操作员,还是餐厅服务人员,都是笑脸迎人、亲切友善的。麦肯锡公司的客户也都了解,那些受过高等教育、聪明过人的顾问,会运用最新的管理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透过组织政策和对员工的要求,领导力品牌也会深植於组织文化中。例如,丰田凌志汽车(Lexus)部门的座右铭是「追求完美」。凌志汽车部门将这个承诺化为对经理人的期许,期许他们在管理品质流程上会有优异表现,包括精简制造和六标准差等做法。
想打造一个强大的领导力品牌,企业必须奉行五项原则:首先,他们必须做好培养领导人的基本工夫,包括制定策略、培养人才等。其次,他们必须确保经理人会把外界关系人士对公司的高度期望纳入公司的运作管理之中。第三,他们必须依据那些外界关系人士的观点,来评量他们的领导人。第四,他们必须投入资源进行广泛的领导力培养,协助经理人磨练技巧,才能符合顾客与投资人的期许。最後一点,他们应该长期追踪公司打造领导力品牌的成效。不过,在进一步详细讨论这些原则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为什麽能够建立领导力品牌的公司这麽少见。
近几年来,有几千家公司投下好几百万美元在他们自己的企业大学上,不过,大多数公司却未能真正培养出储备领导人的实力。会发生这样令人遗憾的问题,根源就在於,企业向来只偏重於培养个别领导人。人力资源和接班规画团队往往只着重在找到理想的接班人选,好好加以培养,期望这个人能提高公司成功的机会。根据我们的经验,许多公司都采用一套可以监定一般领导特质的「能力模式」,这些特质包括:洞察力、指挥力、活力等,接着试着找到符合这个模式的下一代领导人,然後加以培养。结果,公司要是只着重在个人身上寻找想要的领导人特质,就只会建立出一般的类似模式。而这些平庸的能力模式,就只能挑选出平庸的领导人。
一家公司一旦选定了一位接班人,就会开始培训他,到最後,他可能会在其他高阶主管当中脱颖而出,建立自己的名声;甚至可能成为知名商业杂志争相特写报导的「名流型领导人」。有这样的领导人在位,却可能是个陷阱,因为一位能力很强、很有魅力的领导人,他的个人招牌可能压过公司的品牌。一旦公司员工为单一领导人效力的热忱,超越了为公司顾客服务的热忱,公司往後可能会有麻烦。不仅如此,如果一个组织过度仰赖一位领导人,要是那个领导人其实并没有那麽优秀,这家公司就会陷入险境。
当然,一位强而有力、精力充沛,又很聪明的领导人,能对公司有所帮助;但在目前不断变动的市场中,大多数执行长的任期都很短,公司的时运好坏也不时在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把焦点太过集中在个别领导人身上,是思虑不周的轻率做法。
我们认为,能够一代接一代、长期成功的企业,关键就在於清楚区别领导人和领导力。把焦点放在领导人身上,强调的是领导人个人的特质才能;如果把焦点放在领导力,强调的则是「方法」,也就是能确保公司持久兴旺、同时在过程中培养出未来领导人的方法。
一项产品的品牌,是把公司的产出和声誉,以及顾客需求和投资人期望连结在一起。从这个概念引申出来,一个领导力品牌,就是建立在市场对公司代表人行为的期待上。遵照下列几个步骤,就能建立一个领导力品牌。
步骤1:掌握领导力先决条件
建立领导力品牌的先决条件是,公司必须很清楚了解我们所谓的「领导力准则」(Leadership Code)。大致上来说,这个准则包含了五项基本要求:第一,领导人必须娴熟策略,对未来必须自有一套观点,而且,能让公司的定位恰当,以持续赢得顾客。其次,必须要有执行力,也就是说,他们必须有能力建立运作顺畅、成效良好且能进行变革的组织系统。第三,必须管理公司现有的优秀人才,并且能激励、推动员工为公司效力,并能和员工沟通。第四,必须设法培养未来的人才,并培养员工未来所需的领导力。最後一点,他们必须展现个人的专长能力,证明他们有学习能力、操守良好、娴熟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管理,也能勇敢作出决定,并赢得信任。
领导人如果并未精通领导力的所有基本元素,他们可能就只是不错的领导人,而不是卓越的领导人。建立了这些基本元素之後,企业就能进一步塑造自己的领导力品牌。
步骤2:连结主管能力与公司声誉
要建立领导力品牌,首先要作出明确的宣言,这有点像是公司的使命宣言,这份宣言能够将公司希望最佳顾客对他们的观感,连结上特定的领导技能和行为;而所谓的最佳顾客,是指那些人数只占20%,却对公司营业额有80%贡献度的顾客。举例来说,苹果电脑希望大家知道它卓越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设计出方便使用的科技;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它雇用最优秀的科技专家和设计师,鼓励他们积极创新。沃尔玛(Wal-Mart)希望大家知道他们天天都低价,所以雇用那些节俭平实的经理人,让他们帮公司以便宜的价格进货。
总部在以色列的泰华制药(Teva)是全世界最大的学名药制造公司,在开始发展这样的领导力品牌宣言时,泰华的最高领导阶层决定要让公司以五项特质而闻名:领导市场、行销全球、结盟合作、诚实正直、价廉物美。接下来,泰华的管理阶层努力把他们想要的这个定位,转化成一套领导人特质,这些特质能让领导人达成顾客的期望,例如,在行销全球方面,泰华需要的领导人,要能结合对在地文化的敏感度和全球观,才能有助於满足世界各地顾客的要求。在诚实正直方面,泰华需要的领导人,要能确保员工每次都能准时提供产品与服务、履行承诺,并达成目标。在建立合作伙伴方面,公司需要的领导人,必须懂得如何招募与培训人才,让医生、健康照护机构和消费者都视泰华的员工为专家,能够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果要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把产品推到市场上,泰华需要的领导人,必须擅长采购,并能从公司的资产中,尽量取得最高的生产力。至於领导市场,泰华会期望它的领导人能协助公司和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合作,把最好的构想和研究引进公司,以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
请注意,领导力品牌宣言的内容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公司不需要这些能力来获得这些特定成果。重要的是,宣言把少数几项明确的领导技能(卓越执行力、驾驭复杂状况的能力、团队领导力),整合连结到了企业和顾客的目标(保有员工、销售额每五年增加一倍,以及提供让顾客信任的多样化产品)。
步骤3:从顾客角度来评量领导人
一家公司一旦制定了领导力品牌宣言,就必须依据宣言来评量个人的表现,才能确定他们达到了宣言的要求。这需要公司尽量多从顾客的观点来评价领导人,而比较不是根据个别的经理人或公司生产了什麽,来评估成果。顾客关心的,不是货品有没有准时运出,而是他们是否准时收到货品。顾客不会在意公司整体的产品故障率,但若是他们收到的货品运作不良,他们立刻就会发现。企业应该试着考核员工对顾客许下的承诺是否切实履行,而不只是评量员工对公司的承诺结果如何。像这样根据顾客的期许来评量领导人的工作成果,公司就能开始建立领导力品牌。
从顾客角度来评量领导人行为的一个做法是,开放让顾客参与评量会议。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一个事业部要求一群目标顾客,也就是那些很擅长预测市场趋势的顾客,来评价它的使命和价值宣言。这个部门询问这群目标顾客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不是你们期望我们为人所知的使命?第二,我们必须如何做,才能证明我们比竞争对手更符合这份使命的要求?这两个课题让顾客有机会说明,他们期待公司领导人采取哪些行动、创造什麽成果。
步骤4:以顾客和投资人为师
如果你的最佳顾客或投资人可以观看公司领导人接受的训练活动,他们会有什麽反应?他们会认为领导人具备能达成他们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或认为训练活动敷衍草率,和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几乎不相干?
企业可用一些方法,把外界期许纳入领导力培养过程。顾客可亲自或以录影方式参与一些培训课程,当作「活案例」。设计培训课程时,公司可以参考顾客的意见,或者训练团队应该确保课程的各个层面,都纳入顾客对公司的期许。也可以让顾客和投资人以专家身分主讲课程,或者只是出席训练课程,并就课程内容的相关实用性提供意见。
要培养懂得顾客心理的领导人,最有力的做法是,指派他们担任需要懂得顾客心理的工作。宝侨公司(P & G)为了确保领导人早早就能同时掌握顾客观点,以及负责盈亏单位的观点,因此指派新到职的主管级人员到品牌团队(brand team)任职,而不是到财务或人资等单位担任幕僚工作。让刚毕业的企管硕士直接到面纸或净水过滤器的品牌产品部门任职,可以让他们很快就了解顾客的期待。像这样采取以顾客为中心的观点,再加上许多员工都是终身在宝侨任职,就能说明这家公司是如何培养出这麽强的领导能力。
到公司总部以外的环境工作,甚至到国外工作,也可以大大加深经理人对於领导力品牌的体认。曾在许多文化中工作的经验,会让这个人对公司在每个不同地区代表的意义,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也会强化他和许多人对於公司如何与顾客建立关系的一些共同看法。
步骤5:追踪长期成果
若把重点放在建立领导力品牌上,就能建立良好的管理,而不会受个人因素影响,而且能够长久维持。公司培养优秀的领导人,并让优秀的领导人「毕业」,同时也建立起优质管理的好名声,这正是领导力品牌的精华所在。从公司的领导人去职後纷纷受聘到别家公司出任高职的情形,可以很容易看出这家公司领导人才济济的情形。
拥有强大领导力品牌的公司,在管理高层人事异动时受到的影响,通常不至於像领导力品牌较弱的公司那麽大。此外,这类公司对於自家领导人才库实力雄厚的情形深具信心,因此会把损失一位领导人视为正面发展,而不像大多数公司那样视为负面危机。举例来说,顾问公司麦肯锡(McKinsey)总是持续追踪并宣扬离职者後来的功绩成就,以保持它响亮的领导力品牌名声。
奇异公司可能是「领导人供应公司」的最佳典范,本身就具体呈现了这种现象。瑞格.琼斯(Reg Jones)从1972至81年担任奇异执行长,原本人人都认为他是无可取代的。後来,来了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大家又都认为他是无可取代的。而如今,掌舵的杰夫.伊梅特(Jeff Immelt)也已经展现出他的能力不仅是守成而已。即使是在高层离职时,奇异的股价仍然维持稳定。这家公司的组织能力可以超越任何个人。
说到最後,一个领导力品牌展现的,不仅是稳定的股价,还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愈来愈取决於无形的因素,例如,公司能够信守诺言,制定并实施优良策略,确保技术卓越,网罗并留住优秀人才,建立强大的组织能力,特别是能够培养强大的领导力。顾客和投资人对公司愈有信心,认为它未来的境遇将胜过其他同业,这家公司的无形价值就会随之增加。企业可以用一个方法,来评估是否已经成功建立领导力品牌:看看投资人对於企业未来的盈余信心如何。上市公司的本益比,就是可以显示这种信心程度的简易指标,虽然并非完美的指标。我们发现,拥有强大领导力品牌的公司,通常本益比会高於平均值。
企业若能运用本文中列出的五项原则,就能建立一个有别於其他企业的领导力品牌,不但对企业内部的员工来说,是个与众不同的企业,对企业外部的顾客和投资人来说,也是如此。要建立这样的品牌,必须整个组织人人都齐心协力,努力以赴。董事会必须鼓励领导力品牌的建立;高阶主管必须支持建立领导力品牌的方案;人资专业人员必须设计、推动一些有助於建立领导力品牌的计画。执行长必须扮演「公司品牌经理人」的角色,努力推动建立这样的品牌,让它成为一种组织能力。
公司各级领导人在学习如何精通领导力的核心技能,以及如何掌握领导力品牌精华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如果能把焦点摆在领导力,而不只是摆在领导人上,并且能从顾客的观点来评量每样事物,就能建立制度化的系统和流程,让企业能够稳健长青。
戴夫.尤瑞奇(dou@umich.edu)
诺姆.史默梧(nsmallwood@rbl.net)
两人是RBL集团的合夥人及共同创办人,这家领导力发展暨人资教育顾问公司,位於美国犹他州。同时,尤瑞奇还兼任密西根大学罗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s Ross School of Business)的企管教授。他们合着的《领导力品牌:培养以客为尊的领导人,提升业绩并建立长期价值》(Leadership Brand: Developing Customer-Focused Leaders Who Drive Performance and Build Lasting Value),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将於2007年9月出版。

复制一颗领导脑袋

复制一颗领导脑袋
不过,把重点放在某位领导人「做了什麽」是不对的,
因为在某个环境适用的行动,
换到另一个环境往往就不管用了,即使是由同一家公司或同一位领导人来应用,也是如此。
有关成功领导人行事作为的故事,人人爱听,他们坚决果断的作风,可以振奋人心;
他们不畏艰难的行动,也常能带来圆满的结果,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也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效法他们,应用在个人职涯上。
不过,把重点放在某位领导人「做了什麽」是不对的,因为在某个环境适用的行动,换到另一个环境往往就不管用了,即使是由同一家公司或同一位领导人来应用,也是如此。
那麽,我们该向何处取经?有个成效比较好、但难度也比较高的做法,就是把重点放在领导人如何思考,也就是检视领导人行动之前的思维,或是探究他们的认知过程如何产生後续的行动。
大多数领导人都拥有一项与众不同的特质,就是他们往往能在脑海中同时处理两个对立的想法,既不会惊慌失措,也不会只从两者中选取一个,而是别出心裁地化解两者的冲突,另外想出一个新点子,既包含两种想法的部分内涵,又更胜一筹。这套思考与整合的过程,称为「整合式思考」,而这种能力(不是高明的策略或完善的执行力),正是优秀的企业及其经营者的特色。
为了说明这个概念,我把重点放在与我深度对谈过的企业高阶主管鲍伯.杨(Bob Young)身上,他是Linux开放原始码软体最重要的发行厂商--红帽公司(Red Hat)的共同创办人,也曾担任红帽的执行长。在探讨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领导人,还有其他领导人的整合式思考模式时,我根据的是下列这个假设:整合式思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经由後天培养的能力。
1990年代中期,红帽公司面临两种成长方式,似乎必须从中二选一。当时,公司销售Linux的开放原始码套装软体,主要卖给一些电脑玩家,并定期整合来自无数独立开发商的最新升级版本。红帽公司面临如何让年销售额突破一百万美元之际,原本可以从软体业的两种基本商业模式中选择一个,但他们并没有这麽做。
第一个选择,是典型的专属软体模式(proprietary-software model),也就是只将作业软体卖给客户,而不卖原始码。这些公司投下大笔研发经费,小心翼翼保护他们的智慧财产,然後订定昂贵的售价,享受极高的获利率,因为顾客无法取得原始码,只能乖乖购买定期升级的产品。
另一个选择,就是所谓的自由软体模式(free-software model),这是许多小型电脑厂商采用的模式:供应商贩卖CD-ROM(唯读型光碟),内含软体和原始码。这些软体产品并非免费,而是以平价出售。每当供应商将独立开发商的许多升级版本整合成新套装软体时,就可以获利,只是利润微薄,营收不稳。而企业客户都希望买到标准化、能预期使用效果的产品,在面对他们不熟悉的Linux软体,以及那些各具特色的小型供应商时,都采取审慎的态度。
上述那两种模式他都不喜欢。高获利率的专属模式,不符合Linux与开放原始码运动的精神,即使有办法开发出专属版本的Linux软体也一样。但采用自由软体模式却意味着,业者必须将某个免费产品包装、分销到非主流市场,才能辛苦获得微薄的利润,这种做法短期内也许能创造合理的报酬,却无法持续维持有获利的成长。
为了解决这个策略上的两难困境,他结合自由软体模式的低产品价格策略,与专属软体模式的高利润服务,然後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为Linux作业系统在企业界打开一个新市场。鲍伯.杨就是运用整合式思考,将这两个模式略作调整,以促进二者的整合。
自由软体一词有时会让人误解,因为英文里的「自由」和「免费」是同一个字,不过鲍伯.杨针对这点作了重大调整,他真的将软体免费送给使用者,但是经过重新包装,让大家在网路上免费下载,而不是以廉价却累赘的光碟来供应使用者。就这样,红帽公司摆脱了众多Linux套装软体的小型开发商,在规模和市场上都取得领先地位;红帽的主要产品从软体转为服务,也让行事谨慎的企业客户对红帽产生信心。
1999年,红帽公司股票上市,鲍伯.杨於交易首日成为亿万富翁。2000年,Linux在伺服器作业系统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5%,而红帽公司在全球Linux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则超过50%。红帽公司持续成长,不像绝大多数网路新创事业迅速泡沫化。
鲍伯.杨为什麽能在两个都不讨喜的商业模式之间,看出新的选择?因为他运用了一项人类与生俱来却没有好好发展的特质,我们可以称之为「对立的思维」。
我们都拥有对立的思维,能让两种彼此冲突的想法处於「建设性的紧张状态」,利用这种紧张状态想出更好的新点子。要是我们的大脑一次只能思索一种想法,便无法善用对立思维来产生许多独到的见解了。
可惜的是,大家并不常运用这项能力,因为对立思维会让我们焦虑不安。大多数人都会规避复杂、模糊的事物,喜欢简单、明确的事物。为了应付这个令人头昏眼花的复杂世界,我们总是尽量化繁为简,渴望在定义明确的选项中作出明确的选择,决策之後事情就能告一段落。
基於这些理由,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两种完全对立、看似无法作比较的思考模式。我们当下的第一个反应,往往就是选定其中之一当作是「正确的」,那麽另一个就是「错误的」了;甚至,我们还会选边站,企图证明我们选择的模式胜过另一个。
但是,若能同时考虑两个对立的模式,从中寻找一些线索,有助於我们想出一个更好的模式;而当我们不经思索就否决其中一个模式时,就失去了同时考量两个对立模式的好处。我们强迫自己「二选一」时,就封杀了对立的思维,也就无法找到有创意的解决之道。
那麽,整合式思考究竟是怎麽进行的?整合式思考者又是如何在考量眼前选项後,创造出新的可行办法,而不只是将就原来那两个不尽如人意的选项?整合式思考必须经历四个彼此相关、又各自独立的步骤。这些步骤本身并不特别,每个人在思考某项决定时,也都会经过这些程序,但整合式思考者与众不同的地方,在於他们处理这些步骤的方式。
步骤1:抓出问题重点
第一步,就是找出你该纳入考量的因素。一般人的传统做法是尽量舍去,甚至一开始就不考虑某些因素。人们一向不喜欢处理复杂的事情,所以为了降低复杂的程度,我们会在思考某个问题时,先过滤掉一些明显的因素。
这麽做的另一个原因,则和大多数组织的架构有关。每个专责部门在考量值不值得时,都有各自狭隘的观点:像情绪因素,财务部门就不会认为它很重要;同样的,和组织行为有关的部门,也经常会忽视数量方面的问题;而主管为了奉行部门的规定,强迫员工要在限制的范围内考量问题,结果员工只考量一部分的因素,其实如果他们也注意其他相关因素,成果可能会更好。
步骤2:分析因果关系
作决策的第二步,是分析众多显着因素彼此的关连性。传统式思考者在分析因果关系时,习惯像在第一步骤时一样,采取狭隘的观点,所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找出直线的因果关系,难怪企业界偏爱采用线性回归这个分析工具,来找出某些变数之间的关系。
当然还有其他工具可以用,但大多数主管会觉得那些工具比较难用,因而退避三舍。应该常有主管指责你不该把某个问题搞得更复杂吧,如果你辩称并不是要把事情变复杂,而是想看清问题的本质,上司就会要求你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於是,一个可能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就变成了A原因造成B结果的线性关系。
有时候,我们作出不好的决策,是因为我们把各个显着因素的因果关系弄错了。我们推论的方向也许是对的,却误判了重大的程度,例如:「规模扩大後,成本下降的速度比我当初预估的慢得多。」也可能是推论的方向错了,例如:「我以为我们雇用一批新的谘询人员後,就能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但因为经验老道的谘询人员得花很多时间训练新进人员,还要补救新人犯下的错误,结果客服能力不升反降。」
就算是看起来很明显的因果关系,整合式思考者一样敢质疑它的正确性;而且,他们也勇於思索多面向和非线性的因果关系。举例来说,整合式思考者不会只想到:「那个竞争对手的削价做法会减损我们的获利。」而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上市以後,让竞争对手非常紧张,所以才以削价来因应,这一来会减损我们的利润。」
步骤3:综观决策架构
掌握了显着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後,就可以展开决策作业了。但,应该采取哪个决策呢?即使是「今天晚上要不要去看电影」这类简单的问题,也必须作好几个决定,起码要决定看哪部电影、去哪家戏院、选哪个场次,而决定的顺序也会影响决定的结果。比方说,如果你已经想好要及时赶回家,好让夜间还有其他计画的保母准时下班,你可能就没办法去看你喜欢的那部电影了。
如果你尝试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影响决策的变数就会暴增,於是你便会有个冲动,想按照严谨的顺序,来考量相关的议题,还想把一个决策切割成几个部分,让不同团体(通常是公司的不同部门)分别去裁决。
结果最常见的情况是,没有人看出最高层次的关键问题,最後作出平庸的决策。假设当初鲍伯.杨把红帽公司原有软体产品的定价、更新、配销等问题,交给不同部门的主管去处理,再汇集他们各自提出的解决方案,形成整体策略。那麽是否还可能产生鲍伯.杨那套非常成功的新商业模式?似乎不太可能。
整合式思考者在考量决策时,不会先将一个问题化整为零,再用各个击破的方法一一解决,或者按特定顺序解决。他们会看到问题的整体架构,包括个别的部分如何组合成一个整体,一个决策如何影响另一个决策,而且能同时考量所有那些组成因素。
他们不会把那些因素打散,让别人分别处理,也不会暂时抛开某个因素,等其他项目都作成决定後再来考虑。这就像建筑师不会要求部属先分头设计出完美的浴室、客厅和厨房,还希望这几个房间最终能搭配得宜;企业主管也不会先把某样产品设计出来,才考虑制造成本。
步骤4:达成解决方案
经过上述三个步骤:抓出问题重点、分析因果关系、综观决策架构後,便会得到一个结论。我们常常会接受妥协取舍的情况,并没有太多怨言,因为那看来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会这麽想,是因为在我们进入第四步骤之前,由於渴望将事情简化,以致忽略了前三个步骤里的种种机会,无法找到新颖、有趣的方式来避免作出妥协取舍。传统式思考者既不抗拒了无新意的贫乏选项,也不排斥从糟糕的现成选项里,选用最不糟的一个,他们只会耸耸肩说:「我们还能怎麽办呢?」
但整合式思考者会说:「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只要采取全方位的思考,舍弃片段式的思考,领导人就能运用创意,化解不同概念之间的冲突,进入决策过程。整合式思考者为了寻求解决方案而采取的一些做法,在外人看来似乎缺乏魄力,例如,延缓决策时间、指派几个团队更深入地重新检视问题、在最後关头想出某些新选项等。整合式思考者甚至不满意自己想出来的那些新选项,於是重头来过。不过,领导人必须拒绝作出取舍,也拒绝接受传统做法,才有可能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打破直线思考
整合式思考与传统式思考造成的结果极为不同:整合式思考能产生选项和新的解决方案,并带来无穷的可能性;传统式思考则会掩盖可能的解决之道,使人误以为有创意的解决方法根本不存在。运用整合式思考模式,会让人们精益求精;采用传统式思考模式,则会日益强化「人活着就是得作一些不讨喜的取舍」这个想法,令人意志消沈。传统式思考者和整合式思考者的基本分野是:前者倾向於接受现状,後者则乐於接受挑战,尝试改善现状。
既然整合式思考的好处多多,你一定会问:「如果我不是整合式思考者,学得会这种思考模式吗?」在费兹杰罗看来,唯有「智力高超」的人,才能在脑中同时处理两个对立的构想,而仍能如常运作;但我认为运用对立思维的能力,并非少数人独有的天赋。
我比较赞同19世纪美国地质学家暨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汤玛斯.钱柏林(Thomas C. Chamberlin)的看法,一百多年前,他曾在《科学》杂志(Science)撰文,提出「多重工作假设」(multiple working hypotheses)概念,他建议用这个新概念来改进当时学界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经由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证明某个单一假设是对是错。
钱柏林认为,他提议的方法能为科学现象提供比较精确的解释,因为这个方法考虑到「若干因素的共同作用,那些因素会依不同比例组合而产生不同结果」。
钱柏林承认这种研究方法会对人的认知造成挑战,但他认为,这个新方法「培养出来的思考习惯,就和这个方法本身一样,都是多元化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平行思考或复合思考,我们脑中的思维并非单纯地一个接一个以线性的方式出现……而是能够同时由不同观点来观照一切。」
我也相信整合式思考是人人都可以培养的「思考习惯」,有了这种习惯,我们就能找出其他思考模式无法发现的解决之道。首先,我们得让更多人知道整合式思考这个概念,然後逐步在商学院教授这种思考模式,我和同事目前已经在传授这种方法。总有一天,不管是不是刻意培养整合式思考模式,这种能力都不再只是藏在少数人脑袋中的天赋。

由CEO治市,到CEO治国

由CEO治市,到CEO治国
  二○○七年八月,南韩在野的大国党(GNP)举行总统大选的党内初选,前首尔市长李明博以一.五%的领先,击败了前大统领朴正熙之女朴瑾惠(Pak Guen-Hye)。由於当今的执政党在卢武铉领导下错乱不绝,预定二○○七年十二月举行的总统大选,李明博胜出的可能性提高。
  自从一九九七年南韩遭亚洲金融风暴打击,受创惨重,在国际货币基金纾困後,整个国家的经济被国际货基金托管三年,被南韩人民视为继当年惨遭日本兼并後的第二次国耻。但也正因这次国耻,反而给了南韩再生的契机。前总统金大中展开「阳光政策」,二○○○年六月前往平壤与金正日举行第一次高峰会。金大中为南韩走出了一条外交上独立自主,追求朝鲜半岛和解的新路。在金大中的开创下,南韩已出现一种新而自信的民族精神。南韩进入大开大阖的时代。
而南韩除了民族精神焕发、气势上扬之外,李明博的窜起也是气势上扬的另一股重要推力。
  李明博乃是近代南韩的传奇式人物。他是属於韩战时代的一辈,经历过战争的童年和贫困的青少年。他的母亲乃是当时汉城梨泰院传统市场的摊贩。由於家贫,他中学毕业考进高丽大学时,几乎无法就读,幸而市场的商家赞助,让他担任市场的美化清洁工,他始能半工半完成学业。他大学时每天清晨四点即上工,推着板车打扫环境。这种刻苦的生活造就了他的上进心。毕业後,他进入现代集团由最低阶干起,只用了十二年,三十五岁就已做到现代集团下的「现代工程建设」总经理,全盛时期甚至总管该集团下的九家公司。但他却不以从商为终极目标,改而从政。
  二○○二年当选汉城市长,接着又决定参选总统。他的总统政见里,最有魄力的乃是他宣示将把南韩由目前全球经济第十一大国家变成第七大国,并以国民平均所得四万美元为目标。此外,他也宣称将斥资十四兆韩圆(合一五○亿美元)在南韩开辟长达五四○公里的大运河,以活络交通、经济与文化。
至於外交上,他则主张亲美终战,但不排斥两韩和解,倘若北韩决定弃核,他将整合国际商界力量?助北韩发展:十年内让北韩国民所得增至三千美元,脱离目前的贫穷状态。
  李明博在近代新兴民主国家里,已开创出由CEO治市,进而由CEO治国的新方向。南韩两个政党,一个开创新方向,一个开创新的做事方法,两者并不相同,而且摩擦也多。但无论如何,南韩相继出现开创型的领袖,难怪国势能蒸蒸日上了。
  政治领袖有许多类型,有的以个人魅力为主,有的以道德形象取胜,有的圆融而政通人和,有的仰仗个人权威而贯彻意志。但即使到了今天,以杰出的CEO治市治国的倒是绝无仅有。李明博绝非个人魅力型的人物,而他能成功,靠的是另一种只有新兴国家重要经济领袖才可能具有的人格特质。他靠的是视野、毅力、对国家未来的想像,以及新风格的做事方法。
  而这本李明博自己写的《视野与格局:南韩市长李明博的成功笔记》,即是显示他视野及独特做事方法的重要着作。近年来,台湾的发展日益荒诞错乱,台湾的人在谈问题时也经常把台韩之间的此消彼长做为警告的例证。如果追根究源,台湾持续恶化倒退的关,乃是我们的政治早已处於一种「没有领袖」的状态,而只有形同「政治械斗」的帮派头目。这时候李明博自述任内表现的着作,台湾就显得格外有参考的价值。
  李明博在南韩政坛,人皆称「推土机」,意思是说他在除旧布新上有着超凡的本领。他在首尔市长任内,有效的改善交通个疾;重建办公大楼和办公精神;并在城市里建设了都松森林公园,使得首尔得以拥有完整的都市特色网络。此外,他还整治清溪川;成立国家会议局,推动首尔的电子化,使得首尔成为全球都市电子化的楷模;而可能更值得敬佩的,乃是他施政新猷不断,三年内甚至还节省了四四七二亿韩币的节余。
  另外,他也和首尔五十八所大学建立起合作论坛,为研究基础科学的学生设置奖学金,并为贫苦子弟设立的奖学金,每年受惠学生在两万以上。他也设置首尔市长交响乐团,聘国际着名的韩裔指挥家郑明勳担纲。他施政的远见、魄力,以及独特的做事方法,纵使在全世界也不多见。他已为CEO从政树立起了典范。
而他会像推土机一样为首尔做事,最关键的原因乃是他深知在这个全球竞争的时代,不只产业竞争,城市与国家也要竞争。而要有真正的竞争力,就必须在基础上紮好根,而後建造都市行销,扩大效果。由於有视野、有信念、有方法,当他说:「我要把首尔变成世界级的都市,就算只有百分之十的机率,该做的事就一定要做。」他的话才不会成为专断,反而变成了远见。
  如果我们注意过去十年来南韩进步的轨迹,也当可发现南韩的蒸蒸日上,其实是它在基础上已重新翻了一番。李明博那种「长线政策」思维模式,在这本书里已呈现无遗。他务实而不务虚,做事都从基本处的革新。他不擅於做秀,而只是以成果来争取人们的关心。
  每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显露出某种「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多半都是由政治人物和政党带动出来的。今天南韩欣欣向荣:急朝大国方向迈进,这其实和它的朝野、政党领袖的创新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看着南韩的「时代精神」,而後再反观我们的「时代精神」,我们又怎能不格外警惕呢?

把首尔变成世界首都-南韩首尔前市长李明博的成功笔记  

把首尔变成世界首都-南韩首尔前市长李明博的成功笔记  
「不能这样做。那些学生们也是因为家境变得困难而意志消沈的孩子们。他们不是正处於敏感阶段的年龄吗?公开颁发奖学金,反而可能会伤了他们的心。」这是前首尔市长李明博对一位建议举办一场颁奖会,颁发给近两万名清寒优秀学生奖学金证书的幕僚人员所说的一段话。虽然颁奖会的构想是取消了,但李明博先生对於奖助学金所采取的接续步骤是以写信的方式告知那些清寒学生「这笔钱,首尔市并不是免费给各位的。这是首尔市府借给各位,希望各位长大情况改善後,将现在接受的奖学金用於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
  首尔奖学金是首尔市政府为了协助那些因为事业经营不顺、意外、疾病等突然发生事故家庭孩子教育经费的补助计画。经费的来源是公有住宅开发的销售受益金。2003年首尔市在订定公有住宅的房价时,担心若价格订的太低,会助长房地产投机风气,订的太高则可能遭受市府获取暴利的责难。李明博前市长决定将价格订在略低於市价的水准,并将这些销售利益回馈於需要协助的清寒优秀学生,如此不仅适度灭缓首尔市公共房屋的投机风气,亦能协助首尔市的弱势族群,且其奖励学生的方式为首尔市的未来启动了一股永续的动能。
  从首尔奖学金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李明博先生思考的周密性以及对社会弱势的关怀程度。相同的精神亦反映在清溪川的整治工程、首尔市公共交通的整顿方案以及首尔广场的规划案等重大建设上。为何其所推动的公共政策皆能获得相当圆满的成果呢?除了其具备国际观、各种管理知识与企业经营的行政经验外,以社会整体发展的最大利益为依归,不计较个人私利与荣辱为主要因素。当政策的拟定能够考虑多方利益且以整体的发展优势为主要考量,自然较能获得社会大众的支持。此外,在政策的执行期间,李先生非常重视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各阶层的沟通协调。真诚的态度,设身处地的沟通,且信守承诺是促使清溪川商人与首尔市民愿意接纳改革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各行政首长与县市长们在国际观与行政经验上或许不亚於李明博前市长,但在行政的执行力与效率上则有相当多值得借镜之处。清溪川的整治是首尔市历届市长所不愿面对的问题,李先生不但在三年内使其改头换面,且首尔市的财政呈现逐年改善的情形。反观我国,当各地方行政首长夸耀其大量的硬体设施时,财政状况却持续恶化。且硬体设施完工後,由於缺乏事前的完善评估,以致於出现蚊子馆、杂草公园与荒废的公共设施等现象;中央政府与各县市首长皆了解投资的重要性,然而环评的标准以及中央与地方法规的连贯性却以牛步的方式推进;劳工保险基金、全民健康保险与退抚基金等社会福利制度的财务结构出现捉襟见肘之际,各党派却因政治的考量,不愿面对问题讨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似乎认为问题会自然解决。此外,近几年来已出现若干大专院校招生不足,大学生素质下降、失业率上升,少子化日趋明显,但仍然不断出现改制大学与新设大学的情形。由上述的现象显示,若我国的发展方向仅止於口号的宣示,缺乏如李先生整体性前瞻的规划与高效率的落实执行,则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啻缘木求鱼。
  韩国的政治情势并不比我国稳定,但对於金融改革、产业转型与企业改造等政策的执行效率却大幅超越我们。李明博前市长在僵硬的官僚体制中以及政敌环视的情形下,仍然能够完成很多艰钜的任务,其表现的确令人佩服。然而在称羡之际,若从李明博前市长待人处事的体贴与细腻程度,行政管理的讲求方法与效率以及对社会服务的那股热忱,就可以了解其成功并非偶然。书中有一句话「比万贯家财更重要的就是信任」令我感触良多。我国在恶质选举文化的摧残下,政府与社会大众,政党与政党,乃至社会各阶层间已严重缺乏彼此间的信任感。李明博前市长能够完成很多不可能的任务,绝非其一人之力可以达成。我们可以继续寻找很多理由让彼此相互揶揄,但其代价是相当大的。目前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并非是追求经济成长的进一步提升,而是寻回那逐渐失去彼此间的「信任」。
  个人从阅读本书中收获良多,希望社会大众尤其是公职人员能够仔细阅读本书。
  因为从书中不仅清晰描述首尔市很多重大工程的规划与执行过程,对於李明博前市长如何与其部属互动,如何转变原本僵硬的行政体系完成艰钜的工程等皆有精彩的说明。相信阅读此书对您的人生观与做人处事的方法与态度定有相当大启发

鬼扯一通 cambridge pub crawl

鬼扯一通 cambridge pub crawl
刚刚跟一群外国朋友
在Cambridge 的 The Cricketers pub聚会
周五晚上工作到10点然後出门
然後我带着两个台湾朋友去
结果我发现
我愈来愈会天花乱坠
乱扯一通
遇到哪国人就乱编哪国的故事
然後觉得边喝酒
边胡说八道的感觉真好
回来後
还是很嗨
呵呵呵
自己在这里傻笑
人生真是爽啊
Established in 1838, this Greene King pub was extended and refurbished in 2001, much improving the interior with more seating, more light from a number of new skylights, a heated beer garden a larger kitchen and new decor. The pub is divided into two bars. The front bar is dominated by a pool table. The rear consists of a lower no-smoking area, and a room formerly known as the Hayward Room, which was named after the brothers Hayward, famous Victorian cricketers from Cambridge. Recently, the furniture has been rearranged, and the cricket memorabilia of the Hayward family, who kept the pub for 42 years from 1883-1925, has now been moved into the no-smoking area. The ex-Hayward room has lost the high bar which ran around the edge of the room, and is now filled with tables. Sky sports events are shown on a front-projection TV. The menu is suitable cricket-themed, with courses being referred to as "Tests". Diners can choose from starters and snacks (£1.50-£3), 'wide' sandwiches (£2.50-£3.25), burgers (£4.95-£5.50), main courses (which will leave you 'stumped' - £6-£7), This pub also offers bed and breakfast.

作东在charles chang吃饭 今天作东

作东在charles chang吃饭 今天作东
我和anni把一堆台湾朋友约到餐馆Charlies Chang吃饭11个人
说实在我特爱一群朋友聚会
因为人多的时候
就会形成一种很有趣的广面协奏曲
可以观察到每个人的面貌
很有意思
结果是
大家一开口就开始讲台湾政治
七嘴八舌一人一句
Sa说她飞回台湾投票
我问她说你选谁啊
结果Ke就鸡婆的说
这样说好了
基本上好像没听说民进洞的支持者会包机回台湾的
看来民进洞会输
不是没有道理啊
现在已经无法感动支持群众热血行动了
然後sa对Jo一直骂脏话不满
果然蓝营都喜欢温雅文化
然後超有台湾主体意识的ch说
他在选後当天晚上
填写入党申请书
我正要夸奖说
哇 看来你真有guts
他说
其实我填得是加入共产党申请书
我大笑不已
後来他说
当然是民进洞
热血青年在危机时刻都要沸腾一下
但是几秒後又很鸟的说
我没把申请书送出去啦
不过不是我的问题窝
是因为民进洞网站当机
%^&*()_
听说家里是阿扁大桩脚的Ke
被问到现在想法
立刻支支吾吾说
我是中间选民窝
看来也是一阵尴尬
然後大家不知怎样随口聊到第三国护照和永久签证的问题
Ke对Ch说
这样吧
我娶你家女儿小萱萱
(小萱萱也有来在旁边无辜的张大可爱的眼)
你到时可以来依亲
此话一出
大家都笑翻了
因为小萱萱现在2岁不到
而基本上
我发现政治应该是当代台湾人的普遍议题
人在国外
心在台湾
每个人都讲..
而且有一番明确见解
真是有趣
我已经好久没去施展自己的社交性格
虽然我不是社交女王
但我的个性很容易交朋友
也很爱交朋友
我从大学时代就很喜欢一群人鬼混的感觉
对生活的很大愿望是有天
在一个地方定居後
住在一个舒服漂亮舒适的家
然後我当然要当美美的女主人啦
然後可以在周末招待我不同团体
不同机缘认识的
一群群的朋友
(看时间体力偶尔周末一天就好)
嗯嗯嗯
我一定要让大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立志貌*)
让大家在我家都感受到欢乐热闹的气氛!

遥忆春夏康河致友人书

遥忆春夏康河致友人书
今日写了冬日的康河,
忍不住把昔日的旧文拿出来,
那是我更之前在春夏时分写的康河。
突想到威权教育下念一堆的中国史中,
李後主有两首分忆春秋的江南: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这样的春秋对照,
也是康河的景致。
所以一时兴起,
贴出我在另个季节写下的康河。
Dear M,
你离开英国後。我有种大梦初醒的心境。今天傍晚,我总算自你离去後过了几天的离群索居生活中苏醒,沿着我们曾经一起散步的康河畔时而慢跑,时而独自一人淡淡的散步。康河的美依旧动人,我想我怎样也无法说尽,那柔媚的波光粼粼,我每每站在河边时,胸臆便不由自主的盈满,多次更是泪泛眼框,为这难以言喻的美深深触动。一天中的每个时刻,康河都呈现着不同的风情。今天是安息日的晚上,我想是构船的观光点关闭,几个沿着河畔的学院也不对外开放,所以只剩几艘点星的船,我猜是学院的学生自行撑篙,在康河上点缀着,呈现着非常宁静而灵性的气氛。你来剑桥的那些日子,康河畔虽然悠闲,但因为观光客川流,河畔总是嘻闹,有一种英格兰的春天那种花初绽放,鸟鸣蜂绕,但还未如夏天万物怒意恣纵,那种盈盈然有种活泼生气的春美。
是的,即使已进入盛夏,已进入毕业时分游客如织的盛季,康河的气氛总是带有它曾经贯穿历史,薰陶文明的优雅与闲逸,但她不是我在巴黎的塞纳河畔所感受的,承载繁华都市、文明兴衰那种过度兼具物质昌盛使命,必须大开大阖的美。康河的美是素静的,是恬适的,是一群哲学家或文人的灵思泉涌,但那种思绪的开启却是不沾人类慾望的,彷佛灵思都自剑桥这怡然的乡野环境中自然悠游而生,浑然天成。写到这里,我突然想着,剑桥为何曾是那样多重要学术思潮的孕育地,或许人类思想的跃进还是来自某种自然神秘主义的灵启,而康河畔的一席散步或对谈,正好为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点了思想出路的火光。
我曾经感叹的对你说,我真正体会一条蜿蜒的河流可以对一个地方的风情影响多深刻,大概是在康河畔。在我离开台湾前曾居住多年的台北城,并无河流的记忆。我想到我必须搭到捷运的尽头,才能亲近淡水河畔。但这种大费周张的旅程,使的淡水河成为旅行的目的而非生活的一部份。我又想到过去长居的公馆一带,连接中永和的福和桥或永和桥,以及浮现的记忆沿着新店溪的环河快速道路。我们的故乡台湾,是个如此剽悍与具生存韧力的民族呀。也因此河流的效用,都是与交通便捷增益都市效率的目的相关。过去我一直沾沾自喜台湾这种生命韧度的实用性,但此刻我不禁感叹起,这块喧嚣岛屿有时不知为何而忙不知为何而庸碌的汲汲营营,可能就是少了一条如康河的蜿蜒河流,此般柔情此般抚慰此般悠然恬适的流过,在那里,所有的不适都会被流水释净,所有的不满也都有广阔的向海之出口……
是的,台湾人,可能包括我自身,都很难找到一种平心静气、悠闲自得的美,而此时此刻,我不禁憾然的想或许确实就是少了一条康河……。在康河畔,过度动用算计的头脑不知随着薰然微风放松的心灵绝对是个傻瓜与蠢蛋,你看,河水是这般甜媚,柔波如少女在阳光下泽闪的莹莹肤霜,河边的气氛是你望见她对你灿然回眸的嫣然巧笑,绝对会如初缀爱河般的恋人盈醉在康河的醺然微笑中。康河有一种永远的春,不管你是满怀心事的失意客或是追求名利的贪婪者,河边酥软放松的气氛都会让那些因愁思或算计的脸部绷紧线条和缓,脸庞燃光。因而康河始终是涤净人性而找到蓬发生气的,但那种沉淀与转化的过程那样自然,是一首诗歌或圆舞曲让人因为放松,在河畔的散步与沉思自然有所了悟,而不是声势滂然起落迭起必须猛然澈悟的交响乐章。因此康河的美也是需要时间浸淫的,但巧妙的是,这里的闲散会让时间在这里如拄杖散步的老人,他不需要再去追逐,因为他的人生都追逐过了,让一场散步就是一场散步,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因而康河的时光是时光自身,你悠然度过的是你生命节奏自然而然的起承转合,你享受时间本身的淋漓尽致。你会忘却所有文明社会,以目的或工具理性计算时间,被支配过活的方式。你的时间感会是在身心都已经被康河畔美好幽静的气氛涤净过後,你才会自然伸个懒腰,亿起是时候了,该去读个书或办点事了。但那时时间可能已过了大半,你却感觉你刚刚无所是事的才是属於你永恒活着生命自身。

圣诞节做客记

圣诞节做客记
连续两天,
我都去做客,
一天是去老板家一天是Queens' College的医学院教授。
老板家就是吃吃喝喝,
不过Steve跟我谈中国问题谈好久,
已经有非常多外国人跟我讨论台湾中国问题,
他很深入,
深刻的知道中国的经济崛起如何进一步巩固共党政权,
经济发展和民主转型不必然是同轨的命题,
我也是这样相信的。
然後25日那天,
我去Theo 和Pamela他家,
还有其他3个亚洲学生,
这天的午餐就像台湾农历年的年饭,
家人大团圆,
英国人会在圣诞节当天早上拆礼物,
中午吃团圆饭,
然後在客厅叙旧。
他的妹妹妹夫还有女儿女婿都来啦,总共11人。
传统英国餐我在剑桥吃的太熟悉了,
大抵是浓汤,Main course,饭後点心和茶。
有火鸡餐和传统黑布丁窝。
吃完後三点准时听Elizabeth Queen的圣诞贺词,
英国女皇来说贺词比Blair好多啦,
至少感觉传统和文化味浓厚些。
有意思的是,
她谈了很多国际性灾难从海啸地震到恐怖主义禽流感,
并呼吁英国人祈福。
其实我愈来愈喜欢英国不过这容後在述。
看完後Theo开始跟我们聊天,
他拿了一本珍藏的70大寿相簿纪念本
那里记载他在中国山东的曲阜出生,
然後9岁离开中国,
去非洲苏丹当兵,
又回伦敦学医,
到泰国当传教士医生,
然後又回伦敦大学附设医院当SURGERY,
退休後到剑桥教书的所有相簿纪录。
我这才知道他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而且他们家族从爷爷奶奶时期就是传教士医生,
他妈妈在浙江出生。
就是过去在威权教育下必须念中国19世纪历史会不小心念到的传教士在当时进入中国沿海行医和布道。
历史突然搬到我眼前演了,
难怪他邀请了很多亚洲学生。
他很留意我是来自台湾,另外两个是来自中国。
我在国外待久了,我愈来愈清楚外国人对中国的想法,
没人喜欢共产政权,但大家都爱中国风。
怀旧时说中国,讲现代时又同情台湾。
但说真的啦,欧洲人也是伪善,
没人想跟自己荷包过不去但她们又爱说中国没人权说台湾真可怜。
但我每次都会跟她们强调,真正好的,
她们热爱的中华文化其实在台湾保存了下来不是在中国,
她们也很清楚。我知道我底下的感想会被深绿痛批,
但我却觉得民主制度在台湾与真正古典优质的中华文化在台湾是国际大卖点。
(窝。。有人想反驳的我都知道你要说啥。。。。)
回家後,当然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感谢信啦。
Dear Pamela and Theo,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nice Christmas lunch and your Christmas presents.I did enjoy them and enjoy the precious moments sharing with you.Gathering as a family in Christmas,it warmed up the hearts of overseas students. Also,the turkey and pudding were so tasty that I missed them until now.
I also appreciate the stories and pictures Theo shared with us.You are such a great person with wonderful experience through all your life.I deeply moved by your devotional spirit served as a missionary doctor in Asia.I express my gratitude on behave of the Asia people to you.
The attached are the pictures shot in your family.
Please enjoy them and kindly forward to the related people.
Anyway,thank you so much!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With best regards
Irena from Taiwan

我心真正的归属

我心真正的归属
我回到了剑桥,内心很喜悦平静。
这趟出走,我内心经历了如此丰富美丽的万象风景。我很开怀。
用一种全然新的生命态度出走,到一个新的国家,历经Rome与Tuscany两种万般不同的风光。如此缓慢,优雅和沉淀的走。我有着全然崭新的感受。
虽然是凌晨回到剑桥,但今早我依然约莫起床的时间醒来。我一点都不觉得旅行疲惫,反而感官此般全然的苏醒与开展。
深深的觉得这次的出走是正确的。
心理如此平静,丝毫不沾染尘。
最後一段时光,我都在Tuscany和Florence,为大自然与青山绿水拥抱,做火车行经那些美好的,翠绿层峦重叠,小桥流水人家的沃野风光。
那些美好的沃野,如诗画开卷般展开。我心喜悦。
自然有一种奇异的抚慰力量。那些亘古不变的循环与沉默。亘古不变的归属。人类的最终依归。尘归尘。土归土。
那样永恒的星辰与秩序,那些日月星光与四季自然。这也是我的归属。我心真正的归属。
ps火车上的Tuscay一景

吾爱,你听的见我呼唤吗?

吾爱,你听的见我呼唤吗?
在义大利的这些日子,
我每天都在心理轻轻呼唤着你,来寻我吧。
无论经历多少事情,我还是会相信爱情。爱是如此的美好如此动容。
我的内心,坚韧,平静,善解异常。
因为懂得,所有慈悲,张爱玲如是说。
吾爱。我经历了多少人世纷落总算走到这样清明平和的自己吧。
我的灵魂敏锐而热烈,深思而善辩,善解而悲悯。吾爱。我走到了这样轻淡又这样浓烈的自己。
(二)
吾爱,我还在W家,最後一夜,W是我大学时代的同学,他已婚,所以租了大房子,当初得知他到义大利时彼此就曾打趣说要遵循徐志摩路线:从翡冷翠到剑桥。他跟我说他那有空间我若想自英国出走可以暂时一住。他老婆小孩下星期到义大利。我幸运的成了暂居的房客。我们认识多年,虽不常联络但总是能了解这个人的每个选择和步骤。相处起来极为自然舒适,是一种似乎无须培养就自然而然来的友情默契。
佛罗伦斯的半山腰沉谧染绿。清晨时空气清新冷冽,而放眼望去环绿然绕。住在这里,和剑桥一样。我为大自然拥抱,加以有些隐世独居。我很平静。放松。了悟。
吾爱,我会想着,日後,等我们定居。必要找这样一个离尘嚣有点远,青山碧水,但又随时可以轻易入世的地方。这是我的性格。热爱人世,但总是又自觉的刻意对粗糙的现世保持淡淡的距离。
我很早以前就曾说过日後我的家,一定要有个窗明几净的温室。那时我已安顿,想必对植物极端有耐心。我爱透明的澄净玻璃与植物绿叶的光亮。如同对你,我的吾爱。
(三)
我住在他家的这段时间。
我们每天淡淡的,平静的生活与互动。
白日我搭公车下山进行我日复一日的旅程,他去学校忙他的研究。
夜晚我们会一起煮食,他有个不大不小的厨房,各式各样的食物与香料,两个人各煮一两道菜。
我们会交换各种议题,从文学,艺术,旅行,自我追寻,法律,生活,电影。到当代的台湾政治经济议题与国际议题。
他总是对我谈及他的老婆小孩,而我也会谈及我的追寻,对生活的想像与未来的梦想。
更晚点,我们会分头做事。
他在他的房间打报告,我则在另个地方上网写作业。静静相伴。两个老朋友。
有时是我,但多半是W会沏一壶茶,淡淡的茶香留给这个空间,茶香氤氲。房子的灯光很温和柔软。翡冷翠满野环绿,半山城的房子透着一道暖光。
然後我们会放自己爱的音乐,音乐在空气中静谧的流泻,昏黄温暖的灯光。两个人专注安静的做自己的事。
我们都喜欢潘丽丽和陈明章的音乐。
那样温切,哀娩的歌声。低低切诉,在翡冷翠的半山腰,一个冬夜群山萧瑟但依旧温柔的地方。恋恋风尘的音乐与电影是我年少的轻愁。那时我还很素淡。我的世界还只是单纯的文学艺术,没有大学时代这样多扩展世界的社会科学语言与批判思考。那时我看悲情城市,九份的迷离如同我今日去的Siena山城,那时我单纯热切,还不懂悲情城市是关於台湾史上最无言最沉重的悲剧。
我喜爱这些,那些。
我喜爱我的艺术与我的灵魂。我的法律政治经济商业社会科学语言。
我想与你分享。
吾爱,让我们忘却一切。
让我与你,不知在何方但我却能如此具体感受着的你,感受着我们所有互动的一切。让我们淡淡的,好好的,静静的,在这样的人间又这样出尘的生活。
是一首歌,一幅画,而我为你展卷。
但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再见,罗马古都再见

再见,罗马古都再见
Dear M,或许是出於义大利人的热情或对东方女性的神秘幻想,我在罗马,奇异的的经历多起浪漫的邂诟事件,我点头,微笑的跟这些前来向我搭讪的义大利人或来自他国的旅客说话与交谈。并在适当的时间与他们告别。我心理往往想着,这是你知道我孤独的来到罗马旅行,你心有灵犀,因此捉挟的化身成不同的人与我游玩。我遇到Do,一个来自纽约的美国人,认识的那时很奇异的如”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的情节迅速的交换了大量关於旅行和自我的议题。或许是异地的气氛,我很感谢因此在罗马许愿池, 在这个贝尼尼(Bernini)巴洛克的华丽建筑风格中,我拥有了你化身的浪漫骑士送给我的一朵黄玫瑰,我一点都不免俗,稚气的在许愿池投下金币,我是你热情甜蜜的H因此我许下与你相逢的心愿。
我也告诉了Do关於罗马假期(Rome Holiday)这部电影。,於是我们在夜晚时分来到西班牙广场,那层比鳞次的阶梯与昏黄路灯造成的交错感,广场都会男女交错时尚精品与此开展的阶梯浪漫交融。我想着Audrey(奥黛莉赫本) Hepburn和Gregory Peck是如何在西班牙广场前肆无忌惮的骑摩托车横行,微服出巡的公主与阅历人世的记者,Rome Holiday真的是凝聚之点交会时空的短暂恋情。Do隔天清晨飞回美国我就此与他告别我很温暖所以很开怀。
Dear M,你知道的,我底本质总是有些对爱情的谦抑和矜持,我从来不是浪漫爱的追寻者。这次我旅行中我遇到许多人,我总是淡淡的捻花微笑, 对於生命中的一些霎时闪光的片刻,我并不贪恋,我有一种轻朗与平和。
但Dear M啊Dear M,我必须对你说,除了一些地方,我并不特别喜爱罗马这个城市。罗马充满了遗址,作为一个古城,打从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义大利的掌权者就不断的想恢复古罗马光荣时期。近代民族国家发展後,法国政府通过"监定民族建筑的纲领",形成原封不动或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概念。义大利历代政府自觉的以这些古蹟维护为前提进行少许的都市发展。因此我脚底下几乎还踏踩着19世纪的石砖道。我的确喜爱罗马遍布的piazza,这是他们的古蹟广场,往往变成市集融入了现今罗马市民生活的一部份。但罗马对我而说太沉重太迟滞。我会在心理对你说,在巴黎在伦敦,我都还会看到现代建筑如何成为这些历史悠远的城市中的一景,这是英法的城市仍用摩天现代建筑急欲表现在当代,他们这个国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但罗马是个仅靠老祖宗遗展庇佑的城市,城市治理显的如此懒散和漫不经心。作为一个过客,罗马是我若想回归古文明,它成为全球怀旧城市的最好象徵。但当我渴望作为每个城市的归人时,罗马的各种生活机能显的如此混乱与不便。在罗马我时时感受身为一个女性单身旅人必须不断的警觉与四处隐伏的危机感,那些在街上兜售义大利精品仿制品的族群,他们拥有相同的肤色头发,我推测他们来自南义,具体化了南北义大利,种族与阶级与地域的冲突,这一直是南北义的巨大裂痕。罗马位於交接带,鲜明的点出这样的冲突如何动荡这个古城,加以来自不同背景的各国观光客,造成罗马非常的眼花撩乱。但我又会想,或许我更应该静观和自得些,让每个城市展现属於她们自身的语言,罗马是流浪汉与寻欢客的观光都市。是慾望与贪婪与享乐的古都,就这点,他们如同他们代表的人类历史,没有更多也没有更少。
Dear M啊Dear M,我对罗马的最後一点浮光心灵的想像,是觉得,它真是个如同我们相遇前,高度象徵的爱情遗迹城市。如果我们相遇,我们彼此身上,也如同罗马般,背负一些既华丽又苍凉的,爱情的遗迹吧。这些爱情的遗迹刻镂你我的灵魂,变成今日我两相遇前的百容千貌。我们该沉重的背负,该耽溺的回顾还是该如旅人观景般,深深的探寻而又切切的道别?
我的心底,在我坐上欧洲之星往佛罗伦斯时轻轻对罗马说着。再见。古都。再见。这爱情的遗迹城市。在历史的当下,我已活过,但作为天涯过客,我将离去。
再见。罗马古都再见。

风华刻镂的古都容颜

风华刻镂的古都容颜
在罗马的几天刚好都阴雨霏霏,一反昔日,罗马人跟我说,这里应该有欧洲最温暖的冬阳,可惜我来错了时机。
我听了後淡淡的笑着。感谢生命几度开阖,我早已脱落”此去经年,纵然是良辰美景更与何人说”的年少感伤,雨中的罗马就是最能与我飘逸起舞的罗马,它呈现给我的容貌是最独特的丽人。
罗马的确罗马,这是我对它的第一个感觉。这是个时空会以奇异的方式拼凑的城市。罗马的城市架构,早在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西洋史时代(古典罗马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以致随後的帝国罗马时期,奥古斯都 ,君士坦丁,神圣罗马时期)已经建筑完毕。我的确赞叹於罗马到处皆有帝国光荣遗迹。万神殿的圆顶还留着古罗马人与神间紧密互动象徵,中古世纪时期的圣天使城(Castle Sant Angelo)既是教皇奔逃记也是历代皇室棱慕。文艺复兴时代Michaelangelo和Raphel为圣彼得大教堂留下了人面对宗教时的精神昂扬与丰饶,上帝与凯萨携手互为荣耀。16世纪的Bernini是罗马城市的化装师,巴洛克华丽风格的广场奔泉浪漫化与丰美化罗马原本过於帝国的霸气,罗马自始增添了许愿池(Trevi Fountain)前一桩桩男女邂诟相逢的浪漫剧。以致到19世纪义大利民族复兴统一运动,在威尼斯广场前辉煌气魄的Victor Emmanuel Monument。罗马四处可见的,不同时间的建筑物如同一层层刻镂着罗马的市容,这个城市是一个历史永恒回归的象徵, 历史宛若沙漏,经年累月沉积成罗马今日的万种风貌。
我在落日余晖中走入罗马竞技场,本如椭圆形的立体建筑物却斜刀切削掉一块但却丝毫不减它昔日的赫赫,那如现代大型体育场中我依稀听见斗兽士瞪睁双眼,青筋暴突的厮杀,以及当时依照阶级划分远近位置的罗马公民们,或许将这种公民不平等压抑的愤怒,以击掌的欢腾,鼓动耸惑在竞技场厮杀的斗士们。
这的确曾是个光荣和尊严的城市,古罗马遗址(Foro Romando)中仍错落着罗马人民大会,元老院,市苑广集,各式各样的古老神殿:维斯塔神庙,农神庙等,但到处都是断垣残壁,这里剩下一道拱门那里竖立半根高柱,仅剩光荣建筑的片断屍身以供世人追忆历史的还魂。我买了一本古今对照图集,一个人在雨中开怀的俯瞰罗马遗址,并进行我手上宛若指南针的今古对照表,辨认那些残存的古老建筑与用电脑模拟的还原图之差异。
DearM,在那些观赏古蹟的片刻,我蓦地想起了不知在何方的你。我会想着,罗马与现代,真的是在时间的洪流里吧。我们若能够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相遇,可能你会轻轻的靠近,对同样也在认真进行罗马遗址今昔对照图的我说着,是张爱玲的那篇散文,你会轻轻微笑对我说着,窝,你也在这里吗?

旅人之心

旅人之心
Dear M,来寻我吧,在罗马的街头,我轻轻的这样对你说着。
此刻,我人在罗马,在梵蒂岗,在那样一处处承载着人类历史,却又倾圮着的古蹟。
这次出走,我非常随性,非常沉淀也非常优雅。想到Milan Kundera(昆德拉)後来出版的小说集缓慢,在历经这几年内外环境的高度动荡後,我总算开始有这种余裕的心境。
就在半年前,我还人在布拉格, 布拉格的确都还留存诞生天鹅绒革命的氛围,一种浪漫的,吉普赛的,极端流放的美感。Kundera在这里写了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不可承受之轻,写了不朽,拉维尔在这里推展他的七七宪章和民主革命,还有Juliette Binoche的布拉格之春。当我初到布拉格,走在那些随手即是生活丽感,处处皆有与生活相贴的城市创作。当我走过衔接皇宫与新旧城的满是雕画大桥时,我确实感受这是个革命时会以玫瑰而非枪杆,永远都有那样一些哀愁的浪漫,缀饰着的城市。
但就在我更深入布拉格後,我却深刻感受外来资本在东欧共产解体後,如何迅速进入这个城市掌握当地原是贴近生活的寻常巷弄,布拉格被雕琢为旅行书中斑斓华丽的旅行标本,但我却叹息它略略了失去了这个城市的灵魂。
DearM,你知道的,每次旅行,我都会睁着我雪亮的眼与澄净的心。我不是天涯过客,我想成为当地归人。旅行对我,从来不是那样简单,但可能也不是那样繁复。在异地的城市,我天生的艺术感官,因为身处异地,各种声音色彩光调,都让它非常警觉的苏醒。多年前我曾放弃了创作,因为不想陷入创作者自我和生命戏剧性交叠的困境。我从艺术的领域出走,想去探索他途倾近生命的可能性。而这次旅行,我确实的感受,我再度的想提笔创作。我年轻岁月所有的追寻,终於能够以繁丽,了悟又和谐的姿态成为我生命中的绝美风景。
而我以这样虔敬又敏觉的旅人的心,来到了罗马。

旅行中忽然忆起Krzysztof Kieslowski电影

旅行中忽然忆起Krzysztof Kieslowski电影
还在旅行。
去了罗马。
现在在Florence。在W家。翡冷翠的半山腰。
冬天天气清朗。蔚蓝晴空冷冽空气。满眼绿色层峦重叠。
在罗马有天走着,那天下雨,空气冷冽。我那时正在Piaaza Venezia(威尼斯广场)沿着Via Del Fori Imperiall 观看Foro Romano (古罗马遗址), 想走到Colosseo(罗马竞技场),这里刚好是罗马新兴的商业区和古罗马遗址的交接带。一转眼就看见义大利昔日之赫赫但略感今日之冷冷的强烈对比。游客如织。 蓦然间我突然听到引人轻愁的音乐在空气中飘忽。那时在下雨。我驻足,淡淡的听着,是有街头流浪艺人用吉他与简单的钢琴伴奏在演奏萧邦的离别曲。伤感, 轻愁, 而淡默。我心理想着,实在不该出现在这样厚重的古文明与这样观光胜地的罗马街城啊。
但我却也在此刻忆起了Krzysztof Kieslowsk (奇士劳斯基)的La Double Vie de Veronique/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ca 。双面薇诺妮卡。
这部多年後,还是不断牵忆着我心深处的电影。
我想,这趟旅行,对我的意义,也就是这样了。
双面薇诺妮卡。
她名叫Veronika,她住在波兰,她有着天籁般的嗓音。她倾醉於声乐,她会在雨里唱歌,唱到泪流满面。那样的一天,她在舞台上唱歌, 她是如此的美,如此的神秘与接近死亡。为了发那样一个蕴古的高音,她的心脏无法负荷灵魂的炽热,她在舞台上死去。
她名叫Véronique,她在法国。她也热爱音乐。她总是一直知觉着那样的另一个她存在。波兰的她死去的那时,她忽然间感到心如刀割,在亲密的关系中却感到如此孤独异常。於是她离开了她不甚完美的旧爱,她重新去追寻那段神秘呼唤着她的恋情。在偶拍的照片中,她发现了Veronika的存在。另一个她死去,但那样的死亡在她生命底层深深的刻镂了下来。她选择继续活着, 她活着,哀伤,优雅而完整。
是的,关於自己的出走与追寻。关於自己从小到大不断矛盾冲突的性格与不断死亡,蜕变与又重生的历程。灵魂本质上对艺术与美的热爱但头脑结构却又此般清醒理性,极端的入世性格但却不停向往出世心灵。青春时期的温柔忧美与成年後的坚毅果断。
死於爱情之後生於薇诺妮卡的彼此相遇。终感到自己的统合完整。
热烈如火。
温柔似水。
坚毅如石。
清明如镜。
在罗马的街头,我一个人孤独却无比了然的在旅行。这是双面薇诺妮卡的两人间的偶遇与牵系。我忆起Krzysztof Kieslowsk /奇士劳斯基的La Double Vie de Veronique/双面薇诺妮卡。
我也再度的与自己重逢与共舞。

Time to Say goodbye

Time to Say goodbye
Sarah:
Quando sono sola
sogno all'orizzonte
e mancan le parole,
si lo so che non c'è luce
in una stanza quando manca il sole,
se non ci sei tu con me, con me.
Su le finestre
mostra a tutti il mio cuore
che hai accesso,
chiudi dentro me
la luce che
hai incontrato per strada.
Time to say goodbye. -- Con te partirò.
Paesi che non ho mai
veduto e vissuto con te,
adesso sì li vivrò.
Con te partirò
su navi per mari
che, io lo so,
no, no, non esistono più,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 con te io li vivrò.
Andrea:
Quando sei lontana
sogno all'orizzonte
e mancan le parole,
e io si lo so
che sei con me, con me,
tu mia luna tu sei qui con me,
mio sole tu sei qui con me,
con me, con me, con me.
Time to say goodbye. -- Con te partirò.
Paesi che non ho mai
veduto e vissuto con te,
adesso sì li vivrò.
Con te partirò
su navi per mari
che, io lo so,
no, no, non esistono più,
Both:
con te io li rivivrò.
Con te partirò
su navi per mari
che, io lo so,
no, no, non esistono più,
con te io li rivivrò.
Con te partirò
Io con te.

男人的沉默啊 昔日我们争执时

男人的沉默啊 昔日我们争执时
你总是保持沉默
这种沉默曾经引发我的脆弱和不安
所以你沉默的时候我流泪
因为我以为这是无视爱人哭泣的情感冷漠
我想我一定真的很深的爱上你爱着你爱过你
爱到日後我能够明白男人沉默代表的语言
这时候的沉默表示那个内心那个小男孩因为情感受到伤害正在哭泣
他情感脆弱所以只能不发一语
所以我温柔的说我陪在你身边
这时候的沉默表示他需要思考独处
所以我温柔的给他空间
这时候的沉默表示自尊受到伤害
他既愤怒又伤心
所以他嘴角深抿眼睛微湿
这时候的沉默表示他疲累
他需要我的拥抱与撒娇
最美的事情
就是爱过你吧
爱到这样深
深到我开始懂得男人沉默的语言

再读钜变

再读钜变
博兰尼(Karl Polanyi)在1940年着手撰写《剧变》的时候,战争胜负仍难料,美国为首的大社会福利国家、德国为首的法西斯主义和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还在难分难舍的斗争当中,博兰尼没有隐藏他对小罗斯福的偏爱。依照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诠释,博兰尼对於「好社会」的焦虑也代表着他那代知识份子对於较臻完美的「好社会」的追求。
隔了一年 又读同一本书
博兰尼所处的社会显然不是个好社会,他面对着十九世纪的与众不同和其後所带来的文明崩溃,苦思着这个现象的原因和适当的诠释方式。他认为十九世纪的人类错误的采纳了亚当斯密的说辞,将自利的市场当作盘古开天以来的自然。但博兰尼考察了几个原始社会,却发现传统社会对於市场的概念并不是以自利为准,传统社会运作的关键是互惠。博兰尼的原初社会考察无疑是和John Rawls的推断比较相近,当人面临着无知之幕,会选择重分配而不是自利来处理他们的所得,已达成分配的正义。
那麽,社会是怎麽样变成「现代社会」的呢?博兰尼从圈地运动讲起,他认为土地、货币和劳动力三种虚构商品的商品化过程,其实代表了时代的剧烈转变。但博兰尼也指出,市场化的过程就必然会带来相对力量的反应,他称这样的力量叫做「社会保护」。博兰尼以1795年英国的史宾翰连法(Speenhamland Act.)为例,指出当英国应为圈地运动和金本位的建立,只差一个全国性劳动市场还没建立就要迈向市场化的同时,政府和教区却合作暂缓了这一个趋势。他们推出史宾翰连法补贴农民的工资达到生活标准,以维持农村治安。但这样的做法却发生了反作用力,引发了普遍性的贫穷问题,至此,平民与贫民已经无从区隔,但史宾翰连法却仍受到教区绅士、资本商人和贫苦农民很长一段时间的支持,直到贫穷问题再也无法忽视。
史宾翰连法推迟了全国性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但他所带来的贫穷後果却更带来劳动力商品化的必要性。平民和贫民发现饥饿只有靠着独立工作来克服,社会的力量反而推着政府要求市场化。至此,现代社会的市场终告建立,也接续着引发一连串的社会保护和市场矛盾在看似稳定的十九世纪蓄积。
对博兰尼来说,一个完全的市场社会是不可能的。博兰尼所谓的史宾翰连体制崩溃,其实就是马克思所言,人们「自由的一无所有」。农民被迫被剥离了土地,和生产工具分离,创造了绝无仅有的新时代市场意义。博兰尼认为传统社会的连带会在市场中完全被试着切除,问题是要把原来镶嵌在社会中的市场去镶嵌,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任务。社会保护的力量会排山倒海的来,农民用谷物法要求更高的粮价补贴、工人希望物价越低越好、资本家觉得物价要维持在可以得利的范围里,他们都在社会保护的阴影下寻求着对自己最有利的变迁方向,但这样的主张又总是互相冲突。
十九世纪的稳定,很大层次是因为政治的威权主义尚堪压制社会保护力量,但二十世纪开始,更密切的国际贸易和每个国家拥有的主权背景,都迫使着和平和维持和平的制度面临崩溃命运。民主化的国家更无法在社会的去镶嵌上取得正当性,他们对社会保护力量不可能相应不理,就注定了十九世纪的不可能重建。也因此,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手段,建立和保护自由市场,并面对社会保护力量的反扑,成为民主政府不可能的任务。
自由市场不是自然演化的,自由市场是被建构的。博兰尼直指自由市场最大的矛盾就在於他其实是被国家所建构,并且当全然的市场社会还没建立,国家就会因为忙着回应各式各样的社会保护力量而焦头烂额,最後的悲剧结果可能是自由市场还没建立,自由政体反而先崩溃了。博兰尼指出市场社会的去镶嵌其实是一场徒劳,而人们尝试要重建十九世纪的努力,其实根本不可能完成。在可见的三股世界力量的斗争中,博兰尼没有掩饰他对新政的偏好,这也是他面对知识上的社会主义和自由市场包夹时,想提出的解决之道,寻求所谓的「好社会」。

西美尔读後琐谈

西美尔读後琐谈
对西美尔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交易为一切中心的社会。也正和马克思认为的资本和韦伯所提的理性一样,由他们来代表的现代性都是亘古未见的事情。西美尔认为金钱以无比的力量,混淆了主客观精神的分界,将一切都变成客观、可计算的,将人们带入了全新且未知的世界。
因为货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远较以往复杂,例如过往常见的行会乃是透过各种社会连带而成,而金钱的出现则使得像是股份公司这样的制度出现,让人们可以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产生(以金钱为工具的)社会互动。而正因为金钱的无所不再与无所不能所导致的主客观混淆,人们也误将金钱从工具变成目的,而使得钱滚钱的现代社会诞生。
当然,金钱确实解放了社会。当钱可以买到不服繇役、可以买到领主本应享有的处女初夜权,封建社会的人们所受到的空间压抑就再也无法关住现代人。人们从土地上离开而进入大都市投入工业和商业,自由就由是而产生。即便马克思认为这种自由是一无所有的自由,但离开土地对於被绑在土地生产上数百年的人们来说,就是自由。
然而,西美尔也认为货币所带来的自由与解放,其实也带来了社会连带之间的疏离,因为金钱的缘故,人们的关系变得微妙,亲属之间的初级团体连带被和陌生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连带所取代。而现代人们,就在这样扩大而互不相识的共同体中发生了社会关系。但这些现代人们的关系又是疏离的,金钱让他们可以发生连带,但这样的连带又显得和传统大大不同,每个人之间都成为陌生人,现代人的个人特殊性也因此而被金钱移平而变的没有特殊性。
对於现代社会的看法,西美尔和韦伯的理性话略有相同,韦伯就认为理性化是双面刃,可能会爲现代生活带来高度的可预期性和理性,却也折损了他的创意,理性可能因此而变成了铁笼,伤害了现代生活中的人们。西美尔眼中的货币也有这种味道,无所不能还将人们解放的货币带来自由,其实也带来了现代人的疏离、异化和无差别又不特殊的物化。相对於韦伯用卡理斯玛看待权威的轮回,西美尔却对现代社会把货币由工具变成目的显得无可奈何,有种宿命论的感觉。
除此之外,西美尔对於货币引发的现代人原子化倾向,也和博兰尼(Karl Polanyi)提到的「去镶嵌」有所等同。博蓝尼认为市场社会是一个无法完成又无法後退的方向,人们寄望用越来越多的去镶嵌化来成就市场社会,也越发突显人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从社会连带中被解放出来。相对於博蓝尼这样的观点,西美尔反倒突然变的很乐观,起码他还觉得那个无聊但是让货币主宰一切,抹去差异的现代社会是悲哀但可能的。只是两位大师的着作又让我想起《极权主义的起源》提到的,有关於原子化的个人的问题,厄兰(Hanna Arendt)认为极权主义中就只能在现代社会中出现,因为那样的社会,因为脱去了许多的连带,也才有因为原子化的个人而产生极权化的可能。
西美尔推断了现代社会的本质和方向,和马克思、韦伯、博兰尼都有亦同之处,只能说他们都看到了现代社会的急速变迁,而各自有分析的理路去看待什麽是现代社会这样的疑难。也正因为同处於类似的社会环境里,正勃兴中的现代社会才会受到关注,而让大师们以不同的思路去推段这样的一个社会究竟是什麽样的社会。

台湾是民主化的模范生吗?

台湾是民主化的模范生吗?
作为美国的小老弟,杭亭顿的两本书都刚好舖下了台湾政治发展的梗。1960年代的台湾受到美国的支持作为反共前哨,美国对台湾的人权状况和民主情形就经常只是随口说说,这赋予了蒋的外来政权足够的外力支持和正当性来源,以维持他统治的稳定性。当政权面临各种挑战的同时,蒋一样采用了一般监护式政权赖以维生的恩庇侍从制度的方式,一手胡萝卜一手棒子去维持政权的存续。而时机点到了1990年代,苏联垮台,美国更大的利益是在突显民主制的好时,台湾也刚好正受到内外交织的民主化压力。也正如杭亭顿认为,反对力量必须找到足以突破意识形态并且大规模动员群众的理由,於是台湾民族主义跟着民主一起被催生,就像潘朵拉的盒子被打开,里面跑出了什麽,会在何时才发生应验,都没人知道。
警察打人的时候 现场的我心里其实很想流眼泪
我第一次读《第三波》时,是2006年秋天在部队里,部队上下正为了红衫军的特勤规格而惊天动地之际,不同意施明德又对陈水扁感到爱恨交织的我,只好一头栽进书里,去思考到底台湾的民主化发生了什麽问题;我们的民主品质如此低落(同时反应在两党上),究竟是怎麽一回事?有没有辜负那个「民主模范生」的称号?
还记得读到民主巩固那章时,我像突然被电到一样,赫然发现,即使台湾很可能是杭亭顿笔下A-D的直接转型模范生,但所有民主化国家必须面临的问题,台湾终究是必须面对,就像潘朵拉盒子里面跑出来的东西,是不知道什麽时候得面临兑现压力的各种支票。而所谓的「转型正义」,早就因为我们的转型模式,而失去了它的「马基维里时刻」,於是国营事业正名、中正纪念堂改名甚至国民党的「粉蓝革命」竟都显得如此逼真而荒谬,成为民主化後台湾必须承担的重担。
最近这一段时间,国民党作了一些举动,有些有心、有些无意,像是教官员额问题、校园政风人员的编组,当然还有警察国家的幽灵,深深的挑起并刺痛了台湾人戒严时代的回忆。那个,举国上下都在为了反共动员而胡乱抓人、关人、监视人民的政权回忆,以及国民党在民主化後突然转向而留下愤怒而其实和共产党无冤无仇的错愕台湾人。当然,因为族群动员而生,始终隐藏在这些表面原因背後的族群裂痕,也正逐渐发酵。
两三年内,我对台湾的民主制度暂时还是有信心的,就算是自由之家的指数会向後退,但我仍然(一厢情愿的)相信国民党对於民主虽然惧怕,却正在逐渐适应中。但是随着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对立(bifurcation)问题,沿着族群线裂解的蓝绿、阶级问题,以及这个浑然自我感觉良好的骄傲执政党,到底会把台湾带去哪里,我其实仍有隐隐的忧心。大概两三年前开始,我甚至会担心台湾变成威玛共和的下一个例子,七嘴八舌的民主的失败,伴随着一党体制而来。当看着中研院的社会分析调查资料,有那麽多的人用传统伦理而非法治的观念在看待政权以及跟随着警政、司法和媒体以道德之名而行的威吓力量,而那些民主化必定带来的苦果也正逐渐发酵的同时,才会发现,威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也因此我想引执政失败的韩国总统卢武铉一句不知道出处的话爲这篇长文作结,他说:「在我们痛彻心扉的现代史中,正义公理溃不成军,机会主义占居上风。」

政治秩序

政治秩序
杭亭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的研究总是引领美国政治学界的主流,1968年他写了The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y,当时美国正面临了新兴国家勃兴而间接引发的代理人战争问题(proxy war)。杭亭顿告诉美国人,到底这些国家透过民主选举选出了共产党和内战是怎麽回事,对美国利益来说,重要的到底是民主还是稳定?无论是杭亭顿自己或者美国政府,都选择了稳定,於是阿叶德被推翻、桑定被打倒,而蒋介石、马可仕和苏哈托受到美国的支持,以稳定的威权统治巩固了美国围堵共产世界的防线。
老头年轻的时候头发就不多
到了1991年,苏联崩溃了、东欧共产整权垮台了、中国看起来有危险,受美国支持的马可士和国民党政权也面临了空前的正当性危机。杭亭顿写了The Third Wave: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又告诉大家民主化的好,很多人批评他矛盾,他自己说,「我写那本书(秩序)是因为我认为政治秩序是一件好事,我的目的是为了要发展一项通则性的社会科学理论来解释能否实现稳定的原因、方式和条件。现在,本书(第三波)的重点是放在民主化上。我撰写本书是因为我相信民主政治本身是好东西。」我倒是觉得,他的想法正显示了美国政治人物对於外国政治制度的看法,支持民主,但更重视是否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杭亭顿在《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主张的,是以结构功能论的角度,针对1960年代美国流行的现代化理论作出批驳。现代化理论主张国家如果富有就不会有共产党,1945年以後美国援助希腊、推动马歇尔计画,透过国际开发总署(OECD)针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就是现代化理论的产物,希望让大家都变成民主和平的信徒。安士敦(Alice H. Amsden)早期对台湾的研究也站在这个角度出发,认为美援提供了台湾成为发展型国家的有力後盾。但杭亭顿指出,现代性带来稳定,但现代化却引发混乱;一个国家会乱,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对富裕的期望还没达成。因此,贫富和乱不乱的问题,应该是一个U型曲线。谷底是现代化所面临的转折,一但通过,就是稳定而富裕(但不一定是民主),只是大多数的新兴国家都没能度过这个谷底,成为稳定的政体。
问题是,什麽样的国家会通过死亡幽谷,而什麽国家不会?以结构功能论撰写此书的杭亭顿提出了政治制度的完备与否,才是关键问题。他指出,现代化必定带来更多的政治参与期望,当一国的制度不完备,就可能因为无法吸纳政治参与的力量而崩溃。他用praetorian(执政官)来形容这样的政体,罗马的执政官是监护当地的外来政权,当他面对本土社会的正当性挑战,会选择以暴力镇压或者腐败拢络的方式,来完成恩庇侍从的「暴力/贪腐政权」统治模式。而这样的体制也必须面临暴力的挑战,很可能遭到推翻,因此是不稳定的。(也有可能励精图治去变成制度化完备的体制,比如国民党在台湾的例子)
反过来说,杭亭顿用公民(civil)去形容一个制度完备的政权,认为他有可能因为制度吸纳的能力强,就能够纾解现代化所带来的政治参与压力,无论用民主或者非民主的形式。在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 The Dynamics of Established One-Party Systems这本书里,杭亭顿有更详尽的关於这种「建制的一党制」如何吸纳政治参与力量的解说。

货币哲学读後之胡说八道

货币哲学读後之胡说八道
西梅尔(Georg Simmel)的小品文有趣但经常不知所云(主因应该是我程度差),但专着《货币哲学》读来却难如登天。要不是先找了刘小枫编的《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来看,大概读完了还是和看用两页篇幅浅介西梅尔的社会学理论教科书一样,只知道货币哲学就是交换、宰制、现代性和悲观这几个关键字的片段组成的一本巨着。
货币哲学难 难如上青天 咸认其简直就是天书 难怪作者头发会掉这麽厉害
「货币」在西美尔眼中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特殊产物,他主宰了人生活的一切,甚至他写到「金钱成了我们时代中的上帝,货币齐一了所有人的本质,感官认知凌驾灵魂之上,现代人是一群没有特殊性、带着同一付面具的『物体』」。对西美尔来讲,虽然货币不是当代才出现,但当代社会的资本流动中,货币成为主宰一切的价值,甚至从(交易的)手段变成(收藏的)目的,使得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以价格衡量并且交换,这使得人们变的庸俗化,不再有「无价之宝」。
不过西美尔讲货币的现代意义同时,他并没有很认真的去追究货币的起源。有关於此议题,亚当思密和马克思都有认真的考察过,思密处理的是历史的货币成因,如何从贵金属成为货币的过程;马克思则分析了以物易物到以钱易物的推理过程。有人以此攻击西美尔,我倒觉得这个无伤大雅,毕竟西美尔讲的是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角色和意义,对於货币的起源,其实只要继承前人说的就好,不需要再花时间反推一大套别人已经讲过的道理。
我对西美尔比较大的困惑,反而在於他的货币宰制和马克思商品拜物教之间的关系。我认知的领域里,货币宰制和商品拜物教十分类似,商品拜物教是因为人们忽略了为商品背後的生产关系而只看见商品本身的交换而生;而货币宰制则是因为人们错将交换的手段当作交换的目的。这两者有很高的类似性,例如把货币也当作一种商品的时候(其实他是唯一可以买到商品的商品),他其实也是符合拜物教的。那麽,西美尔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当他觉得马克思讨论资本的同时并没有把货币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突出彰显的同时,他又怎麽看待货币本身的宰制也可能是一种商品拜物教?
如同韦伯,西美尔对当代社会是悲观的,他认为随着货币宰制的发生,人们的生活感觉变的碎片化。当资本自由流动,不需要透过亲族、信任与连带就可以透过货币去追求什麽样的目标时,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会越发严重,这也是一种异化,并且成为当代社会的特色。除此之外,西美尔也批评货币所可以追求的一切,让人们的生活感觉变的庸俗,当一切都可以为金钱所购得,事物的价值就会不断的贬低。庸俗化与异化成为现代社会的特性,彰显了西美尔对当代生活的悲观。
比起怒气横流的革命家马克思和理性思考的中产阶级韦伯,西美尔有点韦伯的宿命论,又有相对於马克思的贵族气。但韦伯认为官僚的铁牢笼可以被克里斯玛再一次又一次的诞生中突破,悲观的西美尔却没有提出任何对现代社会脱除货币宰制宿命的途径。而他的贵族气,显露在悲观的未来宿命里,竟很有「最後贵族」的味道,没有负他出身的犹太资产阶级家庭,且似乎也预示了他一生因为的犹太身分所带来的悲情学术生涯。

野草莓和草苺党

野草莓和草苺党
学生在广场上已经第八天了,我一两天就去看一下,虽然领有学生证,但我已经自认是「社会组」,早已不适合涉入这些小朋友天真浪漫的活动里,只能默默的在一旁支持他们。学运说自己是「野草莓」,老板看到就说,山上的野草苺都蛮硬的,有刺,和菜场的草莓不太一样,不好惹。这几天以来,有关於学生运动的蓝绿问题,还是被拿来大作文章,甚为敏感。
运动难免会有很多复杂、黑暗的人性和政治面向,一场高度政治的抗争活动,其实也不需要太去苛求他们要超然中立,毕竟政治运动本就不可能去政治。台湾人都以为学运就是要「不蓝不绿」,却未尝想到其实问题在活动应该要「不分蓝绿」。怕热,就不要进厨房,学生们可能天真浪漫偶尔没有意识到那些黑暗与现实,但透过运动集结的经验,也刚好给大家上宝贵的社会课。
倒是我觉得民进党中央论述能力很差,很多决定都显得犹豫不决,1106那天冲组都被打爆了蔡英文才姗姗来迟,晚上圆山的事情推的一乾二净,明明是因为先前警察过当的作为才让民众怒气横溢,民进党还要宣称那些冲组和党一点关系也没有,甚至现在连人权律师团都还无声无影,你的支持者被警察这样对待,还要求助民间司改会,党中央实在是弱毙了。
阿扁的事情也一样,早先就一副要切割的样子,後来又发现没办法,那早先的动作不就只是惹毛部分支持者和陈水扁?要是早先就锁定问题在於司法的办案手段和瑕疵,起码支持者还知道该如何是好。现在整个戏都被阿扁主导去了,党中央好像只能无力的又切割又声援。但老实讲,无论是圆山事件还是阿扁的事情,你切割再乾净,谁又能够真的相信这些和民进党一点关系都没有?
只能说,很多民众心里想的,想要说的,民进党却因为自己政治判断有问题而没有办法说出来的,这些学生说出了一部份。对於警察暴力的控诉,对於国家恶法的抗争,这是冲组的阿伯们没办法用理据表达的,本来应该是要由民进党这个最大在野党来讲,民进党居然沦落到没能力论述的处境,只好透过这些其实想跟民进党保持距离的学生说。
老实讲,对这群学生来说,这样的责任也未免太重,还得承担「和民进党一样口径」的攻击,有点可怜。实在是民进党不争气,不敢讲该讲的话,才要让这些学生承担本来在野党应该负起的责任和论述。不过学生也应该要了解,抗争当然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每次游行都可以带小狗在路上晃,上街头就要有流血的心理准备,集结就要有政治斗争和内部倾轧的心理准备。
这样想起来,比起野草苺的学生,我觉得民进党还比较像草苺党。太习惯嘉年华式的游行活动,而遗忘了街头的不可控制性,很多人,大概当官都当傻了,在街头上居然指挥不了民众,对一个自许街头出身的政党而言,竟然得靠一群不想跟你走太近的小朋友来讲出你的支持者希望你讲,你却没说的话,那还不知道是谁比较像漂亮却一压就扁的草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