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聊聊四萬億

繼續聊聊四萬億
世界銀行曾有統計報告,把同樣從計劃經濟走出來進行改革的俄羅斯與中國進行了比較,并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俄羅斯的經濟發展的成果為人民所分享,而中國的經濟發展成果卻沒有并沒有施惠于廣大民眾,而且相對的,有極大一部分民眾的經濟狀況因為改革的不到位而陷入惡化,據海外有研究報告,中國至少有四萬萬人處在社會的最低層和絕對貧困化的境地。在我看來,就是俄羅斯的經濟改革,不論其在多么困難境遇下,例如就是在葉利欽時代,那么困難的從計劃經濟到休克療法的市場經濟的轉軌中,也始終沒有消弱公共供給品的開支。
所謂公共供給品,確切地說就是主要就是指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的供給,而且俄羅斯一旦經濟上有所好轉,在普京時代,就大力增加公共供給品的開支。而中國的改革則走的是一條不斷消弱和減低公共供給品的開支并以此開支的剩余資本以投資經濟供給面來拉動經濟增長,其次還有一個投資來源渠道就是大大小小的國有企業通過行政壟斷地位來壓榨民營企業的利潤所得形成一種我名之為專制稅的資本積累剩余,例如某國營壟斷石油公司通過漲價,就可以輕而易舉把眾民營企業的利潤所得攫為己有,這就是專制稅。這樣的改革路徑,老百姓怎么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經濟的本質實質就是兩個關鍵詞,供給與需求。供給與需要如何互動如何平衡的問題,不僅僅老百姓,政府的達官貴人也知道當前中國經濟問題的本質,就是內需不振,內需對中國經濟供給的拉動只占百分之四五十,而在國外,例如美國,內需卻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過去那種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經濟模式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徹底地走了死胡同。而中國的經濟危機的實質,從一個方面來講,就是供給過剩,內需過度不足,而美國的經濟危機則來源內需的過度膨脹,所謂次貸危機,就是如此,本來只能消費一元,卻偏偏要消費十元,但中國卻是應該消費十元,但因為公共供給品的缺位和缺失,而只能消費一元。這就是中美兩國經濟危機本質上的不同。所以美國救市主要從經濟的供給面,如給金融業充實資本金,給企業增加流動資金。但是中國當下的所謂四萬億投資卻顛倒主次,仍就循著過去的那種老路,在經濟的供給面上作文章,增加所謂的硬投資,什么公路鐵路之類的,而不是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上去做文章,大做文章,讓民眾無后顧之憂地大膽消費,這種思路不是解決目前的經濟困境,反倒是火上澆油,注定是要打水漂,注定是跌跟頭的。注定處于社會最低層和貧困邊緣的四萬萬同胞仍就被排除在能夠分享改革的紅利之外。
另外還要補充一點,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就是中國的官場腐敗最大的獲利來源就來源于這種硬投資大搞工程建設的泛濫。難道最高決策層連這點常識都沒有,那壺不開提那壺,給那些腐敗的政府官員們和那些依靠腐敗官員發財的不良商人再次獻上一桌饕餮盛宴。
一個本來是早就應該出臺解民于水火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千喚萬喚不出來,總是一拖再拖,研究研究再研究,拖延的醫療保障制度已經讓一代人,特別是那些在計劃經濟時代為國家以低工資作為奉獻的一代人錯失他們本該享有做人的最起碼的人道待遇,不是死在醫院潔白的病床上,而是死在在無助的兒女人眼淚之下。而那些吃得腦滿腸肥的房地產們以及躲在這些房地產背后的腐敗官員,剛剛利益上受損,四萬億的援助資金便閃電般地出臺了,便朝他們頭上砸去,讓他們舞之蹈之。
唉,興,百姓苦,亡,百姓亦苦。無經濟危機,老百姓苦,有經濟危機,老百姓更苦。上世紀我們的四萬萬同胞因為國家危亡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21世紀我們的四萬萬同胞卻因為國家富強而仍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