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的追憶

年畫的追憶
很多年沒有見到年畫了,很小的時候記得大人們過年時說:“把畫貼上”,貼畫就象征著過年了,就到了大年三十了,就該給孩子們穿新衣裳,戴紅絨花,放鞭炮,總之年到了。
看新貼的年畫是我小時候最愿意干的事,一是在床上走來走去的看新貼的年畫,二是爸媽忙完過年的事就會給我換上新衣服了。看新年畫,我最喜歡,那是沒有兒童的啟蒙讀物,許多的字都是在畫上認識的,姥姥和媽媽都是我的老師,我媽說我三歲時就認識許多的字了。可是買來的畫都是媽媽和姥姥買的,記得經常買回來的有“四扇屏”上面印的有:十五貫,紅樓夢,天仙配,等等,每個都是一個歷史故事,或是一個當時上演的電影的剪輯或是劇照,每一小幅4張彩色的畫,一共16小幅,每幅下面都有文字的解釋,基本上也概括了整個故事的內容了,我看不懂的和不認識的字,晚上就問姥姥。
姥姥是一九零幾年出生的,念過私塾,是大宅門的孩子,長的非常的好看,嘴里有說不完的笑話,{小時稱故事為笑話)還有很多謎語,很多記憶猶新的故事都是那時挺姥姥講得,再跟著爸媽去奶奶家親戚家拜年,總是先看看人家的新年畫,什么嫦娥奔月,五女拜壽等等的民間傳說,心里總是評論這張好看,還是那張好看,真是童年的樂趣。其實想起來,通過五顏六色的年畫,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培養和留下來的是對于文字認識,色彩的搭配,和許多美好故事的啟迪,也是一種審美的潛移默化。
后來姥姥身體有病了,我也慢慢的長大一些,買年畫的事由我完成了,一走進新華書店,那撲鼻的書香,帶著年畫印刷的清香,一股特有的味道真讓人高興。一邊抬頭仔細的每一張每一張的細看,再想一下要買多少張,回家后都貼在什么地方,嗨,真是讓人高興地事兒,選中后了自己喜歡的,還得記住年畫角上的
編號,再跑去柜臺告訴售貨員阿姨,阿姨從分裝年畫的格子里取出來交給我,一路上歡天喜地的回到家里,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那幾年買回來的都是有些少兒內容的年畫,有一幅叫“小貓釣魚”、滅蠅小能手,好像是一位叫陶琪的畫家畫的,畫面真的很好看,很有層次感,主要人物和背景都很美,也有政治色彩的:毛主席來到咱農莊,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等等。
貼年畫是我家多年的習俗,就是文革期間,過年時也會貼上印有毛澤東主席各種照片的年畫,還有一些風景畫,那時的新華書店買到的也只有這些。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改變了國人的命運和生活,年畫與年俗,也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軌跡,現在時常會看到一些明星的照片,和山水風景代替了年畫,加之網絡上無窮的資源,滿足了人們對美得追求和渴望。
我說的這些應該是近代四五十年的事了,今年津門的年俗年畫過大年的熱烈討論,是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民眾舉措。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真的不能忘記我們民族的風俗,她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傳統的文化,還有對于我們炎黃子孫心靈的凈化和洗滌。現代化的東西日新月異,沒有止境和平判的標準,然而幾千年文化的沉積,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文化底蘊。
順便說一聲博文前邊的圖片,不是年畫,是山西平遙故城的漆畫,惟妙惟肖的飛天造型,和灑落人間的花朵,正是我們傳統的東西。特意貼在網上,與大家共享。
年畫的追憶帶回我們對于往事很多的懷念,就像一石激起的漣漪,蕩盡了水面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