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衰退,降薪如何
多家媒體都報道了發改委否認正在制定大范圍提高社會工資方案。這再次說明經濟衰退危險下,以漲工資作為刺激消費需求措施以應對經濟衰退是南轅北轍。既然否定了漲工資,那么能否反過來降低工資,特別是降低社會高收入群體的公務員、壟斷企業職工、金融工商業高管們的工薪呢?因為,新加坡人已經做出了榜樣。
近兩月各項宏觀經濟指標都指向經濟衰退,于是政府出重拳采取大幅度的雙松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大幅降低存貸款利率(今天利率降低幅度之大,據說又是多少年所未有),放松信款條件(購房首付已降低到20%);擴張性財政政策,特別是大力增加政府投資,降稅等。在此過程中,經濟專家們為政府政策叫好、背書的一個重要理由是,要嚴防從通貨膨脹轉變為通貨緊縮(簡稱通縮)。在專家們看來,通貨緊縮是個令人談虎色變的東西,反之一定幅度的通貨膨脹則是可以容忍的(宏觀經濟學教科書則以統計學資料證明,溫和通貨膨脹反而可能促進經濟增長)。據說1998年到2002年左右,我們國家就存在通貨緊縮。難道通貨緊縮真的有那么可怕嗎?或者為什么通貨緊縮那么令人談虎色變?
從物價角度看,通貨緊縮是指由貨幣流通量減少或貨幣流通速度下降,導致物價水平的普遍和持續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經濟繁榮導致供給過剩,和(或)緊縮貨幣的政策導致需求下降,從而生產過剩進而物價降低。通貨緊縮的危害在于:物價降低使廠商利潤降低或虧損、破產倒閉,失業率增加;失業率增加,需求進一步下降;物價水平進一步降低,企業生產能力進一步過剩,虧損增加、倒閉破產增加。。。這樣循環下去,后果確實十分可怕:最后可能因通貨緊縮而致失業過多,從而產生社會動蕩。
這其實只是問題的一面。而問題的另一面可能是:物價下降,居民手中的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上升,從而使需求提高;需求提高,又會重新導致生產增加。正如房地產一樣,房價下降后實際需求會增加,又會重演房事繁榮。從經濟規律來看,通貨緊縮是經濟周期在經濟衰退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本身是經濟過熱的后果,是淘汰不合理的過剩的和落后的生產力的最好機制。而且,與通貨膨脹是對作為工薪階層的勞動者和作為借貸資金債權人的普通存款者的掠奪不同,通貨緊縮會使居民名義工資的購買力增加(實際工資上升)、手中的存款和貨幣財富增值,使富人擁有的價值被高估的實物資產財富的價值下降(其真實生產力并不一定下降)。所以,只要通貨緊縮不導致過高的失業率,通貨緊縮的財富分配效應是有利于廣大工薪階層和存款持有人的。
歷史上,真正導致社會動蕩和革命的,不是通貨緊縮而是惡性通貨膨脹(難道目前推行通貨膨脹政策的決策者們就不害怕嗎)。然而,專家們為什么會如此害怕通貨緊縮,而不惜為政府的通貨膨脹政策背書呢?而通貨膨脹的財富效應是拉大收入和財富分配差距,不利于大多數人而只有利于少數人的。
實際上,對于經濟衰退和(或)通貨緊縮帶來的失業問題,也可以有另一種解決辦法:降低勞動力成本,也即降低名義工資(注意的是,在通貨緊縮或經濟衰退來臨時,能源和金屬礦產等重要生產要素已經大幅下降,貸款利率也會下降)。按美國資料,在美國GDP中勞動收入占2/3或3/4,所以勞動成本是最重要的成本。雖然通貨緊縮會使其存量實物資產名義價值降低,但降低名義工資可大大降低企業邊際成本,提高邊際利潤水平或提高企業資產的服務能力(保持和提高企業資產的實際價值)。從而,減少企業破產、倒閉和企業裁員,進而減少失業率,并使實際GDP不至少減少。
但是,人是猴子變的,習慣了朝三暮四,就會極力反對朝四暮三。古代一養猴人,通常是朝上給猴子吃三個桃子,晚上吃四個。但有一天晚上,此人決定改變一下,告訴猴子們:從明天開始,你們早上吃四個,晚上只能吃三個。于是猴子群起反對,最后養猴人只得妥協(于是有了朝三暮四的成語)。人也一樣,你要降低他的名義工資,以保持實際工資不變,他會跟你拼死命(比如麻子降薪的建議必定會引來一些網絡猴子的漫罵)。你若以通貨膨脹方式降低他的實際工資,保持名義工資不變或略有增加,他便會山呼萬歲(所以,我們在近三十年一直如此做)!由此,形成了在經濟衰退階段導致更多失業的、更深衰退的工資粘性或(名義)工資只能升不能降的工資剛性,形成了導致美國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美國工人失業人數增加,產業空心化和國家經濟競爭力下降的趨勢(通用汽車公司也受困于高工資高福利,而在破產線上掙扎)。
盡管人通常是具有猴性的,但也擺脫猴性的人。因而,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衰退中,也有明智者。比如有些公司不是裁員,而是主動降薪以求生存,特別是高管層降薪幅度大于基層職員。這樣,職員也十分樂意,減薪總比被裁員好,何況高管們降薪幅度更大能同甘共苦呢。再比如,據有關消息,隨著經濟衰弱,(新加坡)“總統、總理、部長和超級公務員明年的薪金將下調,降幅介于11%至19%,一般公務員今年的花紅也比去年少一個月”。
張五常,一直極力反對新勞動法,認為新勞動法提高了企業用工成本,會帶來企業經營困難從而破產成風。經濟學家(不是我們的經濟專家),也反對最低工資法,道理是最低工資法助長勞動者的猴性,最終是危害勞動者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發改委前幾天暫停各地提高最低工資的做法。
既然如此,既然發改委否認有漲工資方案,那么能否象資本主義國家新加坡那樣(不去大力托房價和股價讓物價水平按經濟規律去下降),象一些民營企業那樣,反過來降低工資,特別是降低高收入群體的公務員、壟斷企業職工、金融工商高管的工薪呢?
雖然,一定幅度的降低工薪,不可能完全遏止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但是,鑒于目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已接近使社會分裂為幾個世界的程度,降低那些高收入群體的過度的工薪和福利,不是有利于改善收入分狀況,有利于社會河協發展嗎?另外,政府目前稅收(增長速度)下降而投資支出大幅增加四萬億時,減薪所節省下來的財政開支正好可作為擴大投資的資金來源,也可減少財政赤字。
地震時,領導帶頭捐款、帶頭交特別費以賑災,令人十分“感動”。但愿,發改委能出臺針對前述高收入者的減薪方案,讓全國人民再感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