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輿論戰的高手以色列 使更多民眾對以印象更加惡劣

打輿論戰的高手以色列 使更多民眾對以印象更加惡劣
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動是這幾天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美國《環球戰略網》認為,此次以色列國防軍所發動的軍事行動是全方位的,除了常規的打擊手段外,還展開了密集的輿論戰,以期在國際社會樹立自己行動是正義的形象,同時對巴武裝組織形成威懾。
《環球戰略網》1月2日報道稱,在過去一周多的時間里,以色列國防軍在向加沙地帶傾瀉炸彈的同時,還十分注意向巴勒斯坦民眾“傳播信息”。巴勒斯坦普通民眾日常收聽的廣播和觀看的電視頻道都被以色列軍方干擾,并插播了以方發布的消息,要求巴普通民眾“為了自身的安全,必須遠離哈馬斯武裝組織的人員。”同時,以軍方的黑客也侵入了巴勒斯坦的民用通訊網絡,大量警告信息以“短信息”的形式發到了巴普通民眾的手機上。
此次以色列國防軍的輿論戰不僅僅是在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領域打響,互聯網也已經成為以軍方輿論戰所使用的重要手段。以色列軍方在著名的視頻網站YOUTUBE上開設專門頻道,用來發送有關此次以巴沖突的各種視頻和照片。例如以軍方張貼了大量哈馬斯武裝分子向發射器中裝填“喀秋莎”火箭彈的照片,并注明“哈馬斯武裝分子的行動是為了和平嗎?”、“我們并不是同巴勒斯坦人民進行戰爭,以色列打擊的是已經被歐盟和美國所認定的恐怖組織”。同時,以色列軍方還在該頻道上添加了大量有關以軍戰機精確打擊的視頻和照片,以炫耀以軍方的作戰能力,對巴武裝組織形成威懾。
由于以色列常年處于戰爭狀態,對于輿論戰的運用可謂駕輕就熟。以色列軍方十分注重利用輿論戰的方式來瓦解巴內部的士氣,他們通過有意識地策劃新聞,采取感化、暗示、威懾、攻心、情緒感染等多種辦法,試圖在巴勒斯坦營造悲觀失望情緒,動搖其抵抗意志。每當巴以沖突再起風云之時,以色列國內媒體的報道總是聚焦于兩類重點:一是巴武裝分子所發動的攻擊對以色列平民所造成的傷害;另一個是以色列國防軍在作戰行動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前者的目的是要在國內營造同仇敵愾的氣氛,同時向外界展示以色列是“受害者”的形象,以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為以色列后續的軍事行動做鋪墊。而后者的作用則是要顯示以國防軍力量的強大,打壓巴武裝組織的士氣。
同時,以色列國防軍既發布真實的新聞,又用假消息迷惑敵人,有意制造撲朔迷離的戰場氛圍,使巴方真假難辨。例如針對哈馬斯前領導人亞辛,以色列就曾多次制造亞辛已經被“定點清除”的假消息,企圖借此使巴武裝組織喪失繼續作戰的勇氣。此外,以色列軍方還經常使用技術手段來“堵塞”對方民眾獲得信息的渠道。例如在2006年的以黎沖突中,黎巴嫩國內的電視臺、廣播電臺和通訊設施都被以軍方實施了干擾,黎普通民眾通過公開渠道獲得的信息都是由以軍方“過濾”后有意釋放的信息,比如指明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犯下了致命的錯誤、“真主黨”的說法都是在說謊等等,這大大打擊了黎國內民眾抵抗的信心。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以軍方所發動的輿論戰伴隨著其作戰行動展開,對于凝聚國內共識、獲取國際社會同情、打擊對手士氣的確有很大作用。然而,由于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及其鄰國之間的沖突背景十分復雜,許多人,尤其是阿拉伯國家的民眾,對于以色列方面的許多宣傳手段都持懷疑態度。《環球戰略網》稱,以色列方面大量具有宣傳性和煽動性的言論,使得很多阿拉伯國家的普通民眾對于以色列的印象更加惡劣,甚至許多行動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在2006年以黎沖突中,以色列軍方侵入敘利亞的通訊系統,向普通敘利亞百姓發送了大量的短信息,宣稱誰能夠提供以方失蹤士兵被藏匿于何處的情報,會獎賞1千萬美元。但許多敘利亞人卻認為這是敘政府采取的措施,來尋找那些不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