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議中國和以色列的關系:兩個商人之間的交易!
有一個傳說,乾隆皇帝巡視江南,見河道的船只,感慨道:“往來如織,何其壯觀!”紀曉嵐卻說:“臣以為江中之船雖多,其實不過兩條,一船為名,一船為利。”
中國和以色列之間的關系,本質上還是利益關系,更象是兩個商人之間達成了默契。現在論壇里面無論是挺哈的還是挺以的,更多的還是從立場上、情感上出發,顯然就不如外交部那班人玩的深了。
中以關系中對雙方明顯對雙方都有利的是經濟關系,中國和以色列2007年雙邊貿易額突破50億美元,比1992年建交時增長了100倍,而在2006年的時候還是雙邊貿易額還是30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以色列在亞洲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據說,以色列在中國的項目有200多個。
除了經濟方面,雙方的軍事合作對中國也是有利的。雖說大型預警機項目的合作在美國干擾下失敗了,但是還有其他的合作項目成功了。不僅是技術方面,中以還在防止恐怖襲擊方面有交流。
在政治方面還有一些潛在的影響。這個方面也沒有明確的事例加以證明,只是我個人的感覺。
比如,
中以之間的關系是否會從側面影響中美關系?美國的很多政客、富翁都是猶太人;
以色列的存在是否牽制了穆斯林極端勢力?
當然了,以猶太人的財迷也不會無償的給中國好處。據說,以色列方面就要求我們只在道義上支持阿拉伯世界。如果我們按照以色列的話去做了,對于以色列人來說,對中國投入就是值得的。
以前阿拉伯世界的武器來源主要是前蘇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困難、裝備升級換代緩慢,來自俄羅斯的援助量越來越小、援助武器對以色列的威脅也開始減小。尤其是俄羅斯遭遇到了車臣問題的困擾,明顯對穆斯林世界有了防范心理,比如,俄羅斯與美國達成了控制肩扛式防空導彈的出口協議。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制造”成為以色列需要截斷的另一個威脅來源。在打“人民戰爭”、“不對稱戰爭”這方面,“中國造”不比俄制武器技術含量低,而且價格更低廉、更容易普及。以色列對中國示好,就是在對保證自己的安全做出了努力。試想,如果以色列那么個小國的周圍布滿了射程400公里的火箭炮,以色列一定會歇斯底里的發動第N次中東戰爭。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伊朗、敘利亞等的核問題,將來在這個問題中國只要能夠投棄權票,就是對以色列最大的回報了。
中以關系是利益的交換,中以近期的矛盾也是雙方在利益兌現時產生的。當以色列認為在某些問題上中國沒有兌現承諾,就要制造一些糾紛,比如,以色列宣稱受到“中國制造”的攻擊。事實上我認為中國對武器出口是嚴格控制的,只是因為阿拉伯之間往往有種種秘密的關系,因此,難免不出現以色列遭遇“中國制造”的情況。很早以前,鄧對于有些國家倒賣我國的援助武器、物資就表示了反感,現在伊朗、巴基斯坦實現了很多“中國制造”的國產化,這樣的情況就很難控制了。
對于這種情況,以色列不能不聞不問,他要鬧出點動靜施加壓力,如,租借衛星給中國臺灣。但在這些糾紛的背后一定還有有默契,如果以色列鬧的出了格,那么他的自身安全就真的要出問題了。
這次巴以沖突爆發之后中國很快派出特使斡旋,盡管不成功還是顯示了中國對雙方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只是和事佬是不好而已。中國與巴勒斯坦有傳統關系,與以色列有利益關聯,所以在處理巴以沖突時就顯得有些人格分裂了。
論壇里的人都是愛憎分明,人格分裂的比較少,但是人群分裂是很明顯的現象。我認為看待這次巴以沖突,要堅持兩點,一是出于人道主義的考慮,二是把問題放到國家利益的天平上衡量,這樣也許諸位的分歧就會少一點,起碼態度可以溫和一點。
看到諸位吵來吵去,我都快人格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