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女雷鋒”無愧最美
日前有網友發帖爆料,稱雪天脫棉衣送給乞丐的最美“女雷鋒”,原來是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獨唱演員劉一禎。劉一禎隨后對記者表示,那天自己給老人送棉襖并不知道有人在拍攝,自己也很少上網,否認炒作。(12月23日紅網)
一件善行,被人說成是有意炒作,這種事有前車之鑒。印象中,幾年前一位企業老板,為獎勵“最佳員工”,親自跪著為其洗腳,員工感動得熱淚直流,而人們對此評價迥異,其中就有“作秀”之說。實話實說,我也是被洗腳一幕震撼中的一員,當我看完新聞配發的幾幅照片,內心十分感動。想想,中國的傳統觀念里,“洗腳”承載著多么厚重的文化意蘊:它可以是晚輩對長輩的拳拳孝心,也可以是親友之間的悉心呵護;它可以是陌路人的大愛展現,也可以是同事間的暖暖情誼……想必央視的一則公益廣告大家都記憶猶新:畫面中女兒為年邁的媽媽端水洗腳,極盡體貼之意,而在一旁目睹這一場景的兒子,也給媽媽悄悄端來一盆洗腳的熱水。
也許,中國的這一傳統道德,正是這樣潛移默化代代傳承,而它彰顯的脈脈溫情,也一代代綿延不絕發揚光大。但是,身為企業老板,親自給自己的雇員洗腳,實在并不多見,引發震撼就十分自然。即便是作秀,我也愿為這樣的作秀叫好。同樣的道理,劉一禎當時看到老人可憐,就上去談了幾句,給了點錢后覺得并不能解決實際困難,就將自己的大衣脫給了她。沒想到有人將這一過程記錄下來發到網上,最美“女雷鋒”便不脛而走,也因此引起炒作之嫌。如果說這是炒作或者作秀,我倒希望這樣的作秀越多越好。因為它由幾個基本的事實構成——第一,劉一禎在老人面前停下腳步;第二,她和老人親切攀談;第三,她掏錢資助老人;第四,她把自己的棉衣脫下披在老人身上。這些行為環環相扣、都是事實,任何人愿意做到其中一條,就應該受到稱贊,憑什么要用猜度的動機,否認美好的結果呢?
其實,人們對劉一禎的質疑,涉及到動機和效果之間的辯證關系。動機指人行動的主觀愿望,效果指人實踐的客觀后果。別說是高等智人,就連低等動物的一些行為,都是由一定動機引起的。一般而言,動機是效果的行動指導,效果是動機的行動體現,也是動機的檢驗根據。但因為兩者是一個復雜曲折的過程,動機和效果就往往表現出喜劇的結局——所謂“事與愿違”,所謂 “歪打正著”。這時就不能簡單論定,好的動機一定產生好的效果,壞的動機一定產生壞的效果。那么,怎樣判別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呢?我以為一件事情,對自己有好處,對別人也有好處,就應該肯定下來;一件事情對自己沒有好處,對別人卻有好處,或者對別人沒有好處也沒壞處,對自己卻有好處,就要好壞相較具體對待;一件事情,對己對人有害無利,就可以大體否定,不能去做。
以此來看,劉一禎上述行為,可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又不對任何第三者造成傷害,何必抓住行為,懷疑動機純潔呢?退一萬步講,就算劉一禎為了炒作,那也是彰顯善行。好比一個人做了好事,不愿做無名英雄,而要求社會認可,本來也并無不妥。
我們現在非常稀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人際元素,而這又是社會和諧的基本養料。養料合成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倡各種善行。當你也能駐足乞丐身旁解囊相助時,就能對劉一禎的行為多些理解,少些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