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发展与BOT
电影《海角七号》里的经典台词「山也BOT,海也BOT,什麽都BOT去了!」没想到正在垦丁南湾上演。垦管处计画将南湾的水上活动以BOT的方式给厂商经营管理,引发当地业者不满,集体至垦管处抗议,电影中的镇代主席本尊洪国荣也在抗议队伍中,还真「魔幻写实」。
其实目前的垦丁国家公园一年400多万旅游人次,其中南湾更是最激爆的景点,人潮带来钱潮,环境的代价也不小,密密麻麻的海上摩托车、沙滩机具让海洋充斥油污、海底生态破坏殆尽、沙滩有如被割了无数道疤痕的美女,而垃圾、污水更是不计其数,南湾还能赚几年观光财,实在谁也不敢保证。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乾脆就便宜行事交给财团经营,一方面向中央上报BOT达阵表功,另一方面则省下经营管理之责,可以想见为什麽许多观光景点的管理单位,都乐於BOT。
其实类似的情况也曾在几年前澎湖着名的海豚沙嘴湾吉贝岛出现过,政府打算以BOT引进财团经营,整顿越来越紊乱的当地民众经营的游憩业,後来在民众的抗议下不了了之。但这些事情其实不能以单纯的财团 v.s. 当地居民的单纯对立观点视之。
把眼光放远一点,其实由地方人士掌握当地经济命脉的发展模式,一直都出现在台湾各个乡镇,这里也是地方派系的养分。1990年代风起云涌的社区总体营造,给予许多有心进行社区改造的工作者机会,也的确在许多地方有相当成果。而在更多社区,其用意除了在文化面想要改造城乡风貌之外,政治上的目的,也是李登辉想透过中央的资源挹注加上意识型态包装,对地方派系产生新的竞合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社区,社区发展协会的设立,固然有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涵,但也的确和原来的村里行政系统有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
但旧有国民党的派系盘根错节,并且很快的也学习到社区营造的形式,加上许多营造单位专注於文史的去政治化,并无影响地方政治实力,到了2000年民进党执政,更大规模的开展由国民党拟定的BOT政策,政治目的是打算由中央主动发动,藉以形构地方政治治理的新模式之一。也就是说,既然社区总体营造的文化路线撼动不了地方派系利益的盘根错节,乾脆引进资源雄厚的财团来和地方派系竞合,而台湾主流社会对财团经营神话的信心,更增添了支持的後盾。
这种模式陆续在台湾各地上演,吉贝岛反对成功BOT,其实只是少数的案例。的确,公产BOT并不是解决台湾乡镇发展问题的药方,尤其以营利为目的,常常使得经营地点更必须服膺扩大再生产的逻辑,对生态的破坏更大、更深,并且无视於当地文化脉络,运用强大的行销资源张冠李戴以贩卖最大销售可能的商品,更造成台湾的乡镇文化被淘空。但这些缺点,不代表现有由地方派系把持的模式没有必须改造的合理性,它具有的无政府式过度及浅碟竞争缺陷,每每成为政府推动BOT的最大藉口。
BOT排山倒海的出现,其实是台湾政府面对全球化浪潮的一种治理方式,至今未歇,我们不同意它之外,其实有更大的挑战在前面,就是又该是什麽?吉贝岛反对BOT成功後,有没有和以往不同的经营型态?10多年来的社造运动,有哪些真正达到由下而上并且对抗成功的案例可供总结、扩散?但更重要的,台湾有更多没有摇钱树的败落乡镇市,在毫无希望下,当地仅能选择张开双臂欢迎各种财团进驻,例如澎湖的赌场,是长期在发展绝望下的反挫,其结果就如同云林接纳六轻般带来整个生态、人文环境的不可逆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