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全球化
今天看到了经济日报副刊组记者陈佩馨所写的文章:
企业责任 黑色的全球化几时画下句点看来,这似乎是「企业责任」系列的第一篇;文字犀利,观点突出。在经济日报看到关於「企业社会责任」的系列报导,这似乎是第一次。
昨天曾经写到台湾ICT厂商在缩小数位落差上的社会责任,而今天陈的这篇文字,从「黑色全球化」的意象,则写出了 ICT厂商在生态环境上的社会责任。
文章开头的破题,简洁却准确:
全球化带来富裕、也创造贫穷,延伸了无限商机、也留下棘手的环境议题。企业追随全球化脚步,必须低头思考,如何才能避开负面效应,打造真正的双赢地球村。
全球化议题,有其双面性;这也是为何「企业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的问题,已经浮现於地平线上:
从金融市场泡沫破灭到科技产业大肆破坏环境,越来越多的国际呼声,要求正视经济发展的「後遗症」。
地球公民 人人无法置身事外将场景挪到台湾,这座孕育亚洲经济奇蹟的岛屿,从早年劳力密集的传统产业,一路走到近十年的高科技产业,长期居於全球供应链核心,自然无法置身事外。
而台湾ICT厂商的特殊角色呢?文章中说到:
近几年引起全球关注,矛头直指科技大厂的跨国议题—电子废弃物(E-Waste)流向,更是揭开全球繁荣表象背後的悲惨真相。令人讶异的是,台湾不但从未缺席,甚至早在30年前,就参与这一场全球化的黑色篇章。
台湾,在参与全球繁荣的同时,也参与了「黑色的全球化」:
流经高雄市、台南县市的二仁溪,背着全台污染最严重河川的恶名,早年大批回收业者,在岸边燃烧废五金,不等余温冷却,硫酸、炉渣、灰烬等有毒化学物质已倾倒入河。
这里可以看到全球化的另类缩影。挖开两岸表土层,层层堆积的电路板,彷佛二仁溪的「人工」堤岸,仔细看,「INTEL」字迹犹存。
不过,故事尚未结束:
二仁溪的故事,绝对不是谢幕曲。把镜头放大来看,光是美国境内生产的电子废弃物,估计有50%到80%装船,直接驶往全球贫国,尤其是亚洲和非洲等劳动力便宜、缺乏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地区。
……
相关组织指出,美国输出口的电子废弃物中,至少有90%运到中国,堆积在像贵屿一样、数不清的小村落。
昔日的台湾、印度、中国等快速现代化国家,不但接收西方废弃物,本身也以飞快速度,同步制造大量的电子废弃物。
这些故事,也是「中国价格」(乃至,「中国概念股」)的一个组成元素。
如同别的企业责任议题,NGO开始要求企业界,从问题的制造者转型为问题的解决者:
「该是时候了,让回收电脑和购买电脑一样简单吧!」CTBC写给麦可戴尔的一封信,透露崭新的全球趋势—企业还要懂得「回收」,才能赢回消费者的心。
戴尔并非特例,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投身呼吁企业负起延伸责任,不只是生产好的产品,还要建立良好的回收机制,一肩挑起电子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责任。
然後,是「电子废弃物」正式成为「全球治理」的课题:
眼看事态严重性,国际性组织也站在跨地域的全球视野,持续监督电子废弃物跨国运输议题。联合国环境署推动巴赛尔公约,1992年近百国签署生效,全面禁止富裕国家运用任何理由(包括回收处理),向贫穷国家倾倒有害废弃物。
但这个行动方案,基础依然脆弱:
全球电子废弃物的主要源头—-美国,更是拒绝签署巴赛尔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
全球电子废弃物的另一大生产国日本,今年初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展开双边经济合作协定,希望透过零关税条款,合法开放有毒废弃物输出入,引爆一场跨国舆论大战。
在入联或「返联」要求国际社会的承认的同时,台湾的政府,以及台湾的企业,愿意承担哪些社会责任?
「我们期待电子产业界,运用他们不可思议的聪明智巧,再一次令世人刮目相看。」史密斯一句话,道出企业的责无旁贷,也为全球共赢的美好未来,指出一条路。
台湾,是不是能成为世界的明天的一部份?答案,也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延伸阅读:
Is Going Gree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Survey of IT managers found that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re becoming important to the bottom line.
Siobhan Chapman, Computerworld UK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9:00 AM PDTIT managers will be under pressure to extend product life cycles as the concept of “total carbon cost of ownership” becomes more widespread, said IDC.
In a survey released today, the analyst firm said almost a third (30.1 percent) of IT executives surveyed said that awareness of IT supplier’s green credentials was of little importance. However, a further 27.4 percent said they would like to understand the green attitudes of their suppliers.
The survey, which interviewed 854 IT professionals, also revealed that 28.6 percent of IT managers saw green technology as a “moral obligation,” and 23.8 percent said it was the responsibility of IT suppliers.
有趣的数据:30,1%的IT人员不关心IT产品供应商在生态保护上的表现,但同时,也有28.6%认为使用绿色科技乃是「道德责任」,而有23.8%认为,这是IT产品供应商的责任。
“total carbon cost of ownership” 的消费时代,真的来了吗?至少,在欧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