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是鸿海的蓝海?
2009年第一天,传出鸿海企业取得苹果电脑中国总代理,当全球经济经历了2008年一整年的急速沈沦,已经是全球EMS第一厂的鸿海也面临到订单大幅缩减,而必须大幅裁员求生,一开年,鸿海就宣示出路将是通路以及中国内需市场,不过这件事情会怎麽发展,还有得观察。
鸿海要卖苹果这件事情当然对於目前许多大陆台商来说有指标意义,并且也议论纷纷,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经历了一年经济危机的挑战後,仍有资本者,许多也将未来的出路往中国市场看,准备投入品牌建立及通路上面;另一种呢,就是认为,原来时局差到连鸿海都慌了。
第一种,就是对未来大陆内需市场有高度期待,并看做是2009年欧美订单可能仍将缩减的替代品,尤其是今年11月初中国政府宣布的四兆人民币扩大内需方案,更被视为续命丹,但问题在於,中国市场要撑起欧美长期建立起来的消费水准,将这些生产线产出的商品运送从向外转往向内,可不是像在海里转一条船那麽简单。
沿海城市将近30年的出口导向生产,不仅是中国大陆经济的起动机,而其分润给外来工的工资,更是许多内陆农村地区的重要现金收入来源。近一年来这些沿海城市大幅的裁员、减薪,已经逼使许多外来工回乡,如果内陆省分无法承接起这些回流人口的就业,再怎麽扩大内需,都难有效用。
当然,目前沿海城市的企业关厂的状况不明,政府统计失真,问人不是粉饰太平就是危言耸听,一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无政府面貌。就以前一阵子传出东莞厚街数百家台资鞋厂倒闭的事情来说,也有另一种说法,其实是跟着宝成往江西移动。我们就当真的是宝成卫星厂移动好了,这里面除了经济危机之外,也有两个重要的驱力恰好存在而衔接上,就是几年前的民工短缺及中国政府的西进政策优惠方案已实施数年。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迁移行为,仍是看中了内陆更便宜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及政府优惠,它延续了台资企业长期追求最低成本的传统,能撑起多少消费值得怀疑,这种性质,仍与扩大消费的目标有根本矛盾。
至於第二种看法,大概就是唱衰全球经济者,并且认为搞制造的去弄通路根本是不务正业和乱投资。
有一件事不得不说,今年春节前,许多珠三角台商反而扩大生产,生产线24小时不停赶工,这是订单多到接不完?不是的,而是准备好春节後就不玩落跑,趁着这段时间将一年的库存赶工完成,然後慢慢卖,这是回光反照。这些台商,就是标准的蝗虫,等到台湾的「台商经贸特区」成立後,他们说不定也会回来设厂,但请的绝对都是外劳。
不过如果鸿海的苹果战略是玩真的,对於跨国工运来说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以往的跨国工运串联,从纺织业开始到电子业,多为跨国劳工团体顺着供应链,在生产端进行劳动条件调查,并以抵制商品为筹码,向欧美国家的品牌厂施压,再让掌握订单的品牌大厂,要求供应商改善劳动条件。鸿海在三年前就因为深圳的富士康厂被揭露凌虐劳工而被苹果电脑警告,吓得霸气十足的鸿海全球紧急危机处理,就连在台湾,从来没有开过记者会的鸿海,也在那次特别破例,在土城的鸿海总部开了记者会说明,那次我有去,本来我以为我是菜鸟,原来所有的记者都是第一次。也就是说,鸿海要在中国顺利卖苹果,除了也可能因为负面消息而被苹果取消代理权,恐怕也得顾及自身形象,避免被抵制。未来类似这种事情怎麽操作,值得好好观察,对台湾的劳工而言,也有其实质意义。
现在全球经济搞成消费市场负债消费、生产基地没钱消费,是全球共业,如果要将中国内需市场当救星,就得面对自己以往将中国便宜劳动成本加工基地的问题,当农民工基本工资一个月700多,加班费又七折八扣,现在又面临失业,能消费个什麽屁才怪,当然,同样的问题也在台湾出现。这个事情的解决,根本难以靠仍在想价格竞争力的企业以及继续想提供低廉价格优势诱因的政府做到了,如果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源在於全球长期贫富不均下的消费失衡及不足,解决的方式就仅剩下如何分润这些年来富人累积的财富,别让他们在搞无政府式的盲目投资,继续往价格竞争、生产过剩的恶性循环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