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价格」的社会生态代价?
2004年年底,美国的商业周刊,这麽说着:
“The China Price”They are the three scariest words in U.S. industry. Cut your price at least 30% or lose your customers. Nearly every manufacturer is vulnerable — from furniture to networking gear. The result: A massive shift in economic power is under way所有的制造业部门,都受到了「中国价格」的制约;「中国价格」,在20年间,成为决定世界生产与消费规范的最主要力量:
有力的人口红利的支撑下,中国实现了近二十年来飞速增长的奇蹟。在中国制造业不断崛起的二十年中,实现了对整个行业的重新定义,世界制造业版图出现了再分割,全球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也因此而改变,『中国价格』成为影响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如何面对人口红利将近枯竭)但这种「中国价格」的决定性优势,对中国本身蕴含着怎样的社会与生态代价?中国官员其实是清楚的:
过去15年中国的工资上涨是全世界最快的。三年以前这种工资的上涨主要反映在城市劳动群体的工资上涨,最近三年农村在城里打工劳动力的工资也在大幅度上涨,所以中国工资上涨比较快。另外能源、原材料、大商品价格上涨比较快,房地产的价格上涨得比较快,最近两年股市的价格上涨得也比较快。所以在价格方面,实际上已经有很大幅度的调整。如果中国严格保证环境、治理污染,不达标的企业不能排放,也会提升产品的成本,逐步减少中国企业由于不达标排放所产生的负的外部性。如果我们要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公路超载、假冒伪劣商品也会反映到价格上;同时如果我们提高劳动标准实行最低工资,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制订最长的劳动时间和最少的休息时间,三险、社保等要求也会体现在成本中。如果我们严格执法,那么也以为着一定程度上价格的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2007中国国际资本市场论坛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