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对论(culture relativism)与自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

文化相对论(culture relativism)与自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
文化相对论是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化人类学界的招牌之一,并且通常以自族中心主义作为对比──或者坦白说,前者是用来批判後者的──在「多元化」与「尊重少数族群」的潮流冲激之下,从自身所属文化出发去评判另一个文化观点自然成为被评判的对象;文化相对论的主张里头,只有文化自身的标准能够且有资格批评该文化。
这种主张对於十九世纪以来「文明」或者「进化」等概念自是一大反动,而且一直到今天都是──在强调普世的价值,诸如「人权」之类时(英国人的文明统治宣布食人俗为非法,在新几内亚岛上的Mundugumor原住民因此少了一个自杀的选项──坐着独木舟顺流漂向敌对的食人部落)。然而它并非凭空诞生的;至少在十九世纪的历史脉落中有迹可循。美国人类学界中此派的垫基者博厄斯(Franz Boas;虽说他被尊称为美国人类学之父,其实在他之前即已出过Henry Morgan这样享誉全球的人类学者──尽管Morgan所持的进化论观点在当今被批判的一无是处)系德籍移民,在他的学说中也将德国学界里对「文化」的重视给移植了过来──十九世纪的「文明」观乃是法国思想界的传统;在德语通行的地方(德国统一尚待击败法国的一八七一年之後)为与之抗衡,则强调「文化」的重要性。理有固然,为了日後民族统一铺路,此时的「德国人」对「文化」的强调,自是为了对抗「文明」的普世性,进而强调民族内部文化固有的内在性与独特性。讽刺的是这个源流其实同时孕育喂养这两个(文化相对论与自族中心主义)今天看来互相矛盾的概念。在博厄斯起而号召、以及流行的印地安人文化注定消失(今天看来不确)的流行看法之下,美国的人类学界如火如荼的展开「以後可就没机会」的印地安人民族志研究;可在德国本土,在希特勒上台後,反闪族主义与体质人类学中的异类优生学相结合,不但令当时的德国人类学界交了白卷,还助长了灭绝五百万人的种族大屠杀。
博厄斯像。图片来源
博厄斯之後,人类学「进化」观点的研究取向再度自沉寂中复出;美国的「新进化论」学者Steward从生态的观点出发,主张文化的核心乃是针对环境适应而产生的,其他种文化特徵则是(因此)无关紧要且变异繁多的(虽然这些五花八门的文化特徵很可能成为该文化独特的标签)。由此,文化也就能够成为社会规模的指标,不同的文化可依其规模,整合在同一个社会底下──在一些「原始部落」里头最大的社会组织只是家庭的情况下,「涵化」(acculturation)意味的并不是在国家的统治下其文化就「沦亡」了;未曾有过的社会规模(及其文化)自然没有沦亡之理,而家庭内部的文化在嫁接上国家组织後若整合良好,实际上是可以保存下来的。而华侨所在之处处处矗立着的「唐人街」、「中国城」,则是令一个文化保存在一定社会组织当中的例子。更进一步言,二十世纪後半固然以新兴国家林立始(1960年被称为「非洲之年」,一口气独立了17个国家),但却以国家将越来越多的权力交给超国际组织终;世界正在,且越发整合。
我想在这国族主义者频频叫嚣的年代,认清文化保存的社会层次,以避免为莫名的政治主张混淆努力的方向,对当今的台湾该有一些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