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聽力之于醫學
這兩天,我的聽力下降的厲害,后來去醫院查了查,原來是耳睢太多,由于不小心弄進去了水,把聽空給堵住了,也好,聽力的下降,讓我在辦公室里,聽不見那些不愿聽的路七八糟的聲音,說來,我真是不愿意在那里工作了。因為,我好像是一個學會了就厭倦的人,我學會了一部分銀行會計,所以不愿意在那里工作了,有些淺嘗輒止,有些吧,但是,我還是覺得即使是這樣,我也不認為是不好的,褒義詞、貶義詞只是相對而言的,我們沒有必要在每時每刻都恪守那些理論,我還是那樣的自信,我自信我只是了解了部分就可以了。
今天的隨筆,不是想說那些工作的無聊的事情,我最想說的就是中國的醫院。中國的醫學,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傲視世界的理論,特別是那種陰陽理論,無不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種無形的哲學,指引著我們走過了上下五千年。我不知道過去醫學是如何通過什么樣的形式來解救病人的,究竟是通過朝廷出錢,還是百姓自費。可今天,我們知道,還是百姓拿錢,我覺得太貴了,有人說中國有低保政策,可我覺得為什么中國人要在醫院里先把錢給墊上,然后再去報銷呢,我搞不清楚,我想里面的原因也或許是如果取消了先收費再報銷的制度,會有很多的百姓特別是那些沒有低保政策的百姓去看病吧。而這樣帶來的可能是醫院病號的膨脹、醫生的壓力超大吧。
如果剛才說的是我的一個疑問,但現在我覺得的就是現實了。我只是因為耳朵太臟了,洗了洗,第一次,我掛了號,共花銷了12.2元,然后醫生給看了看,我花費了1.20元就買了一個小點滴而已,然后第二次,又是掛號,花了同樣的錢,然后去醫生那沖洗了一下,很簡單,又花銷了10元。就這樣,我前后總是感覺花銷不少,也確實是這樣。雖然,我的收入還可以,像這樣的小病,很簡單就搞定了,可是,如果換一個人呢,有很多人只不過一月1000元左右,在他們的身上,或許只有舍不得了,再有就是隨便找一家小診所看了就好。我想,社會的財富是反饋給百姓的,我們的財政收入為什么都要選擇不停的投資,而不是在醫院這樣的地方進行社會責任的充分反饋呢,有很多醫院,我親生經歷過,都在拿著經營收入來衡量科室的好壞、醫院的優劣,這真是一種變態的管理、變態的考核。像醫院這樣的公共事業,需要政府的扶持,需要政府的資金支持,而不是百姓口袋的錢來培養一個世界五百強的醫院,我們的政府考核,也很變態,一刀切的方式還是有,特別是像對地方父母官的考核,我們太注重業績了,太注重那些GDP,導致了很多的地方收入均在反饋社會進行的是不停的投資,然后投資再拉動消費,我不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把錢在保證百姓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礎上再進行的投資。是不是選擇這樣做,我想,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官員的喜好作為了,而是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取向問題,我們社會的人的價值取向太浮躁了,太注重自身了,而忽視了民生的建設,這是大問題,其實,在我看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都是一種信仰,這種信仰和古代的老子、孔子的思想都是平等的,他們作為一種思想理論存在在社會中的,就像以前我們信任孔子一樣。如果我們的社會換成了孔子的思想,或許,社會的民生建設還會好一點,不過,他已經不再了,雖然思想還在,但是政府已經不接納了,或者說,有一部分已經不接納了,從這層意義上來講,我覺得政府更像是秉持著實用主義在做事的部門,而超脫了過去的思想,油滑吧。
醫生,一方面醫術是重要的,好口碑的醫院總是有好的醫生,能不能將自己修養成一個好的醫生,我想,要從思想上進行革新,什么是一個人最為重要的思想動力,是心中堅持的想法,或者說是自己的價值觀。好的醫生應該從自身的觀念理論入手,借此培養自身服務百姓、塑造自身工作高尚感的行為。換句話說,醫生是切實為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幫助人的工作,如果每個醫生都能夠認為自身工作是光耀的,那么醫生才會有無限的動力去學習,去鉆研。好醫生的另一方面,我想,大家都清楚,就是醫德,醫生的醫德一方面決定病人的心情,也決定著病人的花銷,做一個有醫德的醫生,是醫生這個行業必須的,還是要革新自身的思想,要懂得愛人民。如今,從我的經歷來看,我覺得醫生的醫德還是不錯的,特別是那些大醫院,但是百姓花費的看病的錢,現在已經不再是醫生的醫德說了就決定了,而是一個醫療體制,醫院現在越來越像銀行了,現在的銀行想在那里收費就在哪里收費,就像是個“銀老虎”,現在的醫院也越來越走這條路了,在不同的領域都開始收費,我們知道,中國人多,看病的人也相對多,在經濟學中,看病的需求是沒有任何彈性的,我們不會因為收費高低,而選擇不去,或者選擇去求神拜仙。所以,醫院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答案就在這里。
我還是深有感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想我就是這樣的人吧,你活在世界上,是為了讓別人生活的更好,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