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女作家

喜欢的女作家
当兵之後读书的时间多半细细琐琐,导致大部头读物越读越少,读过长篇小说的数量也远不如散文多。很喜欢的几位散文作家像是张惠菁、柯裕棻、杨佳娴,笔触都走细腻风,和我文风迥异。我有尝试想写过那种一扇窗帘就可以形容五六句的写法,却多半拖泥带水,没法写出那种文风。我自己写作向来走一气呵成的轻快风,喜欢长句、喜欢排比、喜欢酸人酸己。
但每个人喜欢的东西本来就跟自己的文风不见得一样,我看到邱坤良的文章觉得跟我很像,但我只读过「南方澳大戏院兴亡史」这本;另一个跟我一样喜欢酸人的钱锺书,我也只读过「写在人生边上」。这应该就是那种羡慕可以做到自己做不到事情的人的心态吧。
房慧真的「单向街」刚出版时我并没有认真看,觉得他掉太多书袋。现在年轻高学历的作家都这样,像她和杨佳娴,动不动就拿出什麽书说哪篇文章有哪段话颇符合什麽心境。我不喜欢这种,就像如果我写文章动不动就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何如何,想来也颇白烂。但前几天看到开卷在介绍,感觉应该也不错,遂买来一读。
部落格式的编排写法,其实也蛮有趣的。现在年轻女作家很喜欢写自己,写自己的情人,有时候会给人一种想像空间,嗯,这样有文采的女生究竟有什麽样的情人呢?他们的幸福甜腻有时候相对於张惠菁、柯裕棻这些已经趋近「熟女」而没男朋友的冷静,确实有不同的滋味。
生活周遭有很多细腻的事情,我们经常忽略。而我这种大喇喇的个性,更老是忘东忘西。但读这些作家的东西,看到偶有一两句点睛之笔,例如经过台北101看见每个人都张开嘴巴傻傻往上看,就想起张惠菁写过这段、经过师大附近的红馆,就会想起杨佳娴的品味和我大不相同。而柯裕棻写论文写到吐血、搭统联看「哥爸妻夫」广告跟看到嘉义鸡肉饭就以为到了嘉义的愚行,更总是让有相同经历的我感触良深。
有时候读他们的文章,会让我想起许多往事,或许多生活中忽略却经常在发生的小事。读房慧真的「单向街」,讲到她和我读过的同一所在大屯山边的高中,想起女生大楼、好汉坡、情人坡,和那些穿着制服穿过男生大楼要去上游泳电脑家政课的青春少女,以及趴在阳台上往下吹口哨的无聊苦闷少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