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高铁 台湾空间革命
台湾历经了几次交通革命,从台一线省道到集体移动的台铁纵贯线,再到个别移动的高速公路小汽车时代,每一次移动的革命,均驱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的全盘变革。
如今台湾转眼间又将进入集体移动的高铁新轨时代,未来高铁将如何影响台湾西部廊带的资源分配?又将如何驶入你我的生活、工作、思维,甚至对乡愁的感觉?这是你我在关注高铁带来的房产效益、节省通车时间之余,不能不去深思的人文课题。
耗时十年、斥资五千亿,历经政党轮替、多任行政院长和交通部长的高铁,元旦终於要营运了,诸多的负面消息如BOT变调、机电整合欠佳、地表下陷影响行车安全等,都不能阻止人们开始各种合理或异端的想像:究竟这第一条高速铁路,将为台湾带来怎样的新面貌?
从南到北 一日生活圈成形 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博士学位的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江瑞祥一语道破:「高铁对台湾最深远的影响,是空间革命。」 纯就交通运输来看,台湾大致是从性质上属集体运输的纵贯线铁路时代,进入接近个别运输性质的高速公路时代,如今高铁出现,代表集体运输的再升级及比重增加。江瑞祥说:「汽车是门到门的移动,意味生活的满足,高铁带来的个人自由虽不及汽车,但却全面冲击台湾社会,人们将『被迫』更接近最高等级的政经中心。」 首先,高铁将全台打造成「一日生活圈」。「简言之,『出差假』就是台湾能否成为一日生活圈的判断标准。」长期研究交通运输与社会互动的成功大学都市计画系教授姜渝生说。
台北出发 90分钟直达高雄 回想三、四十年前,往返南北出差,老板得给三天公假,因为扣掉洽公,来回的交通各得花上一天。铁路电气化、高速公路开通後,南北交通时间缩减了两、三个小时,但若重要会议在上午,还是得前一天出发。飞机虽然快,却有变数太多与价格太高的问题。
「高铁快速、准时、几乎无变数,」姜渝生指出:「老板将有十足理由只给一天公假,顶多给个几小时加班费就够了,还可省下旅馆费用。」对商务客来说,全台一日生活圈就在眼前。
若从较严苛的「四十五分钟定律」来看,台湾在高铁通车後就算不是全台一日生活圈,也会变成以台北、高雄为「南北双核」的两个一日生活圈。江瑞祥即认为:「高铁实际达成的一日生活圈范围,顶多只是半个台湾。」 美国科学史学者特非尔(J. Trefil)提出的「四十五分钟定律」,指城市的大小,主要取决於人们在其中移动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人不愿花超过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在上班、上学或购物的交通路程上。高铁从台北到台中约五十分钟,从台中到高雄约四十五分钟,理论上,对通勤族来说,住台中到台北或高雄上班是可能的,虽然此刻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
西部廊带 珍珠项链串一线 所谓「空间革命」蕴含的意义,来自高铁在扮演廊带交通命脉之余,还被赋予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国土规画使命。除了台北和高雄之外,高铁各站都选在未开发的非都市土地上,政府期待透过场站的开发,把这些地区变成新兴市镇,给台湾西部廊带戴上一串珍珠项链。
地方对高铁有深重的期许。桃园县长朱立伦便指出,透过机场捷运串连高铁,「将提升桃园在区域位置的分量,让桃园不再只是大台北的边陲。」台中市长胡志强也认为,高铁将更强化「台中是台湾中枢」的地位。
但学者看到的是另一个景象。姜渝生肯定表示,「未来台湾整体发展,势将仰赖整个大台北的带动,高铁更会强化大台北的磁吸效应。」他认为,高铁、北宜高通车,将使得至少新竹以北包含宜兰,形成一个超级台北都会区,甚至把大台中都吸纳进去,就像人口超过千万的伦敦、东京一般。区块效应也会在中南部发酵,「高雄吃屏东、台南,台中吃彰化、苗栗,已是必然的结果」。
当初期望高铁能为其他中、小型县市带来珍珠效应,很可能因新站周边措施配套不足等因素而落空。「台南、嘉义就很危险。」姜渝生指出,若南部无法做好区域分工、发挥潜力,发展能量就很容易被吸走。
巨钻效应 西部资源区块化 江瑞祥也认为:「台北必然会成为超级巨钻,因为所有生产、政经资源,都会以支应台北为优先。这不仅是台湾资源分配与流动的现实面,更与世界各国朝区块化发展的趋势相符。」交大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黄台生更指出:「台湾西部将均质化,『乡下』慢慢消失。」 一切预想在高铁通车後将获得验证。高铁不只驶过台湾西部廊带,还将改变台湾未来地理风貌与政经社会的发展轨迹,台湾人的空间感、居住行为与就业地的选择等生活地图,也会因高铁而重构。高铁制造的话题,正不断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