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行走一小步 中國前進一大步
9月2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火箭將神舟七號飛船送上太空,3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開始了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之旅。
從神五1人到神六2人,再到神七3人,神七要突破的不光是飛行人數的增加,更是中國載人航天關鍵技術的重大跨越:神七將完成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任務,實現“太空漫步”的夢想。
除了“出艙”,中國航天員將在這次任務中首次在外太空進行空間科學試驗——固體潤滑材料和太陽電池基底材料艙外暴露實驗,而把實驗樣品從艙外取回來是航天員出艙活動的主要內容。出艙活動結束后,還將在軌釋放一顆小衛星。這顆小衛星將圍繞軌道艙進行伴隨飛行,這將是中國首次在軌釋放小衛星,也是首次進行伴飛試驗。而于今年上半年發射的中國首顆中繼衛星“天鏈一號”,將在神七任務期間得到充分驗證。中繼衛星的應用,將可以大大提高中國測控網的覆蓋率和效率。
技術跨越大是神七任務的一大特色,而重大跨越的背后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風險。“出艙”是神七的最大看點,也是最大難點。這次任務將對包括國產艙外航天服、神舟飛船氣閘艙等進行首次實戰檢驗。而挑戰入軌72小時之后出艙的國際慣例,神七航天員要克服空間運動病的影響,在入軌不到兩天時間里就要完成出艙任務,這對航天員的身體、心理、技術能力無疑是個嚴峻考驗。此外,“核準載客數”為3人的神舟飛船首次滿載飛行,對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等也是一個重大考驗。“難度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神七航天員在太空邁出的一小步,將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邁出這一步,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
我們對中國航天員執行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的首次飛行充滿信心,對中國載人航天未來發展滿懷美好向往。按計劃,完成出艙活動后,中國下一個目標將是“交會對接”(屆時會發射一個目標飛行器,然后發射飛船和它交會對接),這個目標有望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實現。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計劃,在第二步任務中,中國還將研制和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而建造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是“第三步”的重要內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啟動,至今已經發射了4艘無人飛船和3艘載人飛船,突破了載人航天多項關鍵技術。中國載人航天起步雖比美俄晚了40多年,但起點并不低,并在總體上體現出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16年時間,中國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精心組織、精心指揮、精心實施,使中國載人航天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每一步都使中國載人航天躍上了一個新高度,都為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期待神七航天員凱旋,期待中國太空之路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