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两岸,我们不该被决定
马英九从当选以来,两岸、外交政策不断,最惊爆的就属日前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时指出,两岸关系不是两个中国,而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不过整个社会仍纠缠在前朝弊案中,不知道是否有空间好好检视马英九越来越具体的两岸政策。
但事实上,这个论点仍不脱马英九一上台时强调的「一个中国」,至於有没有连「各自表述」都放弃了,尚待未来检证。不过小从各种施政方案的公布,大到原则性政策的宣示,马政府上任不过百日,速度和幅度就快得让人目不暇给,像日前公布的海外台商第一上市放宽、企业营运总部可免除登陆上限等政策,都影响深远,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准备好。
不仅两岸政策,马英九的外交休兵也让人疑虑不断。抛开所谓休兵等於投降的情绪性论述,仔细来看,中华民国的外交从1949年开始历经了几个阶段,前期是在美国的羽翼下维持一定程度的邦交国,等到国际情势转变,指标性的中国入联、中美建交等事件发生後,更是急转直下,经过将近10年的盘整,才慢慢以「金援外交」与中共进行外交战。但就算在金援外交时期,也不能脱离美国、中国战略演变因素,整个来说,这造成现在台湾的外交也得面临许多的先天性问题。
在冷战遗绪下,台湾能剩下的邦交国,常常是最保守的政权,只要一夕变天,就立刻投向中国,这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转型正义」,例如南非搞种族隔离的白人政府、赖比瑞亚的杀人狂泰勒政权,都是台湾坚定支持的盟友,这些政权被推翻,不和台湾断交,才是没天理。这次传出不支持台湾入联的巴拉圭,恐怕与外交休兵的关系不大,最主要可能仍是左派总统上台,台湾却长期支持保守右翼政敌。另外,尼加拉瓜左翼政权上台已久,老早就想和台湾断交,靠着金援撑到现在,台湾宣示外交休兵後要转向中国,也算是意料中事。
外交战场本来就现实,前期靠美国罩,後期仰赖洒钞票维持门面,外交休兵如果不是投降,也得想清楚自己的後盾。现在台湾可以说是处於战略选择的关键时期,如果要摆脱从1949年以来的亲美反中,甚至要把主子换成中国也不无不可,但台湾确定想清楚里面的战略决策了吗?
最简单的例子,中国要首肯台湾进入国际组织,除了最坚持的避免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之外,最重要的,中国是否信任台湾参与後每次的战略决策,台湾未来是听中国的还是听美国的?每一个外交场合都是美中兵家尺寸必争之地,这两个国家有必要摆一个可能变成敌人的会员惹自己麻烦?还是台湾未来确定都要仰中国鼻息,如果不想在未来完全跟着这个在人权、民主等价值上可能出包的政权,那台湾又有什麽自己的战略选择标准,又建立起什麽与之谈判的筹码。
别忘了,马英九在选前曾经高喊不排除抵制北京奥运的豪语,但在选後就当作完全没发生过这件事。但你觉得中国不会认为类似的风险没必要再冒吗?类似的事件再发生,台湾社会不也应该对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选择有所不满。
况且,两岸外交大战了几十年,把对方撂倒就等於升迁领赏的逻辑,深化到两岸外交官的日常生活中,就算高层想休兵,外交人员都不一定想。台湾第一线外交官传出不知为何而战,而日前中国外交官也集体向中共高层提出,反对让台湾参与国际组织。
这里面有太多细致的部分需要操作,但现在三天一个两岸松绑政策,上台百日就好几次的原则性底牌尽出,当然现在绿营不长进让马政府面临较少的内部质疑,但台湾社会已经迈向民主,已经不是以往能凭空建立起整个战略转换的大工程,总不能搞到全民还不知道背後的意义就已经被决定了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