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再腐败,也不等於太平天国该得天下
经过一个多月的下乡,委屈的阿扁言词除了麻辣之外,也需要四处攀比,从自比林义雄、曼德拉,再到孙逸仙,其实从8月中陈水扁的海外帐户案爆发後,我始终觉得能和陈水扁好好比较的近代政治人物,应该比孙逸仙再前面一点,那就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
太平天国的暴起暴落,可以说是晚清及中国历史上亟需研究的重要篇章,从1850年广西金田起义,至1853年就攻克南京,两破清军江南大营,并北伐至天津,但却在不断的内斗及消耗中,於1864年被曾国藩剿灭。
当然,一直以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在国共各拥史观的影响下,一直有偏执的局限。但如果太平天国的起落能有什麽意义的话,应该在於某个政治正确的政治理念,绝不等於其实施的正当性和可能性。
太平天国政治正确在哪里?第一,满清的确腐败到该被推翻;第二,有农民起义的性质。同样的,我也认为,台湾独立作为某种政治理念,其实也有其政治正确的部分,但民进党和阿扁要把打倒国民党、建立台湾国,完全揽在自己身上,也未免过於太平天国一点了。
仔细看太平天国史,可以发现里面有许多新兴朝代有别於旧朝代令人亮眼的部分,更会有任何革命时期的豪壮。史景迁的提问很有意思,怎麽一群秀才、矿工、农民加在一起的政治制度和军力,能把清军打得半壁江山都沦陷?
革命时期不会有狂燥,承平及衰落时期才会有。太平天国从广西打到南京的短短几年间,不仅军事成功而已,事实上,在国家意识型态的建构、权力分配及经济制度,都有其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不从一些成败、宗教、政治情绪的角度来看,这群人,那时能快速搞出统合各方利益的神权王权政治理论、功臣分封制度、田亩及圣库制,的确是太平天国快速崛起的根本。但这些,其实也是其没落的原因。
尤其是定都南京後,许多的矛盾开始出现,我想,这里面大家都很熟悉了,主要表现在诸王内斗,但也是之前建立起的制度无法适用於太平天国的新形式而造成的,这将许多团体都会发生的狂燥一面挑拨出来,这种团体,对敌人本来就够狠了,例如太平天国极盛时期,对於清军、百姓,常常是屠杀光的,一旦认为原本的同志也是敌人时,德行也是差不多的,但重点是,这种对内对外的妒恨该在什麽范围下节制成为一种默契及新制度,避免自我堕落成流寇,那就是关键了,历史上有许多政权,这一关过了,至少还能偏安一隅,例如三国时期的孙吴和蜀汉,还有你我熟悉的国民党政府。
从这个角度来看民进党和阿扁,既然阿扁的问题和钱有关,我想特别需要谈谈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这里再强调一次,我看阿扁的海外帐户从来不是法律的部分,因为就算百分之百都没有贪污、都是为了台湾建国、都是无私不是陈家的,在制度上,仍然是极其落後、而该被谴责的。
圣库制度作为原本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财政制度,是有其优越性的,但也是走得太前面,以「人无私财」的共产方式作为积累模式,但由於仍然无法和自己的阶级制度相搭配,反而更尖锐化了矛盾,像诸王最後的争执,也是在於自己的私财和圣库制度之间的关系。
民进党的党库及政治人物的财政,当然从一开始就和太平天国圣库扯不上边,民进党绝无平均主义的分配概念,不过其後期的发展与分配方式,不仅和崩解时期的太平天国圣库有点类似,却是青出於蓝、更胜於蓝。
阿扁的建国基金,就像归天王洪秀全总管的圣库进行统筹分配,藉此掌控诸王,然後民进党诸王也不甘永远屈於人下,自己也会暗坎一点,但阿扁仍然是最有募集基金的指标性人物,这种制度下,圣库里面的财产让自己享受一下,当然也不是什麽罪过,於是公库变成私库,然後再由私库豢养鹰犬、掌控权力。太平天国的圣库是白纸黑字的制度往崩解的方向走去,但阿扁的建国基金,却是由默契建构起来的潜规则,现在看来还会让绿营万方朝拜,加上诸王都死得差不多了,洪秀全如果还活着,也会羡慕得半死。
阿扁建国基金的优势还在於,洪秀全的圣库卡在南京,除非花光,要不然实在是搬不走,使得自己也必须在南京撑着,最後便宜了曾国藩,但当然有此一说,最後洪秀全的圣库根本被淘空得所剩无几,曾国藩最後一毛钱都没捞到,无法上缴,反而吓得半死怕朝廷认为自己A钱。但经过时代百多年的转变,情况早有不同,现在的金融制度,却能让建国基金全球流动,自己能选择在民进党内当精神领袖,或者乾脆学翼王石达开,先出走当流寇,但金库和兵力都在自己手中,随时能反攻中央,夺回权力。至於兵连祸结、大伤元气之类的,当然就不是在这种赌徒的算计范围内了。
流寇就是流寇,就算会进行全球建国基金运筹管理,还是流寇。讲白点,拥有许多进步政治理念及制度的太平天国就算是被腐败之极的清王朝所剿灭,也是应当的,根本没理由谴责清朝,更不需要欷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