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的代价
拖了一年多的次级房贷风暴越演越烈,从原本的房贷部门,一路延烧到投资银行、保险业。当然,现在批评复杂多变致而酿成大灾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已经是一种政治正确,但这种只求快速、不计後果的生产逻辑,又岂止金融部门而已。
曾几何时,快速,套一句中国领导人的话,就代表了「先进生产力」,一切有碍速度竞飙的事物,都变成落後的代名词。现在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开发速度,是以小时来计算的,每天全世界的各种金融机构,都在原有的金融商品上,或套利、或避险、或增资、或债券…,创造出新的金融商品,过往政府「正面表列」的管制方式,也因为与快速冲突,老早改成「负面表列」,也就是说,在没有人有资格预测这个复杂的金融商品会有什麽连锁效应时,它就已经在银行的大厅,用天花乱坠的宣传卖给一般的消费者。
结果,灾难就从次级房贷这个漏洞中爆出来,去年的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以复杂的方式打包转卖的次级房贷有多少、影响多深,到现在,还是不知道,但是其它的金融商品也纷纷出事。但这样的结构,却是全民被拖下水买单,而且看来还不知道还要付出多少代价。
但同样的逻辑仅只金融业吗?以半导体制程为例,高度的竞争带来快速的制程更新,每一次革新,不知道换了多少化学药剂,在每一个工作现场,谁也不知道挥发後的A化合物和B化合物融合出来的C化合物是什麽东西、对人体有什麽影响,更别提C化合物又继续和D、E、F化合物反应後的结果。以目前半导体业的生态,制程开发大厂,有可能慢慢研究每一种化合物的交叉影响,找到对人体的损害最小的生产制程吗?当然不可能,所以半导体业也有代价,只是代价要在数十年後,由一个个曾经在现场工作过的劳工付出。
目前跨国农企业的基因改造,也是同样的逻辑,在完全不知制造出来的新基因作物会在生态上有什麽影响的情况下,基改作物已经上了你我的餐桌,它未来的代价,则可能是不可逆的生态进化灾难。
但解决问题的决心,从来就看已经付出多少的代价,以及未来还要不要重蹈覆辙。现在的药物检验制度,也是1930年代上百人死亡後的换来的,你能想像没有临床试验的药品,就能公开在药房兜售的事情发生吗?
只是快速有快速的问题,但设了层层关卡後,仍得时时面对管制与否的意识型态争议,例如1930年代经济大恐慌,也制订了一系列对金融业管制的法案,也陆续因为去管制理论的风行而被取消。另外,就算管制本身,也会换来另一个问题,例如药物检验制度产生新药开发时间长、资本庞大投入及智财权,反而造成用药的阶级问题。总而言之,你我永远都得面对将本求利逻辑下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