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不是万灵丹。
什麽是资本主义?姑且把它定义为以「投入财富以产生更多财富」为目标的一种主张;在此种主张下,只有被用来生产资本的财富(此时称为资本),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资本(财富)。那为什麽近代以前没有资本主义?套布劳岱尔的话,不是没有资本主义,而是世界各地都有资本主义,但除了欧洲,没有人能长期发展。问题出在这种主张的本身──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不是每个生产的部门都可以在投入资本後产生更多的资本;布劳岱尔在他那本《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第三卷中有两个章节,分别是「资本主义在别人家里」与「资本主义在自己家里」。前面章节的名称反映的是资本偶而插上一脚的部门,後面则是真正资本长驻的部门;换言之,生产发达、商业兴盛,未必对累积资本有很大的助益。关键在於哪个生产部门足够产生大规模的经济扩张与再生产。
年监学派的大咖费尔南.布劳岱尔(Fernand Braudel)。图片来源
在欧洲,真正吸引资本投入的,一是海外贸易,一是战争;最早的公司组织便是从这类活动中发展出来的(比如说各家印度公司);而後者尽管能在16、17世纪几乎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藉由「原始积累」(马克思的术语,白话叫抢劫)储备(?)资本,就长期而言,就整个欧洲内部而言只是资本的再分配而已。而海外扩张的丰厚利益才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老家(或许再加上海外的「原始积累」);尽管就整体而言,海外的经济扩张与欧洲内部经济活动的规模相较其数额仍然小得多。(所以马克思所谓的「欧洲藉由原始积累掠夺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本,加快其累积速度,从而发展出资本主义」的说法越来越站不住脚;最近的研究表明,事实是欧洲本身内部的财富也有长足的发展,而且比那些「原始积累」抢来的要多得多。)
中国既没有欧洲那种四年打一年不打打上一世纪的仗(因而也不存在靠战争发财的佣兵),政府也不鼓励海外贸易(以至於视这类组织为非法的海寇)。这又扯到资本主义形成的另一个条件。
前面是从生产「资本」的面向来立说;但是资本不是只要能生产得出来就可以,资本还有保存的问题。这也就是有些学者以「是否有立法保障财产所有权」的角度切入论述资本主义的发展;假如一笔钱没有确定归属於谁,或者不明确,那它很难成为「一笔」钱──谁都可以动用的话,那就四分五裂了。欧洲的政府会鼓励商人成立海外贸易公司,较弱的政府甚至还受制於一些大公司的经济援助(比如说老是破产的西班牙政府,顺便也搞垮了为其融资的一海票欧洲大商人,包括日尔曼的傅格尔和一堆热那亚与犹太富商),甚至根本被商人把持(比如说荷兰;在与西班牙战争期间照样和西班牙人作生意)。
中国的政府对商人有如此弱势吗?实际上明代的政府给商人包工程,除非是这些商人能够交结到朝中的显贵,否则他们的生意是赚是赔,政府不负责──实际上政府会强迫商人承包那些明显会赔本的生意。因为就理论上而言,政府并不是与商人签订商业合同,而是和对待其他人民一样,「徵用」他们的财力──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政府这种对待商人的态度,且不说对其财产的保有毫不尊重,根本是更近一步阻止任何财富的累积,扼杀累积资本再投入的可能性。
最後,即使政府真的完全不管事(连财富的兼并也不管),还剩下最後一道难题──布劳岱尔提到有一派学者主张「只有工业资本主义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这种主张的道理何在?工业革命,第一是能源的革命,第二是材料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最终造就了机器生产的优势物质文明。就前者而言,先是煤炭,然後是石油的使用,使得少数几个拥有机器的人(「资本家」)就足以驱动大量生产工具,大幅提高单一资本累积再生产的效率。就後者而言,钢铁制的机器与过去的生产工具相较,其磨损的消耗要少得多,因而使得这些工具能够保持的「资本」要比过去以木材为主的、很快就销耗掉的工具要来的经济得多,因而吸引资本从商业(因此有人主张在工业革命前存在着商业资本主义)转向投资於工业──只有近代的工业生产部门既能保存资本,又能大量快速的累积资本。
中国或许有足够的能源,或许也有足够的资本累积,或许也有够高档的科技──但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也就是资本最丰沛处)的江南地带距离中国主要的煤产地很远──实际上江南是个什麽都缺的地方。这与工业革命的发源处,英国的商业地带同时也与其煤藏量最丰富、最易开采的地区重叠的情况相比起来差得多了。以「工业资本主义」为真正的资本主义的角度看,当时的中国完全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