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橡树

“媒人”橡树
  西德北部城市欧丁的郊区有个“多瑙河林区”,里面生长着一棵600岁的橡树,枝丫四展,根深叶茂,许多求婚心切的人都把它当做邮递情书的信箱,故人们美其名曰:“媒人”橡树。
  每天邮递员骑自行车去林区。当他来到一片宽广、呈圆形的林中空地时,这棵苍劲挺拔的老橡树顿时映入眼帘。于是他便停车,拿出信件,登上由树枝条制成的梯子,把信塞入树的一个节洞里。每封信都清清楚楚地写着:“邮寄2420欧丁市多瑙河林区‘媒人’橡树收。”“媒人”橡树每年要收到大约800封含情脉脉的书信。
  一个名叫尼特茨维兹基的邮递员说:“希望通过这条途径结识异性朋友的人,女性尤多,其中不少是在此旅游的度假者,经常有人在橡树旁的树丛里等候邮递员。待他离开片刻工夫,往往就会闪现一个骑车的姑娘或几个小伙子来检查树洞。每个人都可以收信拆阅,如果内容尚未情投意合,可把它重新塞入洞内。这个惯例由来已久,始行于1891年。”
  当时护林官的女儿瓦尔特劳特·奥尔特看中了糖果厂的老板卡尔·许特·费尔契,就写信放入树洞里,托它来转达自己对心上人的一片爱慕之情。性格粗暴鲁莽的护林官得知此事后心也软了下来,最后不违一对恋人的真诚愿望,许了他们的亲事。1891年6月2日他俩就在这棵橡树旁举行婚礼。消息传出后,橡树吸引了许多人。嗣后,来自国内外的信件都写上橡树的地址和发信人的地址,贴上邮资,像雪片一般纷纷向橡树飞来,表达写信人寻友结伴的愿望。因此邮局也就正式宣布橡树为通讯地点。
  一个18岁的西德海德尔堡市的姑娘来信说:“我非常寂寞,渴望通过这条途径找到知音。”一个50岁的哥本哈根商人来信说:“希望能收到一位年龄30岁左右的德国淑女的回信。”还有个德国家庭妇女来信说:“想找一个定居汉堡、40岁上下的中国男子做丈夫。”
  商人赫尔穆特·符里特和他的妻子布里吉特·符里特现在都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他们的婚姻大事也是橡树做的红娘。1938年,当时还只有16岁的布里吉特放学归家的途中路经橡树,出于好奇,她写了一张纸条放入树洞里:“我是在山区长大的孩子,想结识一个男青年。”当时在叔叔家做客的22岁的赫尔穆特骑车去林区,收到了纸条。他当真起来,写了回信,同布里吉特建立了友好通信联系。5年后他们便得偿夙愿。
  当然有不少投书人是借此寻欢作乐。一个住在西德吕贝克市的小姑娘写信寄给橡树说:“我名叫安格拉,今年18岁,找男朋友。”她还在信里附上了家中的电话号码。发信的同天晚上安格拉母亲大吃一惊,原来有几个小青年打电话“报名”来了。可这个虚报年龄的姑娘实际上才只有8岁。
  关于“媒人”橡树还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600年前,有一个小国的王子被敌人捉住,用绳子捆住扔在林中,面临着饿死的威胁。后来一个少女发现了他,把他从绝境里解救出来。为了聊表自己的感恩之情,他娶她为妻,并种下了这棵橡树。所以现在也有人称它是“新郎橡树”。
  林区的护林官卡尔·库尔沙瓦特地为尚未了解这棵橡树的观光者馈赠了一首小诗:
  “游访朋友别忘记,
  观光之余修情书。
  ‘媒人’橡树是红娘,
  她会助您一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