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从『头』

话说从『头』 很久很久以前,从副刊上剪下一篇诡奇的小说,翻开年幼收藏的剪贴簿,三不五时还会重读.故事的大意如下:
某地某国,是『吃脑补脑』的力行者,这些人吃的不是鼠脑、猪脑,或猴脑,而是人脑.其中需求量最大的莫过於该国的储君了,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几乎无所不晓,因为他吃了各种学者的脑.而烹调法则是从发丝到头盖骨到脑髓,无一不包,其汤汁菜色之丰美,会让食者忘却他吃的是自己同类的头,而是一顿饱飨味蕾和精神的盛宴.至於学者们,倒是颇以献上自己的头颅为荣.
因缘际会之下,储君遇上了一个来自民间的女孩,觉得她很神秘,不像以往认识或吃过的人,於是把她接进宫,与她朝夕共处.偶尔,女孩会带他去体验平民的生活.虽然女孩所思所为他无法臆测,但是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大抵上是愉快的.
月夜,他们共赴云雨.次日,储君的餐桌上出现了前所未见的佳肴.每一口滋味,都让他想起女孩,餍毕,他的身心似乎得到了一点通透,过往的蒙昧转为明朗,然後他抱着空空如也的餐盘痛哭失声.
此後,储君不再吃人脑.登位之後,政治清明,国王常常独步、沈思,既不娶妻,也很少与人相往来,直至年迈,孤单而终.
重新回想起来,这真是个莫名其妙的故事.但也许,它对我是有影响的.
高一国文课,老师问过全班一个问题,大意是:假如你要教你的孩子认识一个字,并且让这个字在他的人生中起大作用,你会选那一个字?(记性不好,也有可能是想让後代子孙以何字传世,或是代表贯通人生的价值观......诸如此类,但以上问题应该八九不离十.)
实习老师回答了『一』,当时年少,参不透这个字有什麽大道理,读过一些经典之後,隐约知道这个字学问可深了.不过,在『爱』、『德』、『诚』、『义』等许多字不断从其他人口中冒出其间,我自作聪明地安插了一个『智』.
现在推测,那时会选这个字的缘由,可能是认为:无论做什麽事或解决什麽问题,有智慧是很重要的.
但是经过自问一些问题之後,事实证明当时的我想得太简单:你有智慧吗?就算你有解决某些问题的智慧,你能把这些智慧确实传授给孩子吗?纵使你的孩子得到了这些智慧,他可能还是无法解决某些问题,为什麽还要传授呢?......
於是,多年後,体认到这点的我改变心意了,假如我有机会教的话,应该会教很多字,然後让孩子选择.其实有的字只是学会写法和字义,并不代表真的理解,可能需要以经验或身体力行来带动了解.
如果硬是要我选,目前『学』跟『思』是首选.一直认为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很有道理的.狭隘一点来说,学,是虚心、尊重智慧的表现;思,是消化知识,也是将资讯去芜存菁,为自己所用.如此,不仅为『智』奠基,也弥补了其不足.
再回到开篇故事里的储君.宽松一点来说,他是『学而不思』的例子吧,空掌握了许多知识,却不懂得人情世故;严格说来,他连学都没做到,学是攫取知识的过程,但对他而言,知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也是为什麽他会如此哀伤 - 在吃了一个会学习、会思考、感情丰富的人脑之後,发现自己失去了什麽.
很高兴自己是个没有智慧的平凡人,因此我得以享受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即使那是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