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一个被称为康熙的人 康熙 ----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史景迁 着.温洽溢 译.时报文化出版.共221页(含参考书目).
史景迁模拟康熙写自传,自此这位皇帝不再只是由功绩和罪过堆积而成的历史现象,反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诗作 颚尔多斯行围,雉兔甚多 地敞沙平河外天,合围雉兔日盈千.筹边正欲劳筋骨,时控雕弧左右弦. ---- 康熙三十四年
皇帝出猎不只是玩乐,还含有军事操练的目的.故康熙此诗除了展现其活力充沛、擅长骑射之外,亦暗示军队兵强马壮,他不仅有征服边疆的雄心,也有战无不克的自信.
二、 所谓《武经七书》其言火攻水战,符咒、占卜、风云,皆虚妄之说,其书甚杂,未必合於正道.朕谕臣工,若依《武经七书》其言行之,断无胜理.李光地奏曰:『令习武者读《左传》即佳.』朕对曰不然:『《左传》浮夸,昔人曾议之.』用兵之道,惟心志如一 、钜细筹谋方是.
以古人的角度来拍马屁,他是博学强记;以今人的思维来看,这算是有读书,具备批判精神.
三、 世间事甚不如意者,莫过於决断秋审一事.犯案招册虽於秋季经刑部审查,大学士复阅,仍不免有字句错误之处,甚或数段讹误.此皆人命案件,关系最重,不可怠忽.朕自然无法一一详阅案件,然朕每每阅读宫中各年名册,逐一核实人犯姓名,或官、或民、或兵,某处人、某旗佐领下人,缘於某事,并与阁臣参酌,商定赦免人犯.
谨慎断狱,本应如此;对比他曾经大兴的文字狱,也许这种做法只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怀柔手段,但撇开历史评断不谈,这种态度、做法是对的.倘若活在现代,也许他会朝律政界发展?
四、 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命由心造,福自己求.如依五星推人妻、财、子、禄及流年,日後试之多有不验之处.盖因人事未尽,天道难知.譬如推命者言当显达,则自谓必得功名,而诗书不必诵读乎?
读到这边,顿时觉得他很像现代人.
五、 朕读《易》乐此不疲,以为观星玩占,实觉义理悦心.朕谕讲官,《易》理精微,文字难尽畅其意.又文字有其局限,盖大抵天地之「元音」,发於人声.人声之象形,寄於书法点画.职是之故,朕勤学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批答督抚摺子,及朱披上谕,皆朕亲书.及至朕年老,凡古名人之墨蹟石刻,无不细心临摹.(曩昔孩提时,朕即与宦官於宫中修习.)朕亦勤练满文书法,务使清晰流畅.
说人声象形跟书法的笔法息息相关,这个文字学的概念留待专家评断正确与否.但读到此处不禁惊叹,也许皇帝身边的许多人一直称赞他:『皇上天纵英才』之类的,会让他自我感觉良好,还会让他直接驳斥对臣下想法不苟同之处,就算一个现代人去认识他也会觉得这个人很厉害但有点机车,可是很多时候也很难说他所想的不对,毕竟他比起很多人来也算是优秀的,更难得的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啊!
六、 从来论人甚易,自省则难,若不审己之行止,而徒轻议古人,虽文辞可观,又何足道哉.洪武、永乐二帝,宏图远迈前王,我朝现行规矩,因循洪武、永乐二朝而行者甚多,宣德亦为守成之贤君,不应轻论之.同时,不应将崇祯与「亡国之君」同论,其未尝不求励精图治,然国之颓势难挽. 一个人写出这样的文字,就算你不认识他,也会认为至少他在思想上是宽宏的. 七、 健康之道,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如是而已.
一个长寿老人的这麽说了,想要养生的人当然要学学.一个富裕的人会这麽说,真神奇啊!
八、 厥後,祖母太皇太后昏迷,朕日日随侍左右,虽之祖母太皇太后食不下咽,然凡所需汤药肴馔,无不齐全,惟恐祖母太皇太后有所遇而不能备.
从神奇到感动......
九、 年届耄耋,朕虽能记细节之事,如额德勒呼涉及刑案,此人四时年前乃一弓匠.但今凡事易忘,向有怔忡之疾,越觉迷晕.朝政之事,尚能记之.看过之书,今已不能俱记矣.朕览过之书,日月间隔,谨记片段内容;纵然朕知应稽考某卷某处,该书陈列何方.朕尝谕马齐:『朕一生所赖,惟在记性.』
有哪个皇帝会承认自己常常恍神?感叹记性变差?虽然这似乎是老人之间常出现的对话.
十、 朕常语众阿哥:『春夏之时,孩童戏耍在院中无妨,毋使坐在廊下.』
从前的许多读书人不如他,因为他们往往认为小孩应该乖乖坐在室内读书,玩耍是不正经的.现代的一些父母也不如他,会让好动的小孩服一些让他们静下来的药.
十一、寄总管太监顾问行的书信之一 哈密回回送噶尔但贼子所带来的土物,惟晒乾甜瓜,其味甚美.今随报带去,又恐不知用法,故特书之於左:先用凉水或用热水洗净,後用热水泡片时,不拘冷热,皆可食得.其味相鲜瓜,水似桃乾蜜水.有空处,都用葡桃添了 等传知妃们,物虽微而心实远也,不可为笑.
在此,像一个现代出差办公会带土产回家的男人.看到最後一句,不禁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