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刘兰芳
哈尔滨工人体育馆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4800名听众肃静无哗。评书演员刘兰芳走上舞台,随口道出四句“上场诗”:
说书来到体育馆,这场节目有特点,
输赢不用来裁判,看我一个做表演。
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刘兰芳单凭一张嘴,一把折扇,一块醒木,说得听众心驰神往,为之倾倒,这是多么巨大的艺术魅力!随着《岳飞传》的广泛流传,刘兰芳的名字家喻户晓。如今,她已成为曲坛上高高升起的一颗新星。然而,世界上任何一位艺术家的成名都不是偶然的,刘兰芳的成功之路,也同样是艰苦曲折的。
小姑娘买票学艺 老演员慧眼识才
1959年夏末秋初的一天傍晚,辽阳茶馆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原来从鞍山来了一位着名评书演员,姓杨,名呈田。只说得场内几百名听众,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捧腹大笑。这位演员说得正起劲儿,忽见墙角下,端坐着一位漂亮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听得那般入迷。杨呈田看罢好生奇怪:我说了一辈子书,听众都是些年过半百的“老字辈”,却为何今天来了位小姑娘?散场后一打听,原来是东北大鼓女演员刘茹莲的女儿刘兰芳。她不但会唱东北大鼓,而且还唱得很有滋味。老艺人心头一热,第二天亲自家访,说服了刘茹莲。几天后,经曲艺团老师们考试,刘兰芳成了鞍山曲艺团唯一的东北大鼓学员。
受真传名家指点 严于己书场自责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尽管刘兰芳的妈妈执意反对,兰芳却大步踏上了戏曲艺术的道路。在团内,她跟西河大鼓赵派创始人赵玉峰学徒,专攻长书;后来,又到沈阳市曲艺团向着名东北大鼓老演员霍树棠学习,专唱短段。三个月后,技艺大有长进,16岁便登台表演。姑娘说书,不免有人说长道短,白眼相看,然而刘兰芳却矢志不渝,非要把书说好不可!有一次,她把“撤水拿鱼之法”(一种兵法),说成了“撤鱼拿水之法”。下台后,没等老师说话,她自己涨红着脸对老师说:“今天我没说好书,罚我自己不吃晚饭!”说完就含着眼泪跑开了。老师知道她一向从严要求自己,也没再说她。谁知,第二天一问,刘兰芳果然没有去吃晚饭。这正是:“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十载功毁于一旦 苦思索老书新编
刘兰芳的一部《岳飞传》,全国竟有63家电台同时播放,这在说书史上也是空前的,然而,有谁知晓,这是她字字凝心血、句句见真情的心血结晶啊!
刘兰芳曾学过两种《岳飞传》。那时,老师在台上说,她在台下一字一字地认真往下记。两部书听完,她记下了几万字的书道子(故事情节),也深深地被岳飞这位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所吸引。她同情岳飞,痛恨奸贼。出徒后,便到锦州、鹤岗等地去说这部书。边说边搜集意见,加工整理,补充“书道子”。
正当刘兰芳的技艺大有长进、走向成熟的时候,10年浩劫开始了,她被赶到工厂去当酸洗工。今天“横扫”,明天“破四旧”,他爱人吓得偷偷把“书道子”塞进炉坑,付之一炬。刘兰芳得知后,大哭一场。
1979年春,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找到了刘兰芳,请她重讲《岳飞传》,这一下可把她难住了,教她的两位老师已经故去,书道子已经化为乌有,怎么办?不说吗?不!刘兰芳从秦桧、张邦昌一伙民族败类,为了实现个人野心,叛国投敌,陷害忠良,荼毒人民,联想到林彪、“四人帮”疯狂迫害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篡党夺权、镇压人民的滔天罪行,加深了对“四人帮”一伙的仇恨。她决心不辜负广大听众的期望,鞭笞邪恶,伸张正义,拼死也要说好这部书!要知道,从长篇东北大鼓到评书,还要做许多加工改编工作,唯一能够参考的只有钱彩的《说岳全传》。刘兰芳白天上班,晚上演出,时间哪里来?只好挤早晚的业余时间。晚上演出回来已经很晚了,等孩子们都睡了觉,她才动笔,常常写到深夜一、两点钟。有时为了思考一个细节,甚至通宵达旦。什么游商店,逛公园,看电影,看戏,她连想都没有想过。甚至连等电车的几分钟,她也不肯放过。
采众长勇闯新路 酬赏者奇花报春
有人传:刘兰芳住的是高楼大厦,看的是彩色电视……真的吗?各位有所不知,刘兰芳全家5口人,住房只有十几平方米。3个男孩,大的14岁,小的才6岁。她一天不在家,家里就变成了“花果山”了。刘兰芳每天下班,必须先忙一阵家务,才能整理书。屋小人多,冬天,她把纸铺到炉台上写;夏天,她把饭桌搬到房前的污水沟旁,借着路灯写。蚊子叮,跳蚤咬。一天夜里,由于过度疲劳,她写着写着,趴在炉台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是午夜两点多钟,她自言自语地用评书的腔调说了句《岳飞传》中的词儿:“男儿当自强”,振作起精神,又继续写了下去。
刘兰芳的得力助手,是她的爱人王印权,他是鞍山市曲艺团书曲队队长,颇有声望的快板书演员,会表演,能创作。他对刘兰芳很体贴,主动承担家务,给刘兰芳当“参谋”,当“听众”,帮助抄稿。
《岳飞传》150回,55万字,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整理改编出来的。
攀高峰永无止境 见匠心天道酬勤
曲艺演员有句“艺诀”,叫做“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不了一张嘴”。曲艺是语言艺术,很讲究“嘴皮子”功夫。为此,刘兰芳常年坚持清晨起来跑步,风雨无阻,然后练“喷口”(嘴皮子),背诵书中的“诗、词、赞、赋”,什么“刀枪赞”、“拳赞”、“美人赞”,一套套背得滚瓜烂熟。别看在电台录音,她一招一式也从不马虎;在家里,她对着镜子反复练,请第一位“观众”——爱人提意见,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由于她学习刻苦认真,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嗓音广厚,经说耐唱,气口充足,吐字清晰,似高山流水,时缓时急。表演动作灵活洒脱,自然大方,干净利落。情节进展快,不“卖关子”(故弄玄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刘兰芳的兴趣很广泛,她酷爱文学,对古今中外的传奇、故事、散文、小说、诗词歌赋,无一不爱。有一天,他爱人买回一本《西游记的故事》,她一直读了个通宵。她更喜欢访古和游览名胜,热心于搜集民间传说、谚语、小调小曲和歌谣等,因而练就了出口成章,即席说书的本领,把《岳飞传》中一百多个姓名不同,年龄不一的人物说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真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装文像文,装武像武”。
评书艺术传海外 听众来信寄深情
最近,刘兰芳接到北京大学一位教授的来信,告诉她,有一位美国学者,今年春季来中国,要研究她的说书艺术,并要求能与刘兰芳本人面谈。与此同时,鞍山曲艺团也接到一封来信,说一位居住在日本的华侨,致函国内亲属,要求购买刘兰芳播讲《岳飞传》的全部录音,准备向居住在日本的华侨们播放……
刘兰芳自播讲《岳飞传》以来,已收到听众来信一万余封。寄信人有工人、社员、教师、学生、店员、干部、边防军战士和海外华侨。有80高龄的老人;有3岁儿童(妈妈把着小手写的),他们写诗、作画、寄照片、赠学习手册……热情洋溢地祝贺她演出成功。吉林省一位听众,寄来祖传治嗓子的秘方,希望刘兰芳保护好嗓子,好为广大听众说书。农村供销社一位采购员来信说,他们全家男女老少7口人,都爱听《岳飞传》,很想见到刘兰芳,希望能得到她的一张照片。并说:“山区没什么好东西,给你邮一个菜板去。”岳飞第36代玄孙,寄来岳氏宗谱,供刘兰芳说《岳飞传》时参考。这正是:攀高涉险精神贵,功夫不负苦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