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功余墨
抄功,就是读书时摘抄的功夫。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天资再高,要长久记住自己读过的书是困难的,非借助抄书不可。所以,有人主张“有志于学者,抄书之功断不可省”。可见,一个人读书,除了眼勤、脑勤、口勤外,还要手勤,有选择、有目的地抄录一些资料。可是,有人认为抄功太低级不屑做,这是偏见。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说:“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书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足见,读书时认真摘抄一些资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如何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摘抄,即摘要抄录。每当读书,遇到有价值的资料,就把它摘抄在本本上。摘抄多了,研究和写作就方便了,不必再去穷搜苦找;而且效果也会大大提高。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他摘抄的资料十分惊人。他死后,人们在他的书房中竟发现他摘抄的笔记本有2.5万多本。由于他摘抄的资料多,所以,在40年里,他写成了100本科学幻想小说,平均每年二至三本。
二、全抄,就是把一本或一篇、一章全部抄录下来。这是在经济困难、缺乏图书资料的情况下,寻找知识的一种好方法。东晋葛洪,少年丧父,家境贫苦,无钱买书,全靠借书、抄书获得知识,而且几乎是全抄。他一生“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伎、杂事三百一十卷,金贵药方100卷,肘后要急方4卷”,后来,终于成为我国古代有名的化学家和医学家。清初顾炎武也是一样,他全靠抄别人的藏书来达到“遍观群书”的目的,而使自己成了一名大思想家。
三、重抄,即一而再、再而三地抄录同一内容,这样获得的知识,既深透又牢固,毕生难忘。《明史》载有张溥重抄书的故事: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笔管处,指掌成凿。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致使他诗文敏捷,对客挥毫,俄顷立就,名高一时。当然,我们重抄不一定要象张溥那样,“抄后,朗诵一过,即焚之”;我们可以积攒起来,随时翻翻回味定会无穷。
四、分类抄,把性质相同的资料分门别类抄录在一起。邓拓同志叫人抄书要备有活页本子,发现一条就抄录下来,标上小标题,再按小标题分开先后次序,加以分析研究。吴晗也说:“平时读书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材料抄下来,记上书名、作者和卷数、篇名,把性质相同的放在一起。”这样分类抄书,有条不紊,查阅方便。据载,吴晗的几十个卡片抽屉,哪一个装的什么内容,他心里清清楚楚。每逢学生、朋友向他请教时,他顺手拉开抽屉,拿出有关卡片,问题就随之而解了。
上述抄书方法,互有联系,不可截然分开。“摘抄”是基本的,但摘抄中有“重抄”、“分类抄”,就是“全抄”也不过是放大了的摘抄而已。这里的关键是“抄”,只要有决心抄,方法会逐步摸索出来。当然,抄书切忌乱抄,头发胡子一把抓。抄书也要“提要钩玄”,把重要史料、精微言词和警句抄录下来。还要持之有恒,年年、月月、日日一有机会就摘抄,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年月久了,抄录多了,知识就会逐渐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