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见到本人的访问记
这位高级干部谢绝了记者的采访,报纸上也没有披露他的姓名。这里摘登的仅仅是他那“平凡的事迹”中的一些片断。
他
他1931年入党。在参加着名的宁都起义后,就投入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南征北战十数年,一直到把红旗插到大西南。新中国成立了,他成为我国第一批驻外大使之一。在新的岗位上,他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成了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在外交战线工作了30年,先后在欧、亚、拉美七个国家担任大使。但是,看到他的同志觉得他还是个山东老乡,一位朴实而平易近人的老红军。
一尘不染
他曾在好几个使馆工作,开始都曾给他派公务员,但他坚决不要。他爱人生病时,就自己拖地、洗衣、打开水。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一些使馆在伙食标准内,给他另外准备一点清淡的菜,但他都一一谢绝,一直和大家一样在食堂就餐,一起排队端菜盛饭。有时遇到他不能吃的菜,就吃咸菜。
有一次,他离任回国,途经莫斯科,因过路人员多,他告诫随行同志不要因游览向使馆要车,以免给使馆添麻烦。他以身作则每天在房内看书。饭后还到厨房去帮助洗碗、干活,使馆的厨师还以为他是同行(厨师)呢!
体贴同志
他非常关心体贴同志,没有架子。使馆的一位司机父母病故,经济困难,他悄悄托人寄去1百元。这位司机的爱人以为是外交部给的补助费,给部里写了感谢信。在一个使馆工作时,得悉原驻使馆一位司机病故,家里孩子多,他就给这位同志的家属寄去了几百元钱。这样的事很多。
不搞特殊
有一次,他回国参加人代会。他的夫人因病要求一起回国治病,他不同意,后来使馆领导讨论同意他夫人回国治病。他提出他夫人因私事回国,往返路费应由本人负担,不得报销。经有关同志多次做工作,他仍坚持由他夫人付了普通舱机票费。1976年他回国述职,因身体不好,拟在国内检查治疗。当时正组织大使学习。他在学习结束后才去医院检查,为了按时返馆,他不等看检查结果,就先动身出国,让以后再把结果告诉他。
严父良师
他一直到39岁才有第一个孩子,当然很喜欢自己的小孩。但他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他从来不设法为儿女安排一个舒适的工作,更没有送子女出国的打算。
小儿子从部队复员后,想从事历史研究,准备找爸爸的老同学指导学历史。他出国前却对老同学说:“我走后,小儿子可能来找你谈学历史,你不要教他,他研究历史没有基础。他应该脚踏实地找一个工作做。”后来小儿子就当了校对。一年后,小儿子经过努力学习,考取了大学。
大女儿要结婚了,他也没有从国外给她带回什么礼品。他送给新女婿的礼物是一支钢笔。可是,当大女儿写信要求爸爸在国外买一本《超声诊断学》,以便学习使用时,他很快设法买了给孩子,虽然书的价格并不低于一台立体声录音机。
读者的反映
“近三十年来,他经常出入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场所,但中国人的浩然正气始终在他身上闪烁着光芒。他曾说:‘只要我们穿上中山装,像高粱秆那样一竖,外国人就知道咱们是中国人,就不敢小看咱们。’”
“我们为党有这样的好同志,人民有这样的好干部而自豪。”
“那些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择手段,触犯党纪国法、丧失民族气节的人,面对这位同志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吗?”